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平常沒事就喜歡刷視頻,前段時間她刷到空心菜有重金屬污染,家裡於是整個六月都沒吃空心菜了。
最近,王奶奶又刷到了假雞蛋的視頻,她看完趕忙把王爺爺剛搶購來的便宜雞蛋也丟了。
王爺爺看到雞蛋被扔進垃圾桶,心疼地拿回來:「好好的雞蛋扔了多可惜啊。」
「現在假雞蛋多,吃了不安全!」
「雞蛋多少錢一個?假冒這個能掙幾個錢?」
兩人大吵了起來,誰也不服誰。
事實上,質疑假雞蛋的人不在少數,王奶奶只是其中一個。今天,我們就好好科普科普雞蛋,這些謠言可別再信了!
一、「一毛錢的蛋,你敢吃嗎」
不怪王奶奶糊塗,現在網上有太多博主發出自己製作假雞蛋的視頻。很多博主只是利用乳酸鈣、海藻酸鈉、麵粉、色素等一系列化學物質,就能做出一顆從外表上完全可以以假亂真的雞蛋。
在一些視頻里,博主做出雞蛋後,還展示了所謂的人造蛋工廠。視頻的最後,字幕上用大紅字這樣標註:「雞蛋生產車間,每天八十萬粒」「成本只要1毛錢」。
雞蛋成本只要1毛錢?還用了那麼多化學物質?也難怪王奶奶看了要害怕了。
但是,這些視頻是假的!
網上這些視頻,都存在移花接木、避重就輕欺騙行為,博主們還利用了隔著螢幕的優勢,在製作上利用剪輯技術進行一定美化,才讓視頻看起來更加逼真。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慧麗就表示:從技術角度而言,要想製作出可以食用的人造雞蛋,成本要遠遠高於真實雞蛋。
央視曾經也做過實驗,最後發現:人造雞蛋的製作成本大概是真雞蛋的4倍。
所以愛吃雞蛋的朋友可以放心了,1毛錢的人造蛋是不可能的。如果實在還不放心,買雞蛋的時候可以認真看看蛋殼有沒有問題,因為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幾乎不能還原天然蛋殼。
此外,除了假雞蛋之外,關於雞蛋的謠言還有很多。
蛋黃越黃,雞蛋越好?
假的。蛋黃顏色的深淺跟雞蛋的整體營養價值關係不大。很多研究表明,不同顏色的雞蛋,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差異不大。
蛋黃變綠不能吃?
假的!蛋黃在煮得時間過長時可能會變綠,這是由於雞蛋中的半胱氨酸和鐵在長時間加熱下反應生成硫化鐵所致。這種變化是無害的,蛋黃變綠的雞蛋仍然可以安全食用。
生雞蛋更有營養?
假的!生雞蛋在營養方面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而且人體不易消化吸收。生吃雞蛋還可能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因為生雞蛋可能攜帶沙門氏菌和其他細菌。
二、中農大研究:食用雞蛋過量,死亡風險升高!
人造雞蛋只是個謠言,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吃雞蛋。
從營養健康的角度而言,多吃雞蛋對人體也大有裨益,2015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刊登的一項東芬蘭大學的研究發現,每周吃4個雞蛋,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38%;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在《科學報告》發表的研究則表明,雞蛋可以降血壓。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了雞蛋在保護肝臟、預防心血管病、改善大腦功能方面都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可以說,雞蛋不愧是「全營養食品」。
但是,雞蛋對人體健康有益,就可以隨便吃嗎?
答案是否定的,吃雞蛋雖好,但也一定要做到心裡有數。
對於成年人而言,一周吃雞蛋的數量建議控制在3~6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發表的研究指出,中國成年人每周吃3~6個雞蛋,可明顯改善血脂代謝。
這項研究面向了60952名成年人,隨訪一年後發現,與每周吃雞蛋少於3個的人相比,那些每周堅持3~6個的人血脂指標會更好。
那麼雞蛋吃多了會怎麼樣呢。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團隊在《歐洲公共衛生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建議,成年人每周攝入雞蛋不應超過6個,吃太多雞蛋不利於健康。
該研究招募了9444名年齡在45—64歲的受試者,歷經14年發現:雞蛋的食用量與死亡風險密切相關。那些每周食用雞蛋數量控制在6個以下的受試者,死亡風險沒有出現明顯變化,但那些每周食用6個以上的受試者則出現了死亡風險升高35%的情況。
可見,雞蛋的食用要控制好數量,對於多數正常人而言,每周3—6個就足夠了,貪多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三、雞蛋也有致癌物?
雞蛋是個好東西,但這可不意味著什麼雞蛋都是對身體有益的,如果是這兩種雞蛋,最好少吃或者不吃。
存在風險的雞蛋
有風險的雞蛋主要指的是長斑和散黃的蛋。
雞蛋出現長斑多半是因為母雞缺乏維生素a,或者是體內鈣含量過多。這種時候往往只有雞蛋表面有一點小「雀斑」,裡面則跟普通雞蛋一樣,這樣的雞蛋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但有一種長斑的情況是蛋殼上出現了明顯的黑色霉斑,聞起來還有一股難聞的腐臭味,這是因為雞蛋存放不當導致的變質。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就不建議食用了。
雞蛋散黃同樣也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雞蛋在運輸時受到了劇烈的顛簸,這種時候雞蛋的營養價值是不受影響的,可以正常食用。
但如果是另一種情況就要注意了,那就是雞蛋由於放置太久,細菌跟黴菌入侵所出現的散黃。這時候的雞蛋往往有異味,雞蛋搖起來也有聲音,這種情況也不建議食用
處理不當的雞蛋
雞蛋處理不當主要指的是溏心蛋和油炸蛋。
溏心蛋,即未完全煮熟的雞蛋,可能含有未被殺死的細菌和寄生蟲,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風險。此外,溏心蛋也不消化吸收,《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2018)》顯示,每100g生雞蛋、溏心蛋和煮雞蛋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差別不大,但消化吸收率卻又很大差別,熟雞蛋的消化吸收率可以達到100%,生雞蛋能達到的卻只有30%~50%。
油炸蛋同樣不建議食用,因為高溫油炸不僅會破壞雞蛋中的營養成分,還會增加油脂攝入,長期食用可能對心血管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此外,雞蛋是高蛋白食物,高溫油炸讓營養銳減的同時還會產生苯並芘(一類致癌物)、丙烯醯胺(2A級致癌物)以及雜環胺類等有害物質。
總的來說,選擇新鮮、妥善保存的雞蛋,並採用健康的烹飪方法,適量地食用,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雞蛋的營養價值,同時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參考文章:
【1】《一毛錢成本「人造蛋」橫行市場?提醒:6種雞蛋,真要少吃》.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2024.03.25
【2】《人造雞蛋泛濫,成本只要1毛錢?應該如何分辨?這4種雞蛋真的要少吃》.重慶焦點.2024-06-03
【3】《健康飲食|每天吃一個雞蛋,對心血管、血脂、血糖有影響嗎?》.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誌.2023-03-08
【4】《每天堅持吃一個雞蛋,對身體是好是壞?真相來了!》.中國婦女報.2023-03-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