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2022-03-15     李藝南

原標題: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引言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這是古代兒童的《聲律啟蒙》一書中最開始的兩句,簡單易懂,韻腳分明。聲韻格律,是詩詞對聯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古代私塾中,幼童從小就要接受這種文學思維上的訓練,以期日後好做文章。

而唐詩宋詞,作為我國古典文化中最為光輝燦爛的兩顆明珠。無數詩人留下了傳誦千年的詩句。然而,雖然有很多作品流傳於後世,但是更多的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湮沒在歷史中。所以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無名氏的詩詞,雖然不知作者為誰,也不知創作背景,但是其詩作本身依然動人至深。而宋朝有位不出名的詩人,曾寫下一首迴文詩。這首詩的奇妙之處在於: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宋代詩帖

01

相思,是古代詩歌中非常常見的主題,名詩名句數不勝數。古詩詞優美的韻律和含蓄的表達方式,令得風花雪月均可托相思,骰子紅豆亦可刻相思。每一首都有固定的視角。比如丈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又比如妻子對丈夫的記掛之意,至於情人間的思念之情,更是可以述諸於詩詞之中。

宋代就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李禺,創作出一首迴文詩,叫做《兩相思》。迴文體,是漢語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有迴文詩,迴文詞,迴文曲等。唐代吳兢在《樂府古題要解》對迴文詩的定義為:「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行書迴文詩

迴文詩通過反覆詠嘆,極具藝術特色,而且在誦讀中會產生迴環重疊的藝術效果。有的人覺得,迴文詩難登大雅之堂,僅僅是文字遊戲而已。但這明顯是對迴文詩的誤解,迴文詩循環往復,其心思和境界都不容小覷。

02

回過頭來說這一首《兩相思》,作者李禺是宋代人,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信息。前文提到過,這是一首迴文詩,全詩如下——《兩相思》:「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

古人思鄉畫像

很明顯,這首詩主要表達了在外遊子思念家中妻兒的情感:丈夫與妻兒遠隔山水,想要借酒澆愁,卻怕愁更愁,想要寫詩寄情,卻又難以成詩。夫妻之間隔著遙遠的距離,連往來通信都不能及時收到,孤身在外的漫漫長夜,只能思念著自己的妻兒寫下這首詩。酒、詩、雁、孤燈這些都是在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常用於寄託相思之情。全詩用詞通俗易懂,詩人的哀愁與悲傷表露無遺,全詩最後一句,不但點出了相思之人,也說明了寫詩人的身份。

03

如果這首詩只是到此而止,那麼可能連詩人的名字都不會留下。這首詩還有一處奧妙——這是一首首尾迴文詩,把這首詩從最後一個字倒回去,重新排列之後,是另外一首《兩相思》了:「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虛。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古代女子畫像

倒過來誦讀這首詩,就會發現在開篇的第一句就以一位妻子的口吻將主題點明:孩子思念著父親,妻子思念著丈夫。如果單獨看這首詩,便能明白,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丈夫對她的思念如出一轍。

所以這首迴文詩妙就妙在最後一句。順著讀表達了丈夫思念妻子,倒著讀卻是妻子思念著丈夫。不管是順著讀還是倒著讀,全詩語言流暢,並無牽強生澀之處,詩人表達的情感真摯,用詞優美動人。以夫妻雙方不同的視角成詩並不罕見,但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是以同一首詩來表達了兩個人的心情。而且詩名《兩相思》,一語雙關,這個兩是夫妻兩人的「兩」,也是一詩兩讀的「兩」,更加是相互思念的意思。

古代夫妻畫像

結語

迴文詩結構精巧,但是在做詩的時候可能會耽於字眼而忘記了詩意,這可能也就是很多人認為他是文字遊戲的原因——精巧有餘,詩意不足。但是能將迴文詩做到極致,也確實絕非易事,結構和韻腳就已經難倒不少人了。

參考資料:

《樂府古題要解》

《聲律啟蒙》

《兩相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2031544af770fc503d3a44297c41b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