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契爾夫人出生於1925年,女王出生於1926年,她們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又都在歷史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按理說她們應該成為「好姐妹」才對,但是,大家卻一致認為,柴契爾夫人是輔佐過女王的首相中,女王最不喜歡的一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講這兩人之間曾發生過的一件尷尬的事情,1986年《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登了《女王對柴契爾夫人感到失望》一文,文章中曆數了女王對柴契爾夫人的經濟政策的不滿,而柴契爾夫人的人隨即發聲說女王違憲了,她的表態讓柴契爾夫人很難堪,這算是對女王的抗議了,但是白金漢宮隨後做出聲明:女王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這件事按理說是柴契爾夫人那邊的錯,他們沒有證實消息的來源是否可靠,就擅自回擊女王,這讓人們覺得女王和首相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接著,記者們立刻挖到了首相放女王鴿子、讓女王適應自己的行程、拒絕女王晚宴邀請等等勁爆新聞。一時間,女王不喜歡首相的消息滿天飛。
多年之後,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真相,其實柴契爾夫人是非常尊敬女王的,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柴契爾夫人是一個立場相當保守人,她不可能對女王不敬。每次見到女王,柴契爾夫人都行很深的屈膝禮,很多人都調侃過這件事,說「柴契爾夫人幾乎要蹲到澳大利亞去了」。
不過,柴契爾夫人對女王的感情也只能稱得上是尊敬,她把女王當成英國的象徵和符號,僅此而已,兩人在其它方面是完全格格不入的,從性格到對政治的看法,兩人都大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女王出身皇室,崇尚和平和寬容,她希望儘量保持局面的穩定,不想傷到任何人的面子,但是柴契爾夫人是雜貨店老闆的女兒,一路摸爬滾打奮鬥成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在國際上她態度強硬,在議會裡她舌戰群儒,她簡直就是「鬥爭」二字的代名詞。她們的性格天然不和。
再說生活習慣,一個皇族和一個中產階級如何相處?柴契爾夫人怎麼也想不明白,鄉村有什麼好的?女王為啥那麼喜歡鄉村生活?對柴契爾夫人來說,每年陪著女王去蘇格蘭高地度假簡直是一種折磨。
在政治方面,柴契爾夫人上台後就大刀闊斧地修改了女王前20年一貫執行的政策,她用新自由主義的方式治國,導致英國福利水平下降,貧富差距擴大,社區破碎化,還導致了一系列的罷工,但是「鐵娘子」不為所動,打擊工會從不手軟,這樣的柴契爾夫人,女王怎麼會認同她呢?
女王認為自己不只是英國的女王,還是16個共主大英國協國家的女王,她一生多次出訪大英國協,因為她非常重視這個大家庭。但是,在目光冷峻的柴契爾夫人面前,大英國協只不過是一個效率低下、耗費錢財、一盤散沙的組織,這個組織僅僅體現了一種可笑的帝國情結,柴契爾夫人從來不會因為大英國協的看法而改變英國的政策,必要的時候,她也不惜和整個大英國協對著干。
舉個例子就是80年代的南非,當時的白人政權奉行種族隔離制度,所有的大英國協國家都要求給南非以經濟制裁,但是英國堅決認為不能制裁,女王得知英國和所有大英國協國家的態度都不同時,心裡有些不高興,而她的秘書擅自將此事抖落出來,在英國引起了渲染大波,此事以柴契爾夫人獲勝而告終,而女王和首相的矛盾似乎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