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發季,首都醫科大學教授談如何科學防治

2023-11-01     科訊天下

原標題:流感高發季,首都醫科大學教授談如何科學防治

當秋季跨入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全國各地的氣溫下降明顯,流感也在北半球捲土重來。面對這個來勢洶洶的「老對手」應如何應對?出現咽痛、流鼻涕、渾身乏力、頭疼、等症狀該如何判斷病因?

為持續提高公眾對流感的防治意識,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發起,999抗病毒口服液提供公益支持,開展「科學防治流感」主題科普,並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綜合科主任、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杜志剛,在11月1日第六個「世界流感日」到來之際,圍繞主題「流感高發季,如何科學防治?」為公眾答疑解惑。

流感的殺傷力不容小覷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因為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且傳染性強,在歷史上曾引起多次暴發性流行。據世衛組織估計,每年季節性流感在全球可導致重症病例300萬-500萬,死亡29-65萬。因此,流感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第一個實行全球監測的傳染性疾病。

而在我國,不僅每年流感群體龐大,且大眾對流感重視不足。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文件披露:2010-11至2014-15流行季,全國平均每年有8.8萬例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其中,60歲及以上老人的流感相關超額死亡數占全人群的80%,此外,兒童、孕婦、嬰幼兒以及慢性基礎疾病患者都被認為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在2011-2019年,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流感發病人數約為8400萬-14400萬。

當下,隨著秋冬來臨,全國多地已進入流感流行期。據國家疾控局發布數據顯示,9月全國(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流行性感冒發病數較8月增加108433例。長春、邯鄲、廈門等多地疾控已相繼發布流感流行提示:今冬明春,我國呼吸道傳染病存在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

對此,為了讓大眾遠離流感困擾,999抗病毒口服液聯合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在世界流感日發起了「流感高發季,如何科學防治」主題科普,並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綜合科主任、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杜志剛,圍繞流感的科學防治,從病症的辨別到流感藥物科普,以及什麼情況下可使用抗病毒藥物等問題進行專業解惑。

科學防治流感,辨別病症、準確用藥是關鍵

杜志剛教授表示:「對於流感患者的治療,一般採取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病因治療是指因為流行性感冒本身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然後根據咽痛,周身酸痛、頭痛等症狀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辨別病症時,杜志剛教授表示:「對於重症患者,尤其需要關注心腦腎肺各個臟器的保護。」因為在流感患者中,雖99%均為輕症,但也有部分患者會因流感病毒感染引發一些重症,如病毒性腦炎、病毒性心肌炎、腎小球腎炎等全身各臟器功能障礙,以及還會引起導致呼吸衰竭的病毒性肺炎。

對於流感治療的藥物,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代表藥物有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第二類是M2離子通道阻滯劑,如金剛烷胺、金剛乙胺等。第三類則是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比如抗病毒口服液等。對於中成藥流感治療藥物,杜志剛強調:「因為中成藥副作用比較低,對於兒童、老人、孕婦等低免疫力人群,建議及早應用。」並強調「建議大家將抗病毒口服液作為日常家中常備藥物,以便在流感季節及時應用。」

對於網友比較關心的問題「哪些症狀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杜志剛教授也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對於流行性感冒,相比頭痛、周身酸痛等,咽痛的症狀會更明顯。所以,在流感季節出現了喉嚨痛,建議儘早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因為當患者出現咽痛症狀,說明正處於流感前驅期,及時治療,不僅可以縮短流感病程,也會讓患者的症狀得到很好的改善。」

其實,對於流感防治,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流感藥物干預指南、我國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均推薦並強調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流感。理想情況是症狀出現48小時內開始,越早啟動抗病毒治療的臨床獲益越大。

可見,流感確實可防、可控、可治,但作為全球重點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們不應低估它對人們健康的危害,因此才更需要科普科學防治手段,幫助更多人安全度過流感季。據悉,除了本期科普,該系列科普後續還將圍繞「流感預防」和「中藥西藥治流感有什麼不同」兩大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專業解答,敬請關注了解後續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62c1b2574850cb92fb8b40a2464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