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過「冬」企業短視頻營銷必知3大法器

2022-06-22     盧鬆鬆

原標題:製造業過「冬」企業短視頻營銷必知3大法器

我是盧鬆鬆,點點上面的頭像,歡迎關注我哦!

缺現金、缺訂單、缺客戶、缺人、缺渠道、缺方法……等始終是工業製造企業亘古不變的話題,加上近兩年到處瀰漫著過冬論、裁員說,也讓話題進一步升溫。在後疫情時代之下,很多企業主都處在對未來的擔憂、焦慮、迷茫之中,他們不惜精簡瘦身,認為少虧一點就已經能夠跑贏同行!

當工廠庫存積壓時,轉向直播帶貨;當招人難無人用時,轉向在線招聘;當線下展會停擺時,轉向雲逛展;當傳統渠道成本高漲時,轉向新渠道獲客……。

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時,總會有那麼一批人提前找到了「闖關密碼」,實現突圍。這裡說的就是短視頻。

關於短視頻的前身今世、發展潛力之類的這裡就不過多贅述,相信大部分企業主早已經看到了短視頻賽道的商業價值。下面將圍繞企業如何有效利用短視頻營銷實現降本增效這一主題提供一些思路參照。

話不多說,直接祭出3大法器「模仿」、「複製」、「占位」。

一、模仿

短視頻之所以能快速崛起,與人人皆可創作的屬性息息相關,低門檻的內容生產讓它可以覆蓋更大的用戶體量,成為全民級的平台。短視頻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內容生態,用戶被創作者的內容吸引而留存,創作者因流量變現而持續生產內容。一旦創作者「斷糧」,平台的內容生態將遭受巨大的打擊。

所以,為了避免創作者創意枯竭,各大平台會不定時發起一系列的創作挑戰賽來降低內容生產門檻,也會根據創作者的內容方向匹配創作靈感話題,並對相關的話題內容給予一定的流量扶持,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創作者去輸出更多優質的內容。很明顯,官方已經在赤裸裸地在告訴你,流量密碼就是聽話、照做。

相信廣告從業者對模仿這種行為並不陌生,因為大部分優秀的創意都有模仿的痕跡,以優質的內容為基礎進行二次創作。

前段時間,全網刷屏的奧迪廣告事件也能看得到一些模仿的身影。廣告代理商有意識地去各大網際網路平台尋找爆款素材,然後模仿它的製作方式。核心原因是爆款內容是經過用戶反饋出來的數據驗證過的,再按照爆款的視頻邏輯來製作一遍很大機率還會再出一個爆款內容。(當然,抄襲和模仿是兩回事)

由內部團隊來判斷一個作品的好與壞顯得非常主觀,而且樣本量非常少,在大數據時代更應該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這種模仿爆款的邏輯則成為當下的主流,而且也是得到了無數人的成功驗證。

在製作爆款內容之前,企業還得建設及豐富自己的素材庫。把平時看到能讓自己眼前一亮、或認為不錯的內容提前存入素材庫中,同時也可以藉助抖查查、嬋媽媽等工具去獵取更多優勢的內容素材。這些素材將成為日後內容選題的來源。

二、複製

複製的目的是為了讓傳播的效率更高、營銷的成本更低。任何方法和技巧都沒有100%的成功率, 「大機率」才是常態現象,要不然這世間何必需要這麼多專家四處去串場?

所以,短視頻的內容在前期沒必要過分追求完美,完美的背後代表著高投入成本。在短視頻賽道還有一些流量紅利需要快速去搶奪的當下,高成本、高風險的打法是不太明智的。更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善於使用」複製「。

用數量來應對不確定性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很多的大V也是通過持續鋪內容不斷的調整,最終達成理想的作品形態再加上DOU+助力,才把作品頂上熱門。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或視頻號都有刷到一個叫張琦的導師,她在短短不到20天的時間內,做到了全網播放量破20億,全網粉絲1000萬+,單條視頻6500萬播放,單個帳號300萬粉絲……的亮眼成績。

結合今天的分享主題,張琦案例的成功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複製。這裡先上3個關鍵詞:內容、渠道、流程。

1、內容

矩陣理論就是從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當你有1個視頻素材時,你就可以把這個素材通過剪輯技巧簡單加工成10條視頻,並同步分發到10個帳號上,用數量來對抗算法的不確定性。這種方式大部分企業都有能夠執行下去的條件。

以抖音為例,企業號開通子帳號,可以直接給每個銷售員配一個員工帳號進行操作。其實也算是變相的賽馬機制,看哪個帳號能先跑起來。

當然,這裡說的複製並不是純粹的內容搬運,而是需要進行偽原創加工(比如鏡頭角度、剪輯技巧、修改文案等方式),來躲避平台的算法識別,否則視頻可能會被判斷為搬運直接限流。

2、渠道

前面也說過,成功拼的是機率性,一個帳號能做起來可能並不是他的內容做的有多好。反之,一個帳號做不起來也不一定是他的內容做的有多差。畢竟,總會有倖存者偏差。

在算法的主導下,這種偏差的機率在一定程度上會被放大。算法是理性的,它是以數據作為流量推薦的基礎,但人總是感性的,表面上的行為數據並不代表他的真實想法。

假設你的視頻質量很好,但就是沒有播放量,可能是算法把你的視頻優先推薦給了一批非目標受眾的用戶,這批用戶向算法反饋了非真實的數據。於是,你的內容推薦到此為止。

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短視頻平台的可選項有很多,面對這種常態現象就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可以有一個平台作為重心,其它的直接當作內容分發的渠道即可。尤其是抖音、Tiktok、視頻號、小紅書這4個平台會有很大的商業流量潛力。而且視頻內容也可以直播「翻譯」成圖文形態,再去鋪以自媒體平台為代表的圖文渠道,進一步搶占網際網路流量曝光。

3、流程

理論和方法都很簡單,稍有了解的都能侃侃而談幾句,真正的難點在於落地執行。有了理論基礎後就可以解決怎麼做的問題,有了團隊才能解決什麼時候開始做的問題,有了流程機制後才能解決怎麼才能做的好的問題。

一個基礎的短視頻運營團隊會由編導、攝影師、剪輯師、運營人員組成,具體的得根據企業營銷需求以及預算限制而定。也就是說一個基本的短視頻運營團隊需要4—5人。「複製」的活看似很簡單,但裡面涉及到太多細節,前期數據量小的時候可以拼團隊成員的個人能力,隨著數據體量越來越大就一定得靠標準化的流程制度進行約束。

這一塊很多企業會比較難執行下去,本身團隊建設及管理就是一筆重投入,加上受預算及企業影響力等因素影響,大部分自建團隊的成員並不具備專業化流程管理經驗。另外,團隊的執行效率低也是常見現象。主要是涉及到多部門協調的問題,而且項目主導方在內部的話語權往往不夠強勢。這也是越來越多企業直接選擇短視頻運營外包的原因。

三、占位

前段時間召開的2022抖音電商生態大會就宣布將興趣電商升級為全域興趣電商。也就是在內容推薦場景里的「貨找人」基礎上,再疊加用戶主動場景里的「人找貨」的雙鏈條模式。

這就是把興趣電商的推薦與傳統電商的搜索兩種形式的優勢進行了互補。可想而知,搜索營銷的價值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細心的觀察,你會發現在算法橫行的當下,各大主流的內容平台都開始有意在發力搜索生態。

不管是在哪種營銷渠道,企業想要實現營銷目標的首要關鍵是解決流量問題。在短視頻平台中獲取流量的方式無非是推流、搜流、投流、導流

推流是短視頻平台的主要流量來源,算法根據內容的質量度進行流量分配;搜流是用戶通過搜索關鍵詞的形式獲取內容,只要善於使用內容占位的技巧就能贏得流量先機;投流即是廣告投放,是向平台付費採購流量的一種形式;導流是從其它的公域或私域流量池中為自己的內容導流。

這裡重點說下搜流。想要獲取更多的搜索流量就需要去占領更多的搜索結果位,位置越靠前、越多,引流效果就越好。實現內容占位的方法就是SEO(搜尋引擎優化),只要說到搜索,SEO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簡單來講, SEO就是一種為用戶降低信息篩選成本的方法,通過提供高匹配度的內容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誰的信息匹配度更高,誰就能獲得更靠前的排名位置,誰也就擁有更大的曝光量及點擊量。信息排名位置是動態的,因為會不斷有新的挑戰者出現,為用戶提供更新、更全、更有用的信息。

短視頻平台的內容生產門檻越來越低,各種傻瓜式工具的加持下,生產效率也在以秒為單位的提升。平台每時每刻都有大量新的內容在參與搜索結果排名,你很難保證用戶在搜索某個關鍵詞時,你的信息都能穩定地固定在某個位置上。

如果你是沿用傳統SEO的模式,只重點占領幾個核心關鍵詞就會很危險,因為這種做法的流量風險極高。

最為穩妥及低成本的方式還是用數量來對抗不確定性,也就是批量增加能觸達用戶搜索需求的信息,讓更多的信息都能參與關鍵詞排名占位,而且這些信息是更為具體及直接的,與用戶利益是強關聯的,這種信息背後的需求更真實有效,再結合SEO優化的技巧(帳號暱稱、話題綁定、數據優化等)讓信息排名靠前,就可以享有更大的流量機會。

熱門需求代表著競爭強度指數級上升,如果你聚焦於更為細分垂直的需求領域,很大可能可以實現降維打擊。

小結:

經過多個項目的實操驗證,「模仿」、「複製」、「占位」在企業短視頻營銷中是非常成熟有效的營銷模型,這裡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秘密可言,真正的難點在於執行。

文章來源:盧鬆鬆博客,歡迎關注我的帳號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55c363f7bed2c3198c7227dec4bea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