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總是放不下手機?我用這些 App 減少「螢幕時間」

2023-08-24     少數派

原標題:聽說你總是放不下手機?我用這些 App 減少「螢幕時間」

編注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最優質的文章,展示來自用戶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作為慢性眼疾患者,本著能不用眼就不用的原則,近年來我收聽的音頻類內容越來越多了。慢慢也發現其實生活中許多信息的獲取不一定要依賴眼睛,通過聽覺同樣能獲得全面豐富的信息。便萌生了撰寫本文的想法,如您也有這方面的需求,不妨一讀。

本文主要圍繞我日常使用的相關軟體以及它們各自的適用範圍、功能對比來展開,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直接提供音頻內容的傳統軟體;二是利用文字轉語音功能,來「創造」音頻內容的軟體。文章較長,大家可自行跳轉到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傳統音頻 App

先說說直接提供音頻內容的 App 吧,大致可分為音樂、播客和有聲書等。其中音樂自然是使用國內外各大巨頭公司旗下的軟體,站內已有相關文章,在此不作贅述。

播客類

播客類內容,我日常使用的是蘋果自帶的播客應用(極致簡約)、小宇宙(精緻、互動性強)以及喜馬拉雅(全面而龐雜)。鑒於播客類內容一般都是多平台分發,這三個應用能涵蓋大部分國內播客節目。不過一些播客創作者會有自己獨有的分發渠道,這就只能另做準備了。

分別為喜馬拉雅,小宇宙和播客

不知道少數派的各位有多少會日常聽播客節目,個人認為播客這類節目相比文章、視頻有三點獨有價值:

其一,文章、視頻都需要考慮長度問題,因此內容上必須做選擇與取捨。而播客通常都在一個小時以上,一般會把各種細節都說到,討論的話題能完全吃透。一些創作者(比如我派的),有時也會把播客作為文章的有效補充。

其二,如果說文章講究簡練、精準的表達,播客則更多有著隨性所至的屬性,哪怕錄製前期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劃,真正講起來總會有 freestyle,有時能碰撞出一些連嘉賓自己先前也沒想過的新東西。

其三,播客有著獨有的陪伴屬性。當您進行通勤、做家務等單調重複的活動時,播客是殺時間的第一利器。

綜上,如您過往沒有聽播客的習慣,不妨嘗試一下。

有聲書、廣播劇類

有聲書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音頻內容,主要使用的軟體是喜馬拉雅與貓耳 FM。

貓耳 FM 的特色就在於其廣播劇,只要聽過不難發現貓耳的廣播劇是當成電視劇來製作的。以《詭秘之主》廣播劇為例,製作會結合原著文字來編寫新的劇本,同時加上豐富、細節到位的音效。能在基本不使用旁白的情況下僅靠人物的對話與各種音效讓你聽懂整個故事。有的廣播劇還會配上主題曲,在有聲內容領域是妥妥的大製作。而局限性則是,貓耳的產品定位還是偏向於年輕群體(特別是女性),內容以異性與同性的言情內容為主。

貓耳 App 介面

為寫本文做信息搜索時才得知喜馬拉雅以前的廣播劇也很多,但多半都下架了。現在還是以有聲書為主,一般不會對原著內容做改編,能做到旁白、男聲、女聲的分離。重點在於包羅萬象:從爽文到名著,從童話到怪談應有盡有。

可能也是因為內容太過駁雜,喜馬拉雅的軟體體驗則著實讓人不敢恭維,而且哪怕買了會員也得忍受時不時跳出來的聯合會員購買建議。好在作為以聽為主的軟體,忍不了就螢幕一關,落得清靜。

私貨推薦

最後是私貨推薦環節,推薦古哥古點這一頻道,公眾號和喜馬拉雅都能搜到,公眾號會更全一些。還記得第一次聽古哥節目就驚為天人,乃至於無法理解世上竟有如此博學之人。對前沿科學技術、國際新聞、古今雜學感興趣的可以去關注一下,大部分節目都是免費的。首推言論自由與名譽防護系列節目。

另推薦 App 看理想,以社科文化類內容為主。可惜八分和圓桌派都不更新了......

🤖️AI 時代的文字轉語音

AI 時代,文字轉語音的功能也比以往更為強大了,相信大家也能從越來越逼真的騷擾電話中感受到。而對我來說,其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由文字自動生成的有聲內容效果也算差強人意了。我主要使用 Apple 輔助朗讀、起點閱讀和微信讀書來生成 AI 語音內容。

Apple 朗讀內容

Apple 輔助朗讀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普適性強,只要是螢幕能顯示的,都可以讀出來。甚至連圖片都可以。

這並非是在備忘錄 App 中進行朗讀,而是在朗讀一張備忘錄的截圖

如果您也想嘗試,可以在 iPhone、iPad 上通過設置「App > 輔助功能 > 朗讀內容 > 朗讀螢幕」這一路徑開啟朗讀功能,之後只需要從螢幕頂部雙指下掃就可開啟朗讀螢幕,需要注意,此功能需要從螢幕外面向下輕掃才可觸發。

除此之外還有兩點需要注意:其一,通過「輔助功能 > 朗讀內容 > 朗讀螢幕 > 聲音」這一路徑可以更改語音的音色或改為方言。值得一說的是一些語音如「莉莉」是提供高音質選項的,切換之後會獲得更自然的朗讀效果。其二,和「聲音」同一層級的「發音」可以通過錄製語音來替換一些語句的發音。

詳情見「聲音」與「發音」這兩個選項

Apple 輔助朗讀讓可聽的內容包羅萬象,網頁文章(比如您正在看的這一篇)、新聞內容、簡訊等等都可以聽,此功能在圖書 App 中能做到自動翻頁朗讀,並且通過離線使用也能更好保護隱私。

其局限性也在於離線,保證隱私的同時也註定不會有太好的效果,總體來說 Apple 輔助朗讀有音調,但讀長句聽著奇怪、有時不會停頓、句與句的銜接比較生硬。但比起若干個 iOS 版本前的語音也有莫大的進步了。

起點閱讀

起點閱讀的轉語音功能分為離線版和 AI 聯網版。兩者效果都比 Apple 自帶的好。我使用它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其本身龐大的小說內容。美中不足是外部導入的文本無法使用轉語音功能。無法實現在起點聽被起點下架的書了。

微信讀書

起點的局限性也就是我使用微信讀書的原因了,微信讀書支持對外部導入的文本進行轉語音操作,同時語音效果也是三者之中最好的。

要吐槽的是,微信在 AI 聽書的基礎之上,還提供了一個付費版的 AI Pro 朗讀功能,我便充值試用了一下,結果比較失望。雖然 Pro 版的音色更好聽一些,但對於抑揚頓挫、節奏的處理還不如免費版,希望能早日改進。大家有興趣也可以一起去反饋一下,人多可能改進會快一些。

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公眾號的內容也都支持 AI 朗讀了。(我派什麼時候跟進?)

點擊發表時間下方的藍色耳機按鈕便可進行轉語音操作

而對於沒有這個按鈕的文章,可以直接點擊下圖中的朗讀按鈕進行朗讀。

但除此之外,你發現了嗎?在上圖中還有一個在微信讀書中閱讀的選項,那是否…….沒錯!我們可以把文章導入到微信閱讀中,再轉語音,這樣基本可以體驗 App 端最好的轉語音效果了。

只要導入微信讀書後再點擊上方的「聽」即可

自製有聲內容

最後來聊一聊自製有聲內容這回事,微信圖書的轉語音的功能已經能滿足我個人 90% 的需要了,如果想要再增添 5% 的效果,我們也可以選擇自製 AI 語音內容。目前微軟 Azure 語音合成功能是公認比較好用的,比如「注意看,這個男人叫小帥……」,當然自製是不建議使用這幾種爛大街語音,不然會有種自己在刷短視頻的錯覺,相關教程 B 站已經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是不是效果還可以呢?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恰巧財力雄厚,甚至可以利用 VITS 語音合成模型來製作自己想要的音色。比如 B 站比較常見的 AI 派蒙。

讓我們再延伸一下,要是可以把 AI 語音合成技術用來製作有聲書,製作者自行選擇旁白,各種角色音效,再輔以各種音效,是否一個人也能做出還不錯的有聲書乃至廣播劇呢?當然,這對於想要減少螢幕使用時間的目標來說可能反而起到了反作用(笑)。

小結

總體來看,語音轉文字功能已經基本可用,結合傳統音頻 App 的龐大內容庫,也許需要用眼的時間確實可以慢慢減少了。說不定以後除了「螢幕使用時間」「耳機使用時間」也會成為被關注的議題。也許注意用耳衛生,勤洗耳機套就是下一步的任務了。放鬆了眼睛,卻苦了耳朵,不就得不償失了嗎?

另外本文只是興趣使然,內容難免有所疏漏,有錯誤不當還請各位在評論區指出。如果有其他 App、內容推薦就更好不過啦!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82138?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他山之石4961

責編:Lotta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7b583f1a90fd5dde9c7fd1aed96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