提升認知必看的7部寶藏紀錄片
一個人思考的深度,
代表了他認知的高度。
作者:洞見July
很認同一句話: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但我們中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會輕信自己的眼睛,管不好自己的偏見,在自己的認知思維牢籠中不斷掙扎。
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呢?
我覺得除了讀書之外,看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紀錄片就如一扇窗,通過紀錄片,我們就可以用有限的時間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今天晚君為大家推薦7部寶藏紀錄片,相信你看過之後,視野和格局定會更上一層樓。
1
《富豪谷底求翻身》
如果你身無分文,又在不熟悉的環境,該如何賺到立足的資本?
《富豪谷底求翻身》中,身家上億的富翁格倫就為我們展示了普通人在90天內,逆襲為百萬富翁的奇蹟。
被空運到陌生的城市,格倫先選擇通過打零工來賺取三個月的生活費。
解決完溫飽問題後,他並未局限於體力勞動。
他先是分析自己的優勢:有一輛車,能拉貨。
於是結合當地的買賣需求,沿途尋找廢棄輪胎,賺到了三四百的外快。
在打工的過程中,格倫也不忘尋找商機。
他發現當地人習慣過一種節日,對綠色飾品需求量巨大。
於是他找到之前認識的服裝店老闆,承諾給他分成,兩人通過擺攤賺到了第一桶金。
他還敏銳地觀察到,當地有很多不錯的二手房,但由於太過破舊,沒人願意租賃。
於是他積極聯繫了設計師和中介,打開了二手房的市場,為後續創業不斷積累資本。
就這樣,格倫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公司,完成了最終的逆襲。
生活中,很多普通人的困境就在於,每天忙忙碌碌,乾了很多活兒,卻只能勉強溫飽。
但格倫卻能運用富人思維,善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不放過每一次機會,最終得以絕地翻身。
有句話說:財富不是對勤奮的補償,而是認知的變現。
困在思維繭房,人再勤奮也無法突破局限。
只有從窮忙陷阱中跳出來,多觀察,多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
改變了思維模型,你才可能改寫自己的命運。
2
《解碼比爾·蓋茨》
巴菲特曾評價比爾·蓋茨:如果他賣的不是軟體而是漢堡,他也會成為世界漢堡大王。
什麼意思呢?
通過觀看《解碼比爾·蓋茨》 這部紀錄片,你就會得到答案。
在微軟,比爾·蓋茨堪稱工作狂,即使已經身居高位,他依然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
因為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他的大腦會瘋狂運轉,思考力得以提升。
遇上難題,他也不輕易放棄,而會攢到「思考周」集中攻克。
所謂思考周,就是他會獨自一人去胡德運河待一個星期。
在那裡,他研究大量的科技論文,閱讀專業性的書籍,讓自己永遠與時代接軌。
比爾·蓋茨稱其為——CPU time。
他還喜歡閱讀,每天必須看書1—2個小時,讓頭腦能不斷地吸收新知識。
他說自己最不希望大腦停止運轉,而終身學習,就是他獲得勝利的秘密。
一個人思考的深度,往往就代表了他認知的高度。
通過不斷地思考和學習,你就會對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了解了事情的本質,你才能在面對任何問題時都遊刃有餘。
3
《王朝》
《王朝》這部紀錄片將視角對準了動物。
通過記錄它們的生活方式,為我們展現出動物界不為人知的「權利的遊戲」。
在影片的第一集,鏡頭對準了名為大衛的黑猩猩首領。
作為統治者,它不僅要足夠強大,更要有非凡的智慧,才能帶領族群生存下去。
它時常揮舞著雙手,展現自己的強壯,威懾那些覬覦它地位的黑猩猩。
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打上一架,以鞏固自己絕對的權力。
但單打獨鬥並非長久之計,他更明白協作的重要性。
於是它還組建了一支強壯的軍團,它們身經百戰,卻不會威脅自己。
如果說,大衛的傳奇來自他的領導力,那麼帝企鵝的生存哲學,就是忍耐力。
雄性帝企鵝為了孵化幼鳥,需要在冰天雪地中持續數月之久。
它們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孵化器,共同抵禦住寒冷的侵襲。
幼鳥出殼後,它們需要立刻遷徙到20公里外的冰川。
哪怕風雪依舊,它們也不會停下腳步。
到了目的地,久違的陽光灑下,帝企鵝終於能得到片刻喘息。
而帝企鵝爸媽的接力,也讓這個家族得以世代延續。
在千百年的進化過程中,動物們也生出非凡的智慧和無畏的精神。
這些寶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4
《急診室故事2》
《別知己》中有句歌詞:人生除了生死,其餘都是擦傷。
但未曾親身經歷過,你便不可能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急診室故事》便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去窺見人生的無常和艱難。
在片中,有上一秒還在工地幹活,下一秒就因為意外被鋼筋貫穿了腹部的工人。
生命的殘酷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也有因為常年頭疼卻從未重視,最終演變為自發性腦出血的23歲廚師。
他因為抽搐嚴重無法做檢查,醫生無奈,只能選擇風險更大的開顱手術。
日常生活中,身體的每一次傷痛都可能是求救的信號。
有位腫瘤病人,腹水嚴重,家人怕她心理壓力大,騙她說只是普通疾病。
她也不拆穿,來醫院檢查時堅持選擇保守治療,只為和家人多相處一段時間。
疾病不會因為愛而手下留情,正因為如此,和親人相伴的時光才顯得愈加珍貴。
《急診室故事》沒有精緻的畫面,也沒有刻意的劇本。
只有赤裸裸的無常,揪痛了每一位觀眾的心。
看著劇中人們的生離死別,你也許才能體會到柴米油鹽的溫馨;
意識到生命的脆弱,你才會用力珍惜瑣碎的日常,珍惜當下的人生。
5
《但是還有書籍2》
關於人為什麼要閱讀,羅翔曾說:
「讀書不是為了炫耀,是為了增長智慧,這個世界從不缺乏聰明的人,缺的是有智慧的人。
多讀挑戰自己的書,這樣才能讓我們走出自己狹隘的認知,認識更加廣闊的世界。」
《但是還有書籍》,就為我們講述了被閱讀改變了人生的故事。
顧曉軍,曾因考研失利陷入迷茫,那段時間,他成天泡在圖書館,是書籍給了他力量。
後來,他順理成章進入國圖,閒暇時間就學習外語、研究文獻。
書籍把他從低谷拉出,也為他照亮了前進的路途。
僧人久美,在遊學時了解到讀書的重要性,便毅然回到草原建起了一座圖書館。
他在這裡閱讀、生活,在小小的建築中安放自己的心。
無數的孩子慕名而來,通過書籍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翻譯家楊武能,從事翻譯工作60多年,仍保持著凌晨四點半工作的習慣。
在艱難的時代,他家中困難,是翻譯為他帶來了稿費,減輕了母親的負擔。
他為文學奉獻了一生,也因此得到了燦爛的精神世界,讓自己受益無窮。
在人生的苦海泅渡,我們難免會遭遇風浪。
但不管多苦,書籍能給予我們慰藉;不管多難,書籍會給我們指引方向。
我們翻過的每一頁書,看過的每一行字,也都將化為利器,刺破我們的無知。
看書的好處數不勝數,只要你還閱讀,你的命運,就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6
《中國通史》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
時過境遷,歷史已成過眼雲煙。
但歲月的痕跡不曾被湮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能看得更遠。
這部時長約4500分鐘的《中國通史》,為我們再現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浩瀚圖景。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中國土地上誕生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莊子……
他們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治國理論,思想的火花開始在神州大地上迸濺,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名場面。
而思想的碰撞也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加速了政權的交替,戰國七雄、秦國崛起、春秋爭霸……
無數的拼殺與變革,推動著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
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能清晰地了解:
歷史是怎樣一步一步踩著戰爭前進,中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造就了今天的文明。
在這期間,無數的思想齊頭並進,讓我們學會了包容;
朝代不斷交替,讓我們更珍惜和平;
內憂外患的困境,則讓我們形成了堅毅不屈的民族性格。
讀歷史,才知時間之長;見天地,方知宇宙之廣。
置身於時間的長河中,你便再也不會為瑣事沉淪。
7
《冒險雷探長》
你想知道世界各地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嗎?
又或者對哪些不為人知的習俗感興趣?
這個西北漢子陳雷,將通過第一視角,帶你探尋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區,重塑你的世界觀。
在埃及,他走進金字塔,為我們講述埃及人民對永生的信仰,站在木乃伊前思考前世今生。
在土耳其,他跟隨當地土著跳一種只要轉起來就停不下來的舞蹈,體驗和神靈對話的儀式。
在尼泊爾,他和苦行僧談論人生,他們放棄了物質享受,卻得到了異常充盈的靈魂。
在荷蘭,他深入海牙監獄,無數的重刑犯慘死其中,但那些刑具卻流傳下來,對現代醫學影響頗深。
5年多的時間,陳雷走過了100多個國家。
上至一個文明的衰落以及成因,下至普通百姓的生活點滴,都在他的鏡頭中得以呈現。
通過他的講述,我們能了解到各地的文明,看到有人信奉著怎樣的價值觀。
見過了世界的不同面,我們便不容易陷入愚昧。
認識到世界的參差,我們才能消除內心的偏見。
世界從來不在你的眼前,多去看看其他人的生活,你才能不局限於自我,眼光也會長遠一點。
人為什麼要看紀錄片?
因為世界廣博,而人足跡有限,如果不看紀錄片,你就不會意識到自我的狹小與無知;
因為時間易逝,而人生苦短,如果不看紀錄片,你就無法體會到生命的厚重和內涵;
看不同的風景,聽不同的聲音,了解不同的故事。
點個贊吧 ,看懂這7部神級紀錄片,打開格局,提高認知,這個世界在你眼中,才會有別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