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新華
樓市回暖和房住不炒並不矛盾。
房住不炒,不是僅僅要解決不炒,還得解決房住。
如果你要買房的話,恰恰應該在大家都信心不足的時候買,這時候風險是相對較小的。過一段時間房價漲上去了,你跑去追高,風險反倒是比較大的。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救樓市」的政策頻頻推出,今年「救市」政策更是多到令人眼花繚亂。
最新的一條消息是,成都有商業銀行「合力貸」的房貸產品,在子女作為共同還款人的情況下,老人的最長還貸年齡上限可以到90歲!北京甚至還有商業銀行放寬到95歲。
網絡上許多公號、視頻號言之鑿鑿地說,無論地方出台多少「救市」政策,都千萬別買房,買房就是坑。
那麼,今年的房價真的漲不起來嗎?
1 樓市不起,「救市」不止
目前已經有很多跡象顯示,許多地方的房產交易已經回暖了。
例如,中介說,2月11日,燕郊二手房成交290套,新房交易成交315套。去年燕郊取消限購的時候,單日新房成交量達到265套,媒體就已經稱之為「火爆」了,今年這數據顯然說明,燕郊的成交量這段時間在持續回暖。東莞1月份二手房成交套數,同比2022年1月增長超1倍。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轉漲、二三線城市環比降勢趨緩。
但是也有人說,這些數據都是暫時的,人們還是對買房沒興趣,要不,怎麼有那麼多人提前還貸呢?銀行提前還貸的人都排隊到一個月以後了。
提前還貸的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新舊房貸利率差較大。
以前的房貸,很多都在5%以上,有的二手房甚至到了6%以上。現在不少地方首套房貸利率只有3%多了。許多人還舊貸是為了借利率更低的新貸。從這個角度看,有些房屋成交,可能是業主「對敲」換新貸。這個數據是多少,目前不知道。但是扣除這一部分成交,房子的成交應該也是在回暖的。
成交的回暖是不是暫時的?這誰都不知道。畢竟,目前只是成交回暖,房價並未出現較大上漲,說目前的成交量是暫時的,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成交的回暖是暫時的,過段時間會掉下去,地方一定還會出台力度更大的放寬限制的政策的。
目前地方債風險已經是上上下下都很擔心的問題。如果房地產活躍不起來,地方債風險會越來越大。
此外,房子還是絕大部分老百姓最為重要的財產。房子缺乏流動性,則老百姓的融資受到影響,整個社會的信用也起不來。
這幾年貨幣政策一直較為寬鬆,但是社會資金始終不活躍,感覺央行印出來的錢,流著流著就不見了。物價倒是漲了,但經濟就是不活躍,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樓市不活躍。
1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說,房地產在中國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這等於是當著全世界的面確認了房地產的地位。現在全國都在拼經濟,如果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房地產都活躍不起來,地方天天為財政發愁,又如何拼經濟呢?
所以你看,前幾年地方偶爾放鬆一下調控,社會輿論就激烈反彈,嚇得地方趕緊收回。現在地方理直氣壯地放鬆,社會輿論也懶得管了。
社會輿論為什麼不再激烈反彈了?樓市持續放鬆,房價還起不來,誰還管你?
那麼在這種氛圍下,放鬆一定會不斷加碼,直至達到一個臨界點。所以,即便眼下的成交回暖是暫時的,早晚它也會變成可持續的回暖。更何況,眼下的回暖很可能已經是可持續的了。當然,目前還不能肯定這回暖就是可持續的,還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2 人們對風險的記憶只有7秒
那些堅持「買房是個坑」的公號、視頻號,它們的觀點是:房住不炒是國家方針,所以房價一定漲不起來。他們還說了其他一些原因,例如,城市化已經完成,人口已經進入凈減少階段。
他們的說法不是毫無道理,但是,由於缺乏經濟常識,很多方面他們的理解並不到位。
例如,他們沒有理解,樓市回暖和房住不炒並不矛盾。
過去幾年房價倒是下跌的,但是普通人大規模買房了嗎?不!普通人不但沒有大規模買房,相反,他們比有錢人更加不願意買房。202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下跌超過24%。
為什麼?
因為,樓市不活躍,經濟不景氣,未來收入不確定,普通人會更加握緊手中的現金,怎麼敢把錢投入到看不到上漲前景的房子上去呢?
相反,如果經濟前景好,普通人對未來收入有信心,對房價的保值增值有信心,他們才敢於買房。
所以房住不炒,不是僅僅要解決不炒,還得解決房住。解決房住,必須經濟活躍起來才行,而經濟活躍離不開樓市活躍。
至於說城市化已經完成、人口凈減少等因素,這些的確是要注意的,但這些只說明,買房應該儘可能買人口凈流入的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和其他地區的部分大城市。
當然,那些公號、視頻號的觀點,確實代表了大多數人對房價前景的看法。人們擔心,房價一旦回頭上漲,就會再度迎來嚴厲的調控,又跌入深淵。例如,你怕不怕房產稅在房價上漲時推出?
這種驚弓之鳥般的小心並非沒有道理。
但是長期來看,過去幾年貨幣之水放了不少,但資產價格始終沒有起來,是由於疫情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下,民間信用嚴重不足而導致的。除非中國經濟不再有重返繁榮的一天,資產價格才不會起來。而今年中國經濟復甦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放出去的水,最終還是會體現在資產價格上的。
眼下人們購房意願低迷,並不代表這就是常態。要知道,人們對風險的記憶是非常短暫的。一旦房價重新走向上漲之途,人們又會充滿熱情地追高。
2015年,股市發生那麼大的「股災」,許多人創深痛巨,過了兩三年,股市不又回頭上漲了嘛。
跌的時候,人們看到的所有消息都是「不要買」,好消息會被自動忽略。而漲的時候,人們看到的所有消息都是「趕緊買」,壞消息會被自動忽略。根植於人性的波動,是歷史的常態,未來也不可能改變。
所以,如果你要買房的話,恰恰應該在大家都信心不足的時候買,這時候風險是相對較小的。過一段時間房價漲上去了,你跑去追高,風險反倒是比較大的。
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財經無關。如因作品內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財經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