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了才明白:幫子女帶娃時,一定要立下這4條「規矩」

2022-06-25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人到老了才明白:幫子女帶娃時,一定要立下這4條「規矩」

現代社會,年輕家長忙於工作,老人們成了帶娃的主力軍。

然而,固然老人幫子女減輕了不少壓力,但不少問題、矛盾也是接踵而來。

由於新老一代人育兒觀念上的衝突,在日常相處過程中,免不了因為孩子的養育問題,出現大大小小的摩擦。

最後有些老人辛辛苦苦半天,不僅沒有得到子女的感恩,反而招致不少埋怨。

事實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老人幫忙帶娃時,如果能提前立下這4條規矩,那麼往往可以避免吃力不討好,減少很多麻煩。

規矩一:勞累要有「度」

有些老人帶娃時,屬於「任勞任怨派」,白天帶一天孩子,晚上子女下班,還要提前把飯做好,伺候孩子睡覺,一整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

還有的老人帶娃則是稍顯輕鬆,白天把孩子的一切料理好,晚上等子女下班回來,就把孩子交給他們,晚上也不用哄孩子睡覺,於是老人有了不少放鬆的時間,晚上也能睡得更好,白天帶娃時精力更充沛。

其實,老人帶娃,完全不必把自己弄得太累。

第一種老人看似任勞任怨,為子女付出的更多,但因為承擔了太大的壓力,不僅容易把自己「累垮」,而且因為難以調節自身狀態,帶娃時會更容易出現疏忽,更容易引來子女抱怨。

而第二種老人則是更能彰顯「帶娃智慧」,照顧孩子本就是件辛苦事,老人身體素質又往往不太理想,只有保存好體力,做到「勞累有度」,才能更好地幫子女把娃帶好。

老人在幫子女帶娃時,不妨提前立下規矩:帶娃可以,但是不能全靠我,子女也要加入到帶娃陣營中來,幫自己找好休息的時間。

規矩二:不能讓自己太「虧」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有些老人幫忙帶娃時,都是生怕子女太勞累辛苦,於是不僅幫忙帶娃,還把退休金給子女貼補家用,主動承擔家裡的生活負擔。

但事實上,老人幫忙帶娃已經付出了很多,「出人又出錢」實在沒必要。

老人給的資助越多,久而久之,子女越容易習以為常,一旦哪天老人難以負擔,不得不向子女伸手要錢,或者隨口一句抱怨,反而會惹來子女的埋怨,得不償失。

所以,老人帶娃時,為孩子花錢無可厚非,但給子女補貼家用則大可不必,不要做了「免費保姆」,還要自己往裡面搭錢。

規矩三:管教孩子有底線,孩子爸媽才是責任主體

很多老人幫子女帶娃,之所以會發生矛盾,關鍵在於兩代人育兒觀念不同,雙方在「爭搶」孩子的教育權時,自然會產生衝突。

其實每代人對孩子的養育方式不同,在管教孩子這件事上,家長才是真正的責任主體,老人幫忙帶娃,重點在於「幫忙」二字,關鍵在於做好輔助工作。

比如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時,有些老人會因為心疼,明里暗裡進行阻撓,結果免不了產生家庭矛盾,引起摩擦爭執。

老人幫忙帶娃,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做好生活上的保障就足夠了,至於那些教育孩子的大道理,如何具體地對孩子進行管教,還是要靠孩子爸媽,歸根結底孩子是父母的,不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

規矩四:不摻和子女的「家務事」

老人幫忙帶娃,和子女同住一個屋檐下,要擺好自己的位置,小兩口發生矛盾,有什麼「家務事」,不要隨意摻和。

有些老人在家裡習慣了搞「一言堂」,一旦子女有了摩擦,上來就站在「道德制高點」,講一番大道理,分個誰對誰錯。

事實上,小兩口過日子免不了磕磕絆絆,絕大多數情況下,根本說不好問題究竟出在誰那裡。

所謂「床頭吵架床尾和」,可能前一秒夫妻倆還在吵得熱火朝天,下一秒就會瞬間和好,如果老人摻和到其中,反而容易引火上身、火上澆油,不僅容易招致埋怨,還可能引發更激烈的矛盾。

所以老人幫忙帶娃,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至於子女間的「恩怨」,作壁上觀就好,誰也別得罪。

結語:

老人幫子女帶娃是好事,但如果不提前立好規矩,很容易身累心更累,引發家庭矛盾。

大家在幫子女帶娃時,對於以上4個「規矩」一定要多注意,以免費力不討好。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因為帶娃產生矛盾的家庭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27c84ff9b2265ab74e6616e1100f4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