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新零售」起航:組織架構大變革,財富管理加速度

2022-03-18     華道視界

原標題:中信銀行「新零售」起航:組織架構大變革,財富管理加速度

圖片來源:網絡

商業銀行正在不斷加碼布局財富管理賽道。

繼去年末推動組織架構調整、成立財富管理部之後,中信銀行又大手筆引入財富管理專業人才。

據了解,前招商銀行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王洪棟已正式入職中信銀行,擔任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該部門是去年11月新設立的總行一級部門,整合了原零售銀行部、數字金融部的部分團隊和職能。

根據規劃,財富管理部將成為中信銀行零售金融板塊客戶經營的核心部門,負責全客戶、全產品、全渠道的建設和落地,整合專業化的數字經營能力、財富管理能力、客戶服務能力等,並垂直化賦能於分支行。

事實上,從去年初開始,中信銀行便開啟了一系列的財富管理戰略變革,在新一階段的發展戰略中,中信銀行提出了「五主」目標,即成為客戶的「主結算、主投資、主融資、主服務、主活動」銀行。

在此背景下,該行對零售金融板塊進行了重新定位與規劃,建設「客戶首選財富管理主辦銀行」成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不僅如此,財富管理還被放在了牽引和串聯全行多個業務板塊的重要位置。

2022年初,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在一次會議中強調,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要彼此推動、共榮共生。在這個過程中,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牽引的「新零售」,要發揮好主體作用、引擎作用,形成三環的正向循環。

01

組織大變革

「新零售」需要適配新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方式。

根據中信銀行發布的公告,早在2021年11月,中信銀行零售金融板塊便完成了一次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原零售銀行部、數字金融部的部分團隊和職能被併入新設的財富管理部。

調整之後,原零售銀行部更名為零售金融部(消費者權益保護辦公室),負責戰略規劃、資源統籌、經營分析、績效考核等。相較於之前,零售金融部的職能變得更「輕」,重心在於板塊層面的統籌與規劃。

簡單來說,此番整合的核心邏輯是將零售金融的客戶經營、渠道管理(線上和線下)、產品管理等職能進行整合,打造「全客戶、全產品、全渠道」的一體化體系,為下一步構建財富管理大平台、大生態打下基礎。

據了解,此次組織架構優化是近五年以來,中信銀行內部最大動作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垂直化、扁平化、敏捷化為方向,進一步優化零售板塊垂直管理模式及傳導機制。

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進一步釋放「生產力」,優化組織效率,以配合「新零售」的發展方式和節奏。

一直以來,銀行大都以業務為中心,總-分-支行的樹狀結構層級分明,不同部門、不同條線、不同分支行之間豎井分明、各自為戰。如今,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提速,「組織」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效率變得格外重要。

從零售金融板塊的組織架構調整可以看到,中信銀行試圖重新定位總-分-支行的角色及相互的關係,形成「強後台、敏中台、銳前台」的組織管理體系。

在新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之下,總行作為「司令部」是零售銀行發展的「總指揮」,以客戶為中心,構建客戶、產品、渠道一體化的敏捷組織,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然後,總行「大腦」負責組建專業團隊、搭建能力「中台」,例如,數據中台、業務中台、技術中台等,垂直向下賦能分行、支行,把專業能力以線上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方式提供給一線的業務團隊,讓其服務更加高效、專業。

這樣一來,不同地區、不同員工的服務標準和能力得以對齊,不僅可以提升零售金融條線的整體戰鬥力和專業性。同時,也釋放了一部分生產力,可以推動零售金融的進一步「下沉」。

當越來越多的基礎業務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客戶經理可以騰挪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複雜業務,為客戶提供更精細、更專業的服務。真正實現人+數字化的融合,將零售銀行線上和線下的渠道優勢進一步放大。

尤其,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這是一場跨賽道、跨平台、跨客群的全面考驗。

不僅需要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渠道、重塑銀行的內部資源和能力,更需要連接外部的場景、產品和客群,這對於一家銀行的敏捷組織和數字化能力無疑有著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在推動零售金融的組織架構調整和管理方式變革的同時,中信銀行開始積極從外部引入專業的財富管理人才,並擔任總行一級部門的一把手,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其招攬專業人才的決心和魄力。

組織是骨骼,業務是血液。

組織轉型向來是商業銀行變革中最關鍵、最艱難的一環。總行零售金融板塊的組織架構調整是「新零售」發展的關鍵一步,也體現了中信銀行推動財富管理戰略的決心。

02

逐浪「大財富」

推動發展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的「新零售」,方合英認為有兩個重要背景:一是國家「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二是銀行「輕資本轉型」的大勢。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增加和資本市場不斷完善,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還在超高速增長中。麥肯錫預計,未來5年,中國個人金融資產將維持10%的年復合增長率。

與此同時,「十四五」規劃提出實現共同富裕、注重分配公平的目標,又進一步推動財富管理市場的擴容——大眾客群的理財需求亟待滿足,市場需求的爆發呼喚財富管理「大時代」降臨。

與剛兌時代關注絕對收益的理財產品不同,財富管理更注重長周期、多品類、全市場的投資以及客戶服務。機構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來提供產品和服務,這對於整個市場而言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另一方面,「財富管理業務是具有低資本消耗、高增長的特性,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主賽道之一和兵家必爭之地。」事實上,也是過去一年,包括銀行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們積極布局大財富管理的重要原因。

對於中信銀行而言,能否充分挖掘傳統「對公強行」和中信集團的資源優勢,以及能否儘快落地「新零售」的一系列變革,將成為其競逐財富管理市場的致勝關鍵。

根據中信銀行去年半年報曾披露過的信息,未來計劃通過在綜合金融服務以及集團資源聯動方面的優勢,從帳戶、渠道和客群三個維度實現財富管理的強勢突圍。

以集團資源聯動為例,中信集團15家金融子公司均為各個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全集團集聚的AUM規模、高凈值客戶總數、資管規模等,都位於同業前列。不管是從帳戶、渠道、客群,還是產品方面都有很深的積累。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今日發布公告稱,中信集團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請已獲批。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金控公司落地,中信的大財富管理之路將更加值得期待。

麥肯錫認為,未來3到5年是中國零售銀行進入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銀行發展走向的關鍵分水嶺。因此,銀行亟需打造以客戶為中心、以科技為驅動的集約化、智能化增長模式。

從此次中信銀行「新零售」板塊的一系列組織變陣中,已可一窺其發力零售金融市場,逐浪「大財富管理時代」的雄心。

文章來源:馨金融

作者:洪偌馨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業績回暖!招聯消費金融凈利潤暴漲80%

55歲「老建行」張衛東掌舵1.5萬億信達,銀保監重構四大AMC人事版圖

布局16年,中信集團全面殺入不良資產市場!

年報 | 首家銀行財報出爐: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超7000萬張

58歲建行行長王江將接替李曉鵬出任光大集團董事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8905611a7b66437639dea2165155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