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的婚服為什麼都是「紅男綠女」?

2023-07-13     壹讀

原標題:古裝劇的婚服為什麼都是「紅男綠女」?

也喜歡紅綠婚服的壹讀君 丨 彤雲 張藝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古裝劇只要有結婚場景,新郎穿紅色喜服,新娘穿綠色婚服,成為了一種標配。

最近正在熱播的《長風渡》,男女主角大婚也遵循著這一原則,柳玉茹(宋軼飾演)一襲綠衣,顧九思(白敬亭飾)身著紅色喜服,這種紅配綠看起來非但毫無違和感,高級感也十足。

圖源:《長風渡》截圖

有人說是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引領了中式「紅男綠女」的婚服潮流,這其實並不準確。在播出時間更早的《獨孤天下》中就已經出現了綠色婚服的身影,而且獨孤三姐妹出嫁的綠色婚服還有區別:般若是翠綠色,曼陀是深綠色,伽羅是碧綠色。

圖源:《獨孤天下》截圖

在後來的古裝劇中,「紅男綠女」的婚服模式就逐漸被廣泛採用。《御賜小仵作》《雁歸西窗月》《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姻緣大人請留步》《玉面桃花總相逢》《夢華錄》《蒼蘭訣》等電視劇中都出現了「紅男綠女」的名場面。

圖源:影視劇截圖

那麼古人婚嫁時也男穿紅女穿綠嗎?古代婚服中的「紅男綠女」到底有什麼講究?

大有來頭的「紅配綠」婚服

大紅大綠的婚服風格最早起源於唐朝。

唐朝疆域遼闊,政治、經濟、文化空前強盛,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唐朝的服裝尤其是婚服的風格。唐朝的服飾文化也繁榮發展,使色彩應用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嶄新局面。

先來看唐朝對女子婚禮服的要求。

在《大唐開元禮·卷三》中記載了上至皇后、皇太子妃、內外命婦(封號的婦女)的禮服標準,主色為青色,而普通百姓女子在婚嫁時,可以穿「命婦級別」的青色禮服,但要注意款式。

婚嫁禮服中皇后穿的是「褘衣」,皇太子妃穿的為「褕翟」。其餘各品級命婦、庶女的婚嫁禮服,按照身份地位分別為「翟衣」「花釵禮衣」「大袖連裳」。其中「褘衣」「褕翟」「翟衣」為深青色,上面依據品級繡有不同形態、數量的「翟紋(雉鳥)」,而「花釵禮衣」「大袖連裳」為青色、無「翟紋」,「大袖連裳」還沒有圖案。

圖源:參考資料[7]

《新唐書》上詳細記載了百姓婚嫁時女性禮服、配飾的具體樣式,其中禮服、皮製束衣帶、鞋襪都是青色。

大袖連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青質,素紗中單,蔽膝、大帶、革帶,襪、履同裳色,花釵,覆笄,兩博鬢,以金銀雜寶飾之。庶人女嫁有花釵,以金銀琉璃塗飾之。連裳,青質,青衣,革帶,襪、履同裳色。

可以看到,唐朝女子的婚服形制為華麗的鈿釵禮衣,從王公貴族到庶人之女,無論屬於哪一個層級,青衣革帶和青色鞋襪都是婚服必備要素。

古籍中青質、青衣中的「青」就一定指綠色嗎?也不全是。

由於古代中國沒有精確測量顏色的儀器,只能憑感官的想像來描述色彩,因而青色既可以表示黑色、也可以表示綠色,有時甚至還能表示藍色,可謂涵蓋了從藍向綠過渡的所有色彩。

但在唐代,「青質連裳衣」實指綠色的深衣。需要注意的是,那時候的綠色與我們現在說的綠色仍有一定的區別,並不是同一種綠,屬於青黃之色。

與大婚時能穿「命婦禮服」的民間女子一樣,民間男子大婚時穿的紅衣也是正經「官服」。

古代朱紫等紅色系服裝是皇宮貴族和官員專屬的服裝顏色,唐代庶人男子本不能穿,這與當時社會上的「僭越之禮」有關。通俗地說就是衣食住行等方面上可以兼下,下不得越上,但婚禮例外。

古人認為男子娶妻之喜,可與書生中舉登科相提並論(男子娶妻又被稱為小登科),官方也就規定平民男子結婚可以著某品級官服作為婚服,後世「新郎官」的稱呼也是來源於此。

唐朝平民男子大婚可穿無花紋的紅色「絳公服」,與無花紋的「大袖連裳」就組成了紅男綠女婚服。

莫高窟第33窟南壁盛唐「拜堂圖」:新娘滿頭珠翠釵鈿,著青色襦裙,罩半臂,長帔繞身。新郎穿絳紅色公服。行禮時「男跪女不跪」。

當然,有品級的男子大婚時就不能穿紅色「絳公服」了,如《風氣洛陽》中官宦公子百里弘毅,大婚時穿的就是青色「爵弁服」。

爵弁服: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參與祭祀的官員官服,可以當作五品以下官員的子孫或九品以上官員之子的婚服。衣領、衣袖、邊飾、大襟處都為青色;外衣為紬(粗絲織成的絹)質青色上衣,淺紅色下裳。

搭配柳七娘的「高階版」禮服,就成了「同色系禮服」的婚禮。

柳七娘婚服上繡有翟鳥紋樣,應當是「翟衣」,但數量貌似多了

由於民間主流婚禮服裝還是「男服緋紅,女服青綠」的基調,也就演變出了成語「紅男綠女」,只不過後世已經不局限於字面意思,而是指穿著各種漂亮服裝的青年男女。

那麼,紅綠婚服又是如何變為全紅的?

紅綠婚服是如何變全紅的?

學界普遍認為,婚禮穿紅色在明代確定併流傳至今。而明代婚服變紅離不開一個重要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姓「朱」,「朱」本身就是紅色的意思,「紅」在五行中代表火,在五德中代表禮,方位在南。

而「朱明王朝」又起於南方,因此朱元璋對紅色可謂情有獨鍾,認為是神聖吉祥之色,畫像中都總穿紅色。

洪武三年,禮部官員提出服色五德說,認為明以火德王天下,應尚赤。因此,紅色被皇家獨專。

《明史·輿服志》中記載: 「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廟、省牲,皇太子諸王冠婚、醮戒,則服通天冠、絳紗袍。」

其中皇帝穿的「通天冠服」就是大紅色的禮服。「絳紗袍」和唐代百姓男子穿的「絳公服」有啥共同點?《漢典》中「絳」字義為赤色,火紅。

書中也記載了,皇后在受封的冠禮上要穿主色為紅的「裨衣」。

圖源:《明史·輿服二》

因此紅色作為正色被賦予了崇高地位,成為明代皇族婚服的主色調,一至四品官員男子婚禮可以穿緋色公服。

圖源:《大明風華》截圖

雖然紅色是明代皇家的「吉色」,但普通平民男子的紅色婚服沒保住,原因是婚禮Cos的官服變綠了。

《明史·輿服三》規定:「明初,庶人婚,許假九品服。」由於明代的九品官服為綠色,因此,新郎服的服色為「綠」。

四品到一品官員常服顏色:紅色

七品到五品官員常服顏色:藍色

九品到八品官員常服顏色:綠色

到了清代,皇帝依舊痴迷對百姓穿著的限制管束,只是重點轉移到了服裝款式,要求女性穿旗袍,男性著馬褂,全面禁止漢服,之後又允許漢人女子婚禮時保留鳳冠霞帔的習俗,對顏色則不太忌諱,使婚服用紅色的傳統一直延續下來。

其實,除了紅配綠,中國歷史上還有過很多現在看起來「奇葩」的婚服配色。

歷史上的婚禮服特殊配色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歷朝歷代的婚服顏色都極具特色。

據史料記載,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婚服是「黑色」。因為當時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天地之色」——玄纁。

「玄」指深黑色,「纁」是淺紅色。

在《周禮·染人》中提到:「玄纁者,天地之色,以為祭服……」周代的人認為「玄」是天之正色,「纁」是地之正色。

由於「禮服之重者莫不上玄纁下也」,所以婚禮服形制男女大致相同,上衣均為深黑色。但男女陰陽有別,所以新郎著玄色的爵弁(禮服名稱),穿纁裳緇袘(緇也是黑色,緇袘指黑裙邊),屬陽;新娘則是純衣纁袡(淺紅色衣邊的深黑色衣服),屬陰。

另外,周代婚禮在黃昏時分舉行,又被稱為「昏禮」,婚服配色及婚禮舉辦時間都充分展現出陰陽相合的思想,古人的智慧不言而喻。

圖片僅為大概樣式參考

論「尚黑」秦代絕不輸周代。《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學術界普遍認為「秦人尚黑」是秦始皇受「五德始終說」的影響,認為秦人先祖世代居於北方,北在五行屬水、五色為黑,北方的玄武也是黑色,因此應當「尚黑」。秦始皇嬴政連龍袍的主色都是黑色,婚服自然也不能是其他顏色。

秦朝大婚也延續著周朝的婚服形制,以「爵卞玄端,純衣玄纁」為主。

秦朝帝後婚服|圖源:《羋月傳》截圖

漢朝的婚服在繼承前朝的基礎樣式之外,又有進一步發展:新郎採用「深衣制」,顏色依舊遵循周制的「玄纁」之色;女性的婚服顏色則有了很大的突破,多層衣服疊加,邊緣則搭配各種顏色裝飾,尤其宮中貴族女子的「十二彩」,展現出當時婚服的大膽用色。

十二彩:丹、紫、紺、青、降、黃、紅、綠、緗、縹、玄、纁

十二彩:丹、紫、紺、青、降、黃、紅、綠、緗、縹、玄、纁

背景設定為漢朝的電視劇男女結婚已經提前穿上了全紅|圖源:《美人心計》《星漢燦爛》

物極必反,長期的「玄纁」之色可能使人們出現了審美疲勞,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婚服色彩還出現了白色。

東晉大臣在《東宮舊事》記載:「太子納妃,有白轂,白紗,白絹衫,並紫結纓。」

說明白衫在當時不僅用做官場常服,也可做禮服。受當時社會上盛行的玄學影響,婚服開始講究返璞歸真,因而採用清新淡雅的白色。

圖源:《獨孤皇后》

回過頭再來看今天影視劇的「紅男綠女」,儘管很多已經沒有嚴格遵循歷史朝代的婚服用色標準,甚至不少架空歷史的結婚片段也採用這樣的配色,但紅綠配在我國婚嫁歷史上依然占有重要一席。

以後的婚服又會變成什麼顏色?以後還會不會有婚服……

參考資料:

[1]梁新莉.我國婚服色彩嬗變及其原因探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5(05):9-12.

[2]朱曼.中國古代婚禮服色彩的演變與形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7,16(01):94-96.

[3]潘璋敏,張溪.淺析高飽和度色彩在電影中的應用[J].漢字文化,2018(22):99-100.

[4]卞向陽,李夢珂.明代婚禮服飾的藝術特徵與影響[J].服裝學報,2019,4(06):531-537.

[5]鄭茹月.探索唐代女性婚服對當代中式婚服的設計啟發[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20.

[6]孔研研.中國古代服裝中的紅色審美文化研究[D].青海:青海師範大學,2020.

[7]陳卓.中國婚禮服色彩、款式的文化研究[D].陝西:陝西師範大學,2015.

[8]林琳.中國傳統婚禮服飾的發展趨勢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3.

[9]殷冰瑤.探究中國歷代婚服上的民族元素[D].吉林:東北師範大學,2010.

[10]許曉慧,鄭盈.唐朝紅男綠女婚嫁禮服特徵研究[J].天津紡織科技,2022(06):21-24.

[11]張瀚苧,宋德風.唐代女性婚服研究[J].紡織報告, 2022, 41(9):3.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瑞幸們的冰塊化得這麼慢?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天氣越熱,越多人被確診為浣碧?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4ff0b67421d1e3a53b3728c7fbde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