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的這個紅色小鎮,怎麼這麼好看

2019-09-03   視覺金寨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周末我們來到金寨紅色小鎮湯家匯,探訪這裡的紅色文化。

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的湯家匯鎮是安徽省金寨縣的「西北門戶」。大革命時期,湯家匯鎮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度成為豫東南和皖西北紅色革命政權和革命武裝軍事指揮中心,紅色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當年號稱是"小延安"。




金寨縣誕生的11支紅軍隊伍,有3支誕生在湯家匯地區,境內遺蹟遺存眾多,革命遺址遺存有61處之多,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除接善寺外還有3處(赤城縣六區一鄉列寧小學舊址,赤城縣郵政局舊址—徐氏祠,豫鄂皖省委會議、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合編地舊址—胡氏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這些遺址遺存和文物保存較好,價值極高。



1924年,共產黨員詹谷堂來到了湯匯筆架山農校,組織12名進步師生,建立了筆架山農校黨小組,後發展為黨支部。這是以金寨為中心的鄂豫皖邊區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也是迄今為止史料顯示中國共產黨在六安市境內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這批黨員後來成為豫東南、皖西北地區革命鬥爭的核心,並在1929年領導發動了立夏節起義。



紅軍醫院(易氏祠)




在豫東南道區蘇維埃舊址接善寺,四株高大蒼翠的圓柏,勁干虯枝,古意盎然,為湯家匯鎮平添一景,距今已有650年的歷史。寺分東西兩院,寺前建有門樓。東西兩院之間有一古式圓門相通。院與院、殿與廂房間有環形走廊相通。




赤城縣蘇維埃政治保衛局舊址姚氏祠





一處處傳統村落、一座座古寺廟、一間間古祠堂都是湯家匯紅色歷史的見證,紅色文化的彰顯。




當我們仰望湯家匯接善寺大門口這高大蒼翠的圓柏,旁邊陪伴它的還有更粗壯銀杏樹,若圓柏永遠的綠代表歲月,銀杏四季變化的葉則代表情感。




來到湯家匯這紅色小鎮,吸引我們的還有它獨特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的村落!









位於湯家匯鎮的列寧小學是全國僅存的兩所以"列寧小學"命名的學校之一。






這裡還有很多古蹟,等著你去探尋,去發現!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