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故都」:傳承楚文化 煥發新風華

2023-04-03     荊楚網

原標題:「楚國故都」:傳承楚文化 煥發新風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孟靜 通訊員 周櫟 杜鯤 楊婕

閱讀提要

「楚國八百年,四百年在荊州」,荊州是楚文化發祥地和根脈所在。《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賦予荊州建設「荊楚文化保護傳承示範區」時代使命。建設荊楚文化「權威闡釋地、活動聚集地、場景再現地、旅遊目的地」,楚文化「新畫卷」在荊州徐徐展開。

首屆楚文化節將於4月8日在荊州舉行開幕式,連日來一場場預熱活動精彩紛呈,成為各界關注熱點。

「腳踏的是歷史,呼吸的是文化。」3月2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登上賓陽樓,憑欄遠眺,古城荊州美景盡收眼底。

荊州古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擁有2800多年歷史。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楚國存續約八百年。其中,20位楚王定都荊州,歷時411年,成就了楚國躋身「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歷史功業,創造了內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相輝映、外與同時期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

「楚國的青銅冶鑄、絲織刺繡、髹漆技藝早於希臘,楚辭比荷馬史詩早一個世紀,國家政體建設、金融貨幣制度比古希臘完善,哲學與古希臘各有所長。」長江大學荊楚文化研究學者李征宇介紹,楚國故都紀南城當時相當於現在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

大型遺址、高等級墓葬是詮釋楚文化高度的關鍵標尺。楚紀南故城遺址、郢城遺址和雨台山古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熊家冢是已發現的保存最好、規模最大、布局最為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目前,荊州已發掘楚文化遺址近5萬平方米、楚墓葬近7000座,荊州博物館館藏考古發掘出土文物近20萬件(套)。2010年,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簽訂大遺址保護荊州片區共建協議。

荊州楚紀南故城是楚國最強盛時期都城所在地。楚國雄踞江南,紀南城不僅是楚文化中心,也是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屈原在荊州走上政治舞台,在荊州寫下憂國憂民詩篇,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選為當年「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成為世界級文化IP。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在荊州楚紀南故城遺址上建設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打造成「世界遺產、中國品牌、湖北代表」。

「荊州是楚文化的根脈所在。把楚文化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是荊州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荊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肖水華介紹,荊州不僅是楚文化發祥地,還是三國文化薈萃地、紅色文化富集地、長江文化展示地。荊州將實施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荊楚文化研究闡釋、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荊州古城保護利用、全產業鏈融合等「十大工程」,打造荊楚文化保護傳承示範區。到2025年,預計實施39個文旅項目,總投資326億元。

眼下,荊楚文化大觀園(楚肆水街)、方特二期、「古城小樣板」等項目加速推進,洪湖瞿家灣、監利周老嘴、石首調關等革命遺存紅色資源,與紀南文旅區、沙市洋碼頭、荊街等夜經濟集聚區交相輝映,煥發出奪目光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574c9905d8dc62f8d946a9ae288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