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
我們平時讀《西遊記》,會發現一個很讓人疑惑的問題,那就是,小白龍本來應該是唐僧收的第二個徒弟,可是為什麼卻排不進「悟」字輩,也不被官方認可?
而孫悟空也好,豬八戒也罷,不過是一隻猴,一頭豬罷了,作為一條龍,怎麼就沒資格給唐僧當徒弟呢?況且從原文中也能看出,不管是唐僧也好,孫悟空,豬八戒,亦或者沙和尚也從來沒把小白龍當師兄弟看待,這是為何?
甚至到了後來,小白龍都刻意找機會跟大家湊近乎,明明自己早於豬八戒加入取經隊伍,還親切地喊對方一句二師兄。那麼,小白龍身上究竟藏著哪些秘密,他為什麼沒有資格成為唐僧的徒弟?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284期:西遊記:連猴子和豬都能給唐僧當徒弟,為什么小白龍卻沒資格當?
一、
小白龍第一次施展本領的時候,是衝著剛好經過鷹愁澗的唐僧來的,全然忘記了觀音菩薩的教導:
「師徒兩個正然看處,只見那澗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推波掀浪,攛出崖山,就搶長老。」
雖然後來小白龍一直強調,自己並不知道對方就是取經人,屬於誤傷,當從其他神仙的話語中也能看出來,這小白龍是在說謊。比如小白龍吃掉了唐僧的白馬之後,孫悟空喊出了當地的土地山神,問他們這水中究竟是個啥妖怪,為什麼要吃師父的馬?
當時土地和山神就解釋了,當初觀音菩薩救過一條白龍,讓他在這裡安歇,專心等待取經人,不許為非作歹:
「他只是飢了時,上岸來撲些鳥鵲吃,或是捉些獐鹿食用。不知他怎麼無知,今日衝撞了大聖。」
土地和山神沒必要撒謊,不然的話,孫悟空會拿棒子錘他們的。也就是說,小白龍這次奔著唐僧而來,絕不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只是肚子餓了,想找點吃的:
「我昨日腹中飢餒,果然吃了他的馬匹。」
如果真是為了填飽肚子,自然不會先衝著唐僧去,直接沖馬去豈不是更好?
雖然他口口聲聲說,自己不認得取經人,孫悟空這隻猴子也沒提過自己是取經人。可是唐僧那光禿禿的頭在那裡擺著呢,小白龍既然在此專等取經人,自然遇到這類人要謹慎再謹慎。
所以,小白龍這樣做,是有目的的!
二、
作為一條有著崇高理想的龍,自然不會甘心被殺,所以才會向菩薩求助,當然,他也不會甘心只當一個腳力。
所以,當小白龍日等夜等,終於等來了取經人時,他卻驚訝地發現,唐僧竟然有一匹白馬了。如果讓他這樣平安過去,那豈不是沒自己什麼事了,這是他不甘心的地方。
可是,如果僅僅是除掉唐僧的馬,小白龍還是有諸多辦法的,沒必要非要跟孫悟空打一場。況且觀音菩薩只說了給唐僧當腳力,又沒說取經團隊只一個腳力,兩匹馬豈不是更好一些。
事實上,觀音菩薩在得知小白龍吃掉了白馬之後,也是驚訝萬分:
「是我親見玉帝,討他下來,教他與唐僧做個腳力,他怎麼反吃了唐僧的馬?」
是啊,讓唐僧的凡馬馱行李,自己馱唐僧,那二師兄也不至於一路上總在抱怨行李重了。為什么小白龍非要跟孫悟空打一場呢,同樣,孫悟空明明從土地山神那裡得知了小白龍的身份,為什麼不跟他說清楚自己是取經人,而非要打一場呢?
道理很簡單,這倆人明白,如果不打一場的話,以後大師兄當得也不安穩,小白龍也不會甘心馱唐僧。
如果孫悟空打不贏小白龍,以後大師兄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何以服眾?同樣,小白龍也會抱怨,大師兄這麼弱,你唐僧還騎哪門子馬,騎猴好了,讓我當大師兄。
事實上,小白龍確實被揍老實了,躲在水裡不敢出來。
三、
當然,觀音菩薩還是會說話,得知凡馬被吃,已經無法挽回之後,還勸孫悟空:
「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怎歷得這萬水千山?怎到得那靈山佛地?須是得這個龍馬,方才去得。」
小白龍千算萬算,沒有算出來,自己明明已經告知了土地山神自己在這裡專等取經人的情況。但孫悟空得知真相後,卻還是沒表明身份,而是派金頭揭諦去請了菩薩。
為什麼說他失算了呢?
是因為,唐僧收的三個徒弟,孫悟空也好,豬八戒也罷,亦或者沙和尚。都是被拉到唐僧面前,向師父下跪,唐僧親自拿著剃刀,幫他們剃度出家,並賜了個別號。比如孫悟空,唐僧給起了個孫行者,豬悟能,唐僧給起了個豬八戒,沙悟凈,唐僧給起了個沙和尚。
而小白龍呢,卻很慘,還沒等見到唐僧,下跪行禮拜師呢,就被觀音菩薩給變成白馬了:
「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那小龍口銜著橫骨,心心領諾。」
口中銜著橫骨,倒不是某一種什麼特殊的法術程序,而是為了讓小白龍在唐僧面前無法開口說話。
果然,當小白龍變成的馬被拉到唐僧面前後,唐僧的眼中只看到了牲口,並沒有看到什麼徒弟:
「徒弟,這馬怎麼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處尋著的?」
說白了,徐霞客走遍了大江南北,也沒見他將僕人寫進遊記啊。同樣,小白龍跟著唐僧走了十萬八千里,在唐僧眼中,也不過是個畜生而已。
四、
那麼,問題就來了,連猴子和豬都能給唐僧當徒弟,小白龍作為一條堂堂正正的龍,怎麼就做不了唐僧的徒弟呢?
其實很簡單,小白龍可不是憑實力考上的取經編制,他是編外人員,自然成不了唐僧的徒弟。而他之所以未能進入編制,主要原因還是其地位低微,而且,犯了不可饒恕之罪。
之所以是說小白龍是走後門才進入取經團隊的編外人員,主要是因為。其他幾個人,孫悟空也好,豬八戒也罷,亦或者沙和尚,觀音菩薩都是直接拍板讓他們進入取經隊伍。唯獨小白龍,是觀音菩薩先去天庭見了玉帝,並得到其允許後,才回來答應了小白龍加入取經隊伍。
這也說明,其他三個早就定好了,而小白龍是臨時增加的。
更重要的是,小白龍,原本是死罪,馬上就要被問斬了,是被觀音菩薩臨時救下來的,小白龍當時是這樣跟菩薩說的:
「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
在央視《西遊記》中,導演很搞笑的,可能因為扮演小白龍的這個演員片酬太高,僅當匹馬,不划算,硬是給他加了幾場戲。其中解釋他為什麼犯了死罪時,是說,他原本有個未婚妻是萬聖公主,結果這傢伙跟九頭蟲搞到一起了,還被他撞見。一怒之下拔劍相向,結果打鬥過程中一不小心碰倒了蠟燭,將臥室點燃,並將夜明珠燒成了灰燼。
五、
而問題的關鍵是,這夜明珠是玉帝欽賜的,於是小白龍就犯了大不敬之罪。
當然,這是電視劇中所展示出來的細節,其實原著中並沒有提到夜明珠是玉帝賜的,更沒有提到小白龍有什麼未婚妻。而且,就算燒了玉帝御賜的夜明珠,那也是欺君之罪,哪來的忤逆之罪呢?
有人說,其實是小白龍亂搞男女關係,竟然迷戀上了老爹的女人,比如他在跟孫悟空對打時,曾經有一句描述:
「那個是迷爺娘的業子,這個是欺天將的妖精。」
孫悟空是沒有爺娘的,自然不是指他,也就是說,頭一句話是描述小白龍的。而且龍性好淫這是常識,這玩意只要跟活物交合在一起,總能生出不一樣的物種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也是由此得來的,看來,小白龍不簡單啊。
因為小白龍迷戀上了老爹的小老婆,被老爹撞見,慌亂之中燒掉了夜明珠,老爹氣不打一處來,一怒之下要嚴懲小白龍,才謊稱其忤逆,到玉帝那告了他一狀。
最近在熱播的《星漢燦爛》,其中蕭元漪要告程少商忤逆罪,其他人都嚇破了膽,足以說明這條罪狀之大。
不過,家醜不外揚,放到任何人身上都一樣,更何況還是西海龍王呢。遇到這種事,自然不會捅到天庭那裡,還弄得盡人皆知,自己臉上也沒光啊。
況且,迷字,可不是迷惑的意思,爺娘,也不是指小媽,其實就是爹媽的意思。
六、
其實關於爺娘二字,在很多古詩詞中,都有出現:
「爺娘餓死葬荒郊,妻兒賣去遼陽道。」
「堂上爺娘活菩薩,壁間蓑笠破袈裟。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而且小白龍看起來那麼忠厚老實,任勞任怨,不像是那種龍。
很久以前,我(楊角風)在解讀到這裡時,曾提出過一個理論,那就是夜明珠在西海龍宮實在是太寶貴了,理由如下:
唐僧師徒在經過黑水河的時候,發現河水相當之黑,而黑水河呢,又連著西洋大海,由此推出西洋大海應該也是黑暗無邊。如果把大海看做一個世界的話,那麼裡面的水就相當於我們現在呼吸的空氣,太陽能驅散黑暗,同樣夜明珠也可以驅散黑暗。
這就是夜明珠在西洋大海中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後來的碧水潭老龍王跟著九頭蟲還去祭賽國偷國寶,跟這個原理是類似的,都是為了水底的照明問題。
而小白龍燒掉了夜明珠,就等於讓整個西洋大海陷入了黑暗,多少水族為此喪命。為了贖罪,西海龍王不得已,將小白龍供出來頂罪,因此才有了前面的劇情。
可是,當時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既然如此,為什麼後來在黑水河。西海龍王,還有太子摩昂出現時,都沒和小白龍打招呼?
這恰恰說明,忤逆之罪確實存在,小白龍已經徹底跟西海龍王斷絕父子關係了。
七、
由此,整個問題的關鍵就轉移到了,小白龍為什麼會跟西海龍王斷絕父子關係?
如果僅僅是跟父親斷絕了關係,按理說,親兄弟之間也不會當成陌生人啊,為什麼西海太子摩昂也不認這個三弟了呢?
小白龍在多個場合都稱呼自己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但是觀音菩薩卻不這樣稱呼他,而且還教孫悟空怎麼去稱呼他:
「你去澗邊叫一聲『敖閏龍王玉龍三太子,你出來,有南海菩薩在此。』他就出來了。」
這裡提到一句「玉龍三太子」,確實,咋聽起來跟「哪吒三太子」很像,就像是一句尊稱,其實不然!
「太子」這個稱呼,是不能隨便用的,只有皇上或者王爺的兒子,還是有繼承權的那位,才能稱之為太子。但是能稱之為太子的人,並不是一定得老大才能稱之,關鍵在於是否是「嫡長子」。以及,皇上或者王爺是否將自己的位子,傳給了這位兒子。
比如康熙帝曾經立太子的時候,立的是嫡長子老二胤礽,其實也可以稱呼他是二太子。後來他被廢了之後,康熙帝就再也沒有立過太子了,如果當時立了庶出的老四胤禛當太子,那麼老四胤禛也可以稱之為四太子。
但不管是哪種稱呼,作為兒子們,只有一個可以這樣稱呼。放在西遊記中也是如此,哪吒有兩個哥哥,一個是金吒,一個是木吒,從來沒聽說過稱呼他們是金吒大太子,木吒二太子?
八、
這恰恰說明,金吒和木吒都是出家人,跟著佛祖和菩薩修行,放棄了王位繼承權。
同樣,玉華州的王爺也有三個兒子,卻只能稱呼為三位王子,這也恰恰說明,這個王爺還沒有立太子。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觀音菩薩稱呼小白龍是玉龍三太子,可是在黑水河的時候,西海龍王明明已經有了一個太子摩昂了。如果按照古代皇位繼承從長到幼,從嫡到庶的順序來排的話,顯然作為兄長的摩昂更應該是太子。
如果摩昂本就是太子的話,那麼觀音菩薩不會犯這種錯誤,稱呼小白龍為三太子,畢竟人家摩昂才是太子,還一直是太子。而且,若是這樣的話,那麼當初摩昂去收復小鼉龍時,也不會刻意打上旗號,特意強調自己是儲君:
「報大王,府外向西一理紮下一隊人馬,大旗上寫著『西海儲君摩昂小帥』。」
由此可見,小白龍才是曾經的太子,而且極有可能是嫡出的三太子,就跟康熙帝的嫡長子,也是排行老二的胤礽一樣。而歲數比他大的摩昂,而且是庶出的兄長,後來奪了小白龍的儲君之位。
在黑水河時,小鼉龍就稱呼他是大表兄,證明摩昂是老大:
「大表兄,小弟在此拱候,有請。」
我們再看取經結束以後,如來佛祖是怎麼解釋小白龍的忤逆之罪的:
「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
這裡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小白龍說的:
「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
九、
為什麼作為最重要的一項罪名,也就是燒了殿上明珠,如來佛祖會忽略掉呢?
這也恰恰說明,殿上的明珠並非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違逆父命。而且,我們前面分析提到的夜明珠,完全是被央視西遊記給搞糊塗了,導致研究方向出現了偏差。
因為在小白龍被收服的時候,書中再次提到了明珠,還是掛在小白龍脖子下的明珠:
「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
難道說,西海龍宮殿上的明珠,就在小白龍脖子下掛著了,並未燒毀?
並不是,其實明珠更像是龍珠,只有把龍珠拿掉了,才能被外力隨意變化。這個道理跟觀音菩薩身邊的捧珠龍女差不多,平時將自己的龍珠捧在手心,別丟了。
其實不僅龍王,奎木狼肚子裡也有一顆珠子,是舍利子玲瓏內丹,被孫悟空吞了之後,法力大減。從可以力戰豬八戒和沙和尚,變成了在孫悟空棒下只能逃命的結果。
小白龍燒掉的自然不會是自己的明珠,也不可能是西海龍王的明珠,亦或者其他活著的龍族的明珠。畢竟這玩意都是隨身攜帶的,是自己的命根子,自然不會輕易放到大殿上去。
由此可知,被燒掉的明珠,極有可能是故去的老龍王的明珠。這種明珠也類似於佛去世後,留下的舍利子,不僅是寶貝,也是一種權力傳承的載體。
可是,這玩意兒這麼寶貴,小白龍為什麼要燒掉它呢?
十、
其實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西海龍宮殿上明珠,就類似於金鑾報道御桌上的玉璽,代表著西海最大的權力。
誰能獲得這個東西,誰就是未來西海的龍王,未來西海的真正統治者。
而翻遍了整部西遊記,都沒有提到小白龍的母親是誰,也沒看出小白龍有任何想去探望母親的舉動或想法。這就說明幾個問題,要麼是書中沒有提到,他的母親照常坐著王妃的位置。要麼就是其母親已經死了,亦或者被龍王廢了,失去了正妃的位置。
其實書中提到龍婆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孫悟空去東海龍宮,就有龍婆(王妃)出現:
「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
萬聖老龍王那裡,也有龍婆,後來盤到了金光寺寶塔上,日夜守護國寶。
唯獨多次出現的西海龍宮內,沒有出現過龍婆的記載,恰恰說明,小白龍的母親極有可能不在了。這也不是亂說,龍也是會死的,涇河龍王被砍了以後,他的老婆,也就是西海龍王的妹妹不久後也死了啊:
「前年不幸,舍妹疾故,惟他無方居住,我著他在黑水河養性修真……」
西海龍王對待自己的外甥都那麼上心,唯獨對曾經的太子小白龍恨之入骨,恰恰說明,他們之間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而能讓一個龍王對自己孩子痛下殺手的,若非小白龍造反以外,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龍王改立了摩昂為太子。翻翻歷史書,上下五千年,凡是被廢的太子,有幾個能活下去的?
因為小白龍違逆父命,還燒毀了王位的象徵——明珠,讓西海龍王怒不可恕,告了他一個忤逆。至於玉帝,為了維護統治,也會支持龍王,於是打了小白龍三百,擇日誅殺。
也恰恰因為小白龍犯了如此大罪,又變成了白馬的樣子,唐僧只能將他收為腳力,而並非徒弟。當然,作為編外的待遇也並不比編制內的差,他也被封了菩薩位。
至於西海龍王為什麼要改立太子,這就跟涇河龍王被殺有關了,因為篇幅原因,關於這個疑問,我們下回再開腦洞。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