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Q4etron:奧迪不用鋁合金,優化成本這塊從來沒輸過

2023-03-31     大飆車

很多人說這輛奧迪Q4 e-tron是大眾ID系列的換殼,那實際究竟如何呢,今天就把這輛車拆開,從防撞梁開始聊一聊。

車身蒙皮

這輛車的蒙皮與大眾ID4、奧迪Q5 e-tron一樣,全都是衝壓鋼板,沒有任何鋁合金材質。要知道以往哪怕是奧迪A3,引擎蓋翼子板都是鋁合金的,這輛奧迪電動車居然不考慮減重問題。

30萬的奧迪引擎蓋居然是手動支杆,還沒有隔音棉,也沒有液壓挺杆,成本壓縮確實厲害。不過,還好雙鎖扣的設計還在,比大眾ID4強一些。

前防撞梁

雙層衝壓鋼板

拆開前保險槓,打眼一看和奧迪Q5 e-tron一模一樣,有一根雙層衝壓鋼板前防撞梁,厚度為1.80毫米,能覆蓋車頭的72.22%。前防撞梁結構與大眾ID4也非常相似,難道奧迪不應該用鋁合金防撞梁嗎?

防撞梁與保險槓之間有一根行人保護泡沫,但內部並沒有氣壓管和氣壓傳感器,也就是說這輛車沒有保護行人的引擎蓋彈起功能。

另外,這輛車的行人保護泡沫很薄,反觀奧迪Q5 e-tron和大眾ID4算是正常水準。

前ACC雷達裝在了槓皮上,有足夠的緩衝空間,不容易損壞。

和之前拆過的奧迪Q5 e-tron、大眾ID4一樣,都有防止行人捲入的副防撞梁。

副防撞梁也有吸能盒,並帶有潰縮褶皺和打孔。

散熱水箱帶有一個泡沫導風罩,和之前拆過的奧迪Q5 e-tron、大眾ID4相同。

這輛車也有「捲簾」式主動進氣格柵,和奧迪Q5 e-tron、大眾ID4一模一樣,不得不佩服大眾工程師的聰明才智,優化成本這塊從來沒輸過。

「Shotgun」從A柱向前延伸,長度比較短,並沒有採用當下比較流行的環抱式結構,而是選擇了「硬剛」。另外,從「Shotgun」下方能看到一個塑料膜包裹的海綿包,沒有零件編號,這個東西俗稱「大禮包」,學名叫做「聲學包」,用於NVH降噪。

吸能盒也同樣與Q5 e-tron和ID4一樣,都是截面呈圓形的超長吸能盒。

如果把奧迪Q4 e-tron和Q5 e-tron、大眾ID4的車頭進行對比,能發現縱梁前段極為相似。

後防撞梁

單層衝壓鋼板

這輛奧迪Q4 e-tron的後防撞梁是單層衝壓鋼板,厚度為3.60毫米,覆蓋車尾63.1%的範圍,結構、材質與之前拆過的Q5 e-tron、ID4幾乎一模一樣。

後吸能盒設計比較規整,帶有潰縮褶皺。

和之前拆過的Q5 e-tron一樣,後吸能盒螺栓也少了一個,降本增效水準直逼大眾。

和之前拆過的Q5 e-tron、ID4一樣,後吸能盒位置都要比後縱梁低,沒有在一條直線上,不利於撞擊力的傳導。作為補救,特意在後縱梁下端焊接了一個傳遞力的加強件。

後防撞梁凸出於後尾門,能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

碰撞測試

Q4 e-tron是一輛「全球車」,所以在歐洲ENCAP和美國IIHS都進行了碰撞測試,均拿下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不過我們這輛車是國產車型,所以國外的碰撞成績只能作為參考。

總結

一模一樣!

這輛奧迪Q4 e-tron的防撞梁不僅與Q5 e-tron保持一致,而且和大眾ID4也是高度相似。以往的奧迪可都是高於大眾,哪怕是同一平台,也有很多部件優於大眾。可如今基本上是一模一樣了,每次大眾出現什麼「降本增效」的新方法,很快就同步到奧迪。這些「老師傅們」的經驗,對國內所有車企,都非常具有啟發性!

那麼關於這輛車的底盤情況如何,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拆車內容。(本文及視頻中的測量數據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數據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

2022款奧迪Q4 e-tron防撞梁評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8adcd4a3c598dc217e4eaec560282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