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有個「水簾村」,村裡有座「花果山」,山上供奉著孫悟空

2022-02-12     小漁的行旅日記

原標題:陝西有個「水簾村」,村裡有座「花果山」,山上供奉著孫悟空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陝西關中一帶底蘊深厚、人文古蹟眾多,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眾秘境。春節假期,在距離西安周邊2小時車程的關中,我就發現了一座神奇的村子。村子名叫「水簾村」,村裡有座「花果山」,山上不僅供奉著齊天大聖孫悟空,還有流傳千年的「世界奇觀」。

水簾村位於咸陽彬州,彬州是座縣級市,歷史十分悠久。其舊稱「邠州」、「豳州」,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號稱「公劉故里」。彬州位於咸陽西北部,距離西安150公里,距離甘肅平涼160公里,自古是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也是絲綢之路的要津。

絲綢西去,石窟東來,佛教石窟與絲綢之路相映生輝,彬州作為西出秦地長安的第一站,望長安、踏征程,佛教石窟大佛寺的興盛自然可以理解。2014年,大佛寺石窟作為「絲綢之路」中的一個項目點,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很多人不知道,就在距離大佛寺石窟5公里的地方還有個水簾村,村裡還有個花果山石窟。

提到水簾村、花果山,很多人第一反應便是《西遊記》。這座歷史悠久的石窟寺,確實和西遊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過除此之外,它還有積澱深厚的佛教石窟文化和民間傳統習俗,令人嘖嘖稱奇。

花果山原名「明岨山」,是一座紅砂岩石山。早在南北朝時期,因地處交通要道,當地百姓為 了躲避戰亂,開始在石崖上開鑿洞窟,用於居住和儲藏糧食。那時的花果山,已經形成了「九曲十八洞」的景觀。

到了唐朝貞觀年間,鄂國公尉遲敬德奉命監修大佛寺時,順便對花果山石窟進行了一番加工。為了慶祝太平盛世,人們在花果山的百米高的石崖上開鑿了諸多石燈窩,每年元宵節,便在石燈窩裡的上千盞油燈,遠遠望去,燦若群星,民間俗稱「點燈山」。

到了明朝,花果山石窟歷經了兩次大規模的擴建,山上開鑿的大大小小的石燈窩到達了1700多孔。彬州每年正月十五點燈山的傳統民俗活動也流傳至今,已經千餘年。如今,「彬州燈山會」也已經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明朝時,因為《西遊記》的故事廣泛傳播,相傳唐玄奘西天取經途徑此地,後人便依附「西遊」故事,稱此地為孫悟空的故鄉。由此,「花果山」、「水簾村」的名字便流傳了下來。

如今,花果山石窟山體中空、洞窟上下貫通。從外面看似乎是一個平面,走入其中,才發現裡面洞洞相連、別有洞天。

修建的木質樓梯,只容一人通過,必須手腳並用才能通過。

石窟有大有小,部分洞窟內供奉有各路神仙,雖然都比較簡樸,但可以看得出香火還是很旺盛。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塑像。

專門供奉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石窟。

石窟洞的外側,有一段露天地方,可以可以近距離看到每孔石燈窩。

這些石燈窩開鑿得整齊有序。因常年燃燈,石燈窩和崖壁上留下了黑色的印跡

站在崖壁邊上,可以俯瞰腳下的水簾村和對岸的景色。彬州是兩山夾一河的布局,涇河穿城而過,兩側是連綿起伏的山脈,整座城市就位於河谷地帶。

下山時,發現在石窟寺的第一層還有一尊齊天大聖像。據說這座神像是清朝乾隆八年(1743)用鐵鑄造的,高50厘米,底寬35厘米,重40多公斤。大聖衣著光鮮,神龕上擺滿了香燭花束,可見其香火旺盛。

花果山燈山會每年元宵節時舉辦,據說廟會從正月十二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此時,山上燈火通明,各穴燈火猶若連珠、千穴流金,十分壯觀。不知道今年的點燈會是不是已經開始如期舉辦了呢?

花果山石窟寺距離大佛寺石窟只有5公里,約十分鐘車程。如果來彬州旅遊,建議兩個景點可以串聯起來一併遊覽。我們來時沒有收門票,不過我看到牆上掛有「門票十元」的牌子,可能目前是旅遊淡季,遊客較少,所以才直接參觀了。

想了解更多冷門又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56db5736b2d44d5bf9bde6eb19fbf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