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觀察 | ESR:收購ARA後,具有開發能力的資產管理者

2022-08-26   觀點地產新媒體

原標題:中報觀察 | ESR:收購ARA後,具有開發能力的資產管理者

觀點指數8月25日,ESR召開了2022年中期業績會議,在會議上介紹了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同時回答了與會者的一些問題。

整個問答環節的焦點,主要還是在於ARA的併購對ESR的影響。管理層表示,ESR的主要戰略是通過ESR和ARA的結合,使得擴大後的實體將更加強大,同時也在新經濟的推動下更加強大,這將鞏固ESR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的新地位。

ESR收購ARA,大大增加了其資產管理規模,這不僅給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客戶資源,也帶來了大量的表內收入。

在資管業務成為ESR最主要的業務時,ESR的開發業務比重仍有較大分量。從ARA併購來的資產,成為ESR最主要的開發來源,這使得公司在目前這種一地難求的環境中具有較大優勢。

但併購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ARA併購案帶來數額高達34億美元的商譽。這部分商譽的穩定,高度依賴於ESR的經營管理能力。但目前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收益放緩,具有較大資管規模比重的日本收入下滑,以及疫情給傳統房地產業務帶來的衝擊,都在考驗著ESR的資產管理能力。

基金規模擴張

1月20日,ESR宣布完成對ARA的收購,後者成為全資附屬公司。這意味著,ESR將從一家物流資產開發、管理公司,或者說是新經濟地產管理公司,轉變為一家大地產資產管理公司,資管範圍涵蓋了商辦、商場、物流倉儲和數據中心和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總資產規模約1490億美金左右。其中就有820億美金來源於傳統地產行業,670億美金來源於新經濟地產。

ESR中國營運長周波曾在2022博鰲房地產論壇表示,過去十年資本不斷湧入物流地產行業,導致物流倉儲用地價格迅速攀升,導致麵粉比麵包還貴。同時也表現為資產通過REITs退出,資本化率在下降。而旗下擁有大量基金的ESR,對收益率要求是有底線的。

周波稱,下面有底線,上面有天花板,這是一個賺不賺錢的問題,所以ESR當前面臨的挑戰其實有很多。

這也不難理解ESR為何要收購ARA了,一方面獲得大量的物流地產和數據中心存量,另一方面加大傳統傳統房地產領域的比重。

而從財務數據來看,ARA的合併,為ESR帶來了巨量的表外資產。2022年上半年末,ESR於合營公司的權益高達26.75億美元,比年初翻了一番。而2021年的合營公司的權益僅同比增長了23%。這主要是ESR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控制的基金。在2021年中期,ESR的資產管理規模僅為327億美元,而如今膨脹到了1400多億美元。

表外資產規模的迅速增長,不僅可以帶來更多的租戶客戶關係,而且還可能達到規模效應,在統一管理下或許能減少部分固定開支。

上述只是隱形的好處,對於ESR來說,最大的顯性好處還是在表內。

單從凈利潤來看,上半年就已經達到了4.2億美元,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凈利潤3.83億美元,比2021年中期同比增長了82.6%。

ESR有三大業務,投資、基金管理和新經濟開發。分部來看,利潤增長最主要的貢獻來源是基金管理業務,這部分主要是基金管理費用收入。而2021年全年的基金管理業務利潤增速,也同比增長了34.76%。

具有開發能力的資產管理者

即便在土地價格高漲的環境下,ESR也似乎沒有放棄開發業務。

據2022年中報顯示,上半年新經濟開發業務增速也達到了68.89%。但驅動利潤高增速的主要是在建物業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19億美元,而該項業務收入已萎縮至15萬美元,但2021年同期為2674萬美元。

不過這不意味著ESR在降低開發的力度,收入規模的驟降,主要是因為今年上半年ESR加快了成熟物業的出售步伐,擬出售資產規模達7.26億美元。意味著ESR在加快成熟物業的出錶速度。

而從竣工的規模來看,上半年竣工規模為1.58億美元,同比增長7.4%。竣工規模的增長也進一步加速了在建物業規模的下滑。

據此,ESR及時補充彈藥,上半年在建物業添置規模為2.67億美元,同比增長118%,主要是來源於ARA。在熱點城市倉儲用地、數據中心用地較為稀缺的情況下,收購得來的在建物業要比直接搶地省事得多。如此以來,ESR的在建開發項目規模達到了120億美元,為亞太地區最大。

當然,ESR也沒有停止拿地的步伐。於7月份在香港葵涌以52.57億港元的代價拿下一塊倉儲用地,後續引進了華懋集團進行共同開發。在2022年中期業績會上管理層表示:對於此合作,ESR認為將加強未來在香港的物流市場份額,鞏固亞太的市場份額。

由於開發業務耗資巨大,風險較高,所以ESR創設專門的開發基金參與項目的開發。當物業開發至成熟時,ESR將物業出售給核心基金或者第三方,賺取開發利潤。2021年全年,ESR將資產出售予旗下管理的基金,總套現近8億美元。

在資產出售後,ESR設立控制核心基金將接手該種子資產,ESR繼續管理維護這些資產,一方面賺取物業公允價值增值收益,一方面賺取利潤收益。這部分收益加上基金管理費用等收益,在2022年上半年已經占到ESR總收益中的70%左右。

所以,預計未來ESR會以大資管收益來源為主,賺取開發利潤為輔。

併購風險

收購ARA的合計代價為51.92億美元,而這給ESR帶來了34億美元的商譽,這是該股權收購的溢價部分。當ARA的這部分資產出現利潤下滑的情況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商譽減值,直接拉低ESR整體的利潤水平。

從利潤的組成部分來看,2022年上半年,ESR的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收益為1.6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8%。而這部分收益占總收益的比例為22%。

從收益的來源區域來看,2022年上半年,來自日本的收益同比下滑了6.2%,由0.61億美元下滑至0.57億美元,占總收益的13.3%。而日本的資產規模為322億美元,占總資產管理規模的21.5%。所以,對於ESR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現的收益下滑,應引起足夠的警惕。

而拖累利潤的另一因素就是借貸利息。2022年上半年,ESR的長期借款餘額由年初的29.35億美元增加至43.1億美元,增量大約為14億美元。而這部分增量貸款的實際利率在1.8%-4.85%之間。這也使得ESR的融資成本同比上升了24.43%。

最後,反觀港台和內地REITs的數據,大部分辦公樓、購物中心出現出租率下滑,單位租金下滑的現象。目前疫情仍在持續,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影響到ESR傳統地產業務,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ESR作為亞洲前列的房地產資產管理機構,也將面臨著不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