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做錯了什麼?老梁說他是假斯文,陳丹青對他也是頗有微詞

2023-12-14     張桃子

原標題:余秋雨做錯了什麼?老梁說他是假斯文,陳丹青對他也是頗有微詞

前言

余秋雨的名字,對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他用自己的筆觸,向讀者勾勒出了中國文化的圖樣,讓讀者領略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余秋雨的對文化傳播的貢獻不亞於于丹引發的「國學熱」。

然而,余秋雨也很鬱悶:收到別人的不理解與指責。就連王朔也湊熱鬧,說他就是寫散文的云云。那麼,余秋雨做錯了什麼?為何老梁說他是假斯文?陳丹青為何又對他頗有微詞?

余秋雨的奮鬥

余秋雨早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在散文上發力甚多,拿出了《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霜冷長河》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人怕出名豬怕壯,余秋雨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非議。

以至於余秋雨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受到多方指責。最為出名的兩件「錯事」,就是「詐捐門」和「含淚勸災民」。老梁和陳丹青就拿過這兩件事,做過相關評價。

老梁的毒舌

老梁點評公眾人物,也是不怎麼留情面。老梁認為余秋雨是一個假斯文的人,無論到哪裡都是謙謙君子的形象,張口文化閉口文化,基本上就是文化的代言人。最為關鍵的是,余秋雨在擔任青歌賽評委之後,「詐捐門」事件嚴重影響了他的聲譽。

結合余秋雨的回應來看,詐捐門應為子虛烏有。余秋雨當年動用自己和妻子的兩年多的薪水,捐了三個圖書館,書都是一本一本挑的,並沒有經過中國紅十字會。由此,有人查不到余秋雨的捐款記錄就認為他是詐捐。實際上,當人們不斷拿詐捐門說事的時候,書一本一本的運往災區。

陳丹青也頗有微詞

陳丹青向來以言不敢言之言聞名,拋出的一些觀點總會令人感到不知所措。陳丹青與余秋雨私底下交往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可二者同為文化界人物,陳丹青對余秋雨也頗有微詞。

陳丹青表示,余秋雨像一個官員,跟他不是一路人。陳丹青指出,余秋雨在汶川地震的時候竟然含著淚勸災區群眾。在陳丹青看來,這些都是官員應該乾的事情。因此,陳丹青失去了對余秋雨最後的尊敬。其實,文人都是悲天憫人的,關注的是天下蒼生,多半都帶有官員性質。實際上,余秋雨含淚是真的,勸災民也是真的,只不過被媒體過分解讀了,以訛傳訛的就成了「含淚勸災民」。

總結

余秋雨已經是74歲的老人了,早已過了古稀之年。余秋雨到了這個年齡,對於負面評論基本上無感。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在於讓一代中國青年接受了文化啟蒙,這一貢獻應該是值得我們肯定的。至於老梁說他假斯文也好,陳丹青說他是官員也罷,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余秋雨還是余秋雨。

參考資料:

[1]余秋雨文化大事記.中國知網

[2]2020世界在望.莊佳龍

[3]《我就是我韓寒》.老梁看電視

[4]陳丹青作品濰坊之行訪談.徐青峰採訪

[5]畢業季余秋雨:尋找遠方的自己.開講啦2015081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682a7ba06279a4fdfb15d8355d2f4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