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願平安喜樂,人月兩團圓

原標題:元宵佳節|願平安喜樂,人月兩團圓

元宵,圓滿。

萬家燈火,闔家歡樂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吃元宵、賞花燈,元宵佳節香氣飄!

燈火璀璨,歲歲團圓

事事圓滿,好運連連

元宵節是一個團圓美滿的日子

人們借著新年的第一輪滿月

點起燈火、包湯圓、吃元宵

闔家團聚,其樂融融

在新年的第一個月圓時刻

願你燈月相伴,中宵圓滿

值此元宵佳節

神奇高郵湖全體成員

恭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闔家幸福安康!

有人說,傳統春節是以除夕夜的鞭炮開始,以上元夜的花燈收尾的。沒錯,這個距離春節最近的節日,更像是一年中最後的狂歡,是一切陳舊的徹底結束,和一切新生的開始。於是,人們燃燈放焰、耍龍舞獅、喜猜燈謎、巧對燈聯,共吃元宵。在最後的狂歡中祈願:人事圓滿,世間太平。

鬧元宵

元宵在我國由來已久,元宵節食元宵取月圓人團圓之意。據記載,唐宋時的「油錘」是最初的元宵。宋代《歲時雜紀 》中說: 「上元節食焦錘最盛且久」。這裡的「焦錘」就是「油錘」。元代陶宗儀輯《說郛》諸食譜中也有「上元油錘」的記載。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流行元宵節吃「浮元子」,後稱為「元宵」。

北宋以前的元宵都是實心的,沒有餡,下在燒開的水中,再配以白糖、蜜棗、桂花、桂圓等食物調味。南宋時,才出現了中間包糖的乳糖圓子,這大概是最早的有餡元宵了。 清代康熙時的 「八寶元宵」是聞名朝野的美味。名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對此有詩云:紫雲茶社斟甘露,八寶元宵效內做。

今天的元宵可湯煮、可油炸、可蒸食,味道可甜可咸,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北方的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食、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上元時節月正圓, 元宵狀如滿月, 吃一碗元宵,願你新年步步高,消除人生煩與惱。

賞花燈

民間諺語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人們興致勃勃,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愛之不盡。唐玄宗時期,每逢正月十五都要在長安城燃燈五萬盞,花燈種類繁多。此外,玄宗還命人做二十多間高五十多米的巨型燈樓。中宵之夜,照得長安城金光璀璨,燈火通明,極為壯觀。唐代實行宵禁,唯獨在元宵節時開禁三天,俗稱「放夜」。此時的人們在朱雀大街張燈放焰,雜耍表演,好不熱鬧。

大放花燈的習俗沿至宋朝,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這時的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百里燈火長明不絕。

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後,為了使京城繁華熱鬧,規定正月初八就要上燈,連張十夜。當時的金陵城,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彩燈。彩燈上描繪了各種花鳥人物,栩栩如生。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遊樂,喧鬧達旦,可以算是當時最長的燈節了。

花燈種類最多要數清代,其中有古樸典雅的宮燈,五彩繽紛的龍燈,還有結構精巧,借風旋轉的走馬燈。宮燈的造型尤為豐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圓珠、葫蘆、套環等,形色俱佳。

燈火象徵希望,中國曆朝歷代直至今日的觀燈盛事,表達了人們對圓滿生活的期盼,對人間太平的美好祝願。正月十五,鰲山燈杆,火樹銀花,願一夜的燦爛燈火許你圓滿的明天。

猜燈謎

正月十五鬧元宵,歡歡喜喜過大年

快來評論里留下您的答案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2f91cf818ca8184059235401ab48b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