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就炸、脾氣暴躁的孩子,大多在7歲前有這樣幾種家庭遭遇

2019-06-15   育兒小焱焱

家中有男孩,我們希望男孩變得活潑開朗、落落大方;家中有女孩,我們希望女孩變得溫文爾雅、知書達理。孩子的性格脾氣是身上最明顯的一個標籤,不僅彰顯了孩子的個性,還反映了他的思維模式、家教好壞,甚至對其整個人生都有著指導意義。

想要孩子將來獲得成功,我們就要把孩子往積極的方向引導,從性格脾氣到做事風格、從內在人品到外在修為,我們希望孩子每個方面都越來越得體,這樣孩子也會更受大家歡迎、更能融入集體和社會。

明明家的寶寶今年6周歲,因為自己經常出差,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最近明明時間相對自由,她便好好陪伴孩子,還給孩子輔導作業。但是當明明耐心接觸孩子、耐心教育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性格偏激。自己但凡有些批評的言語,孩子馬上大發脾氣,這個舉動把明明嚇壞了。

小時候乖巧懂事的孩子,為什麼幾年之後就變成這樣?很多家長也會有類似的體驗。其實,孩子一點就炸、脾氣暴躁,很多時候都跟家長和家庭有關。或者說,這些孩子7歲之前經常有以下家庭遭遇。

1.父母陪伴缺失

如何在陪伴孩子與提供物質基礎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是絕大部分家長都要面對的一個大難題。物價這麼高,培養孩子更是需要大量的錢,這兩者想要兼得,肯定是不實際的。但是無論如何,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小時候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父母陪伴的缺失,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在跟其他孩子進行對比的時候,孩子還會產生自卑的情緒。長期的壓抑和委屈積壓在心裡,等到釋放的時候,必然表現出過激的情緒。而父母陪伴的缺失還可能造成其他性格問題,家長們必須重視。

2.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

不管成年人還是孩子,內心都是有需求的。對於孩子而言,想要父母的表揚、想要一些零食、想要玩具和新衣服,這些都是最常見的心理需求。當然,我們要合理應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過度放縱。

但是倘若孩子的心理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比如多次取得成績之後,父母從不表揚,那麼孩子就會心生怨念。倘若觸碰一些敏感話語,孩子肯定會爆發。

3.缺少溝通

一些家長認為,只要自己給孩子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並且做好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規適宜就夠了,孩子應該能體會到自己的良苦用心,並且健康成長。但是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孩子出生後是懵懂無知的,後期對生活的理解必須依靠父母的引導。

而在這個過程中,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思維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這能夠幫助父母了解孩子、指引孩子、教育孩子。缺少溝通,孩子會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甚至自己生悶氣。有時候孩子心中已經積壓了很多想法,但是家長卻渾然不知。這時候,孩子就會變得「一點就炸」。

4.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

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發育最好的「溫床」,因為孩子大部分時間感受到的是溫暖和愛護。這種家庭的孩子,不僅調皮可愛,性格往往還開朗活潑。然而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的話,孩子的心態必然受到影響。

這不僅可能讓孩子不能安心學習和生活,還會讓孩子變得極端,比如過分自卑內向、過分偏激、情緒激動易怒等等。

結語:孩子的脾氣不是與生俱來的,這跟他所處的環境、所經歷的事情息息相關。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一般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較為積極的性格,但是倘若孩子在小時候經常有以上家庭遭遇,那麼很可能變得脾氣暴躁,家長要儘量避免。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