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失眠高發,德順長中醫門診部程印平:失眠和心理原因關係密切

2022-04-12     現代保健報

原標題:春季失眠高發,德順長中醫門診部程印平:失眠和心理原因關係密切

現代保健報訊:程印平,西安德順長中醫門診部特邀專家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先後在陝西中醫學院、江蘇省中醫醫院工作。從事臨床工作40餘年,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獲陝西中醫藥科研成果二等獎。擅長治療外感內傷所致胸悶、氣短;失眠多夢、腹脹腹痛、便秘、女性月經失調、痛經等等。尤其對頸、腰椎疾患所致肢體疼痛麻木、頭暈目眩和風濕、類風濕、痛風所致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的治療以及骨折後期的康復,積累有豐富經驗。

春季,天氣越來越暖和,有人春困,也有人失眠。失眠並無季節性,卻在春季表現最為明顯和嚴重。這是因為春季氣候多變,常常使人情緒波動較快,容易干擾人體固有的生理機能,同時較低的氣壓也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而自身適應能力差的一部分人,內外激素失去平衡,容易產生煩躁、抑鬱、焦慮情緒,睡眠質量自然受到影響,導致失眠。

西安德順長中醫門診部特邀專家程印平說,從中醫的角度講,人的正常睡眠是由心神所屬,是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轉化的結果,陽氣由動轉靜時,就進入睡眠狀態,反之則為清醒狀態。當因為內傷或外感因素破壞了這種正常規律的轉化,就會導致不寐。

程印平曾接診了一位患者,這位患者失眠有3個月,每晚睡眠大概在1-2個小時,每天清晨起來頭昏昏沉沉,無精打采。實在睡不著的時候,只能靠安眠藥物,但他服用安眠藥物後,早上起床時有明顯的眩暈感,導致連走路都怕摔倒。問及失眠原因,這位患者不願多說,只是說最近工作太忙、壓力大。

在程印平看來,其實,失眠絕大多數和心理原因關係密切,即中醫所說的情志病。這位患者舌苔黃厚脈,弦有力,伴隨口乾、口苦、心煩。中醫認為:肝鬱化火,擾動心神。臨床常用丹梔逍遙丸配合失眠四聯方。第二次複診,患者非常開心,服藥後困意明顯,經常在晚上9點多看著電視就睡著了,口苦、口乾的症狀也消失了。於是,程印平叮囑患者堅持服藥一個月,建立睡眠生物鐘,防止反覆。患者欣然配合幾個月後,他的失眠問題已經完全解決。

程印平說,失眠中醫最早的記載為「不得臥」「目不瞑」,後明清醫家稱為「不寐」。究其原因,感受外邪、飲食所傷、體質虛弱、情志失常。在他看來,絕大多數的失眠,尤其是中年人和年輕人的失眠都是因為情志問題,就是現代人經常說的心理問題。少數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失眠是因為體質虛弱導致的。

程印平說,這位患者屬於肝鬱化火症狀,遂使用疏肝解郁化火除煩的藥物,並配合自擬的失眠四聯方,療效顯著。失眠四聯方,即棗仁、夜交藤、遠志、茯神四味中藥,其中棗仁劑量大,否則療效大打折扣。

當入睡困難的時候,會出現越想睡越睡不著的現象,數「羊」也不管用了,這時候可以用鬆弛誘導入睡法。方法是這樣的:舒服地睡在床上,閉目,呼吸平和,平靜心情,把煩惱的思緒暫時放置一邊。全身肌肉放鬆後,開始自我暗示誘導入睡。可先從遠端的下肢開始自我暗示,比如右腿,自我感覺越來越沉重了,有溫暖感了,似乎無法支配了。然後是左腿,也越來越沉重了。再後來是右臂,接著是左臂、左右肩膀,感到眼皮沉重了,抬不起來了,最後逐漸倒入睡夢中。

還有一個相反的辦法,凝視入睡法,適用於對以上方法不管用的。具體做法為:當準備睡而又難以入睡時,可排除雜念,努力睜大雙眼,直目凝視黑暗中身外的某個固定位置,試圖努力看清它,不要轉移視線至別處。數分鐘後,會感覺眼皮沉重,逐步進入夢鄉。文\圖:劉輝 王會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5a5615408c6ca7521eb56dd052748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