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高育良最好的結局,反而是退居二線,路都被堵死了
在漢東的劇情裡面,原本的趙立冬設想是這樣的,自己的左膀右臂高育良和李達康,省委書記是高育良,而李達康是省長,可沒想到中央卻空降了一個沙瑞金,而且從前期的動作也能看出來,當時的他們還空降了田國富,改組了省紀委,這波動作直接堵死了高育良的省委書記,讓不少人覺得蠻可惜的,畢竟如果高育良當書記,就不會有後面一系列的問題了。
這裡有人就會對此吐槽了,覺得只要沙瑞金不空降到漢東,高育良當書記,事情會不會出現什麼新的轉機?這一點,我認為可能性不太大,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沒有沙瑞金的到來,高育良的這個省委書記也幹不成,因為這不是沙瑞金所能決定的,而是上層的設計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防止地方幹部的小圈子文化專門搞出來的。
那便是一把手不能直接提拔,也稱迴避機制,啥意思?就是在本地的一把手,特別是像實權性質的,像一個縣一個市或者一個省的一把手,也是書記,都是不能直接由本地幹部來擔任,而是要從異地調任,就這樣的規矩下,書記是不可能擔任本地一把手的,考慮到高育良的履歷都是在漢東,根據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迴避制度下,他幾乎不可能當省委書記。
對於高育良而言,他是不可能當省委書記的,而只能擔任副職領導,這也是為什麼隔壁《狂飆》裡面的何黎明,他也不可能當政法委書記的原因,因為這套迴避機制下,對領導幹部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甚至連五人小組的成員都不能由本地幹部來擔任,那高育良為什麼能當政法委書記?這個原因,恐怕也是因為迴避制度是在後續的條例中更改的。
現在的幹部隊伍要求是四個化,分別是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按照這個規定下,高育良幾乎不可能再往前一步了,對於高育良來說,最好的結局就是退居二線混退休,可惜,高育良就是認不清楚形勢,如果當時的高育良能夠看懂中央的動向,及早向沙瑞金靠攏,和祁同偉進行切割,最重要的是趙立春也不要再跟了,高育良興許能安全落地。
因為很簡單,高育良的處境其實一開始是比李達康好很多的,李達康的麻煩很大,大風廠和老婆被抓幾乎都能把他搞死了,要不是他及早和沙瑞金靠攏,否則他也要翻車,只不過高育良就是不肯低頭,當然,比起李達康和高育良來說,他們最大的缺點就是對局勢的把握並不到位,如果能認清楚大趨勢,及早切割才是最好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