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漢人超3億,八旗僅300萬,為何還能被統治268年?原因有3個

2022-10-18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清朝漢人超3億,八旗僅300萬,為何還能被統治268年?原因有3個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從此開始了對全國長達268年的統治。因為民族立場的不同,明清換代之際,漢人對清朝的反抗是非常強烈的。再加上清朝強制實行「剃髮易服」政策,更加激化了漢人地主階級的反對,因為儒家文化認為「身體之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剃髮就是不孝!為了推行這一奴役漢人的政策,清朝採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殺!要麼殺頭、要麼剃髮!最終,清朝徹底摧毀了漢人的心理防線。

在冷兵器時代,人口的多少直接決定著國力的強弱,也關乎著軍隊的戰鬥力。簡言之就是人多力量大,一人一把刀,人多的一方贏面自然更大。自西漢時期形成民族向心力以來,漢民族的規模經過時不時的大規模戰亂,依舊居高不下。至少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漢民族的人口規模也要遠超周邊各民族。所以時至今日,漢民族的人口數量依舊是最多的。早在清朝統治時期,漢族人的人口規模就已經突破了3個億!

在農耕時代,3個億的人口數量確是一個天文數字,至少在同時期的歐洲,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但是讓人疑惑的是,清朝統治期間,這3億多的漢人,面對300萬的旗人,為何還是被統治了長達268年之久呢?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其一便是臭名昭著的「文字獄」。「文字獄」由來已久,雖並非清朝首創,卻被其發揚光大。顧名思義,這就是通過對文字的斷章取義來捏造罪名,來迫害一些有思想的知識分子。

舉個例子,一位名叫徐述夔的文人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病故,生前曾在詩中寫下了「明日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和「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的句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被仇家蔡嘉樹告發後,可憐徐述夔人都死了15年,還被挖墳剖棺割首懸於城門上示眾!有這樣的統治手段,怎能不讓有思想的文人害怕?自己身死是小,自己的父母妻兒也要跟著自己受罪。從思想層面上,清朝實現了愚化人民的目的。

在軍事上,古代冷兵器戰爭中,騎兵就是步兵的天敵。清朝入關後,嚴格控制軍隊,漢人士兵只能充當步兵。一旦漢人發生叛亂,清軍可以通過騎兵建立自己的戰術優勢,讓局勢在可控範圍之內。明朝的火器非常發達,清朝入關後,便將這些給八旗鐵騎造成巨大傷亡的武器悉數銷毀。沒有了戰鬥力的漢人,一來不敢起義,二來無法起義。如果規模無法擴張到足夠推翻清王朝的地步,起義軍的下場必定悲慘。

在明朝後期,來自南美洲和東南亞的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至清朝康熙年間已經得到了大規模的種植。農民解決了自己的吃飯問題,也就無心再去考慮皇帝是滿人還是漢人。於老百姓而言,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他們該交稅還得交稅。而且明朝末期由於東林黨的腐敗,農民要交的稅比清朝還要重。在民族大義面前,底層沒有什麼文化老百姓更加關心自己的飯碗,以及老婆孩子熱炕頭。小日子過起來了,絕大多數漢人根本無心造反。

也就是說,清朝時即便漢人數量占絕大多數,他們也不知反、不敢反、不願反。這一切還得歸功於清朝統治者,披著儒家思想的外衣,實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愚民政策。最終清朝也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晚清列強入侵中國時,連國家觀念都沒有的清朝人居然幫著入侵者打擊清軍。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北京的居民還有幫忙扶梯子的!從民智開啟的程度上來說,從戰國至明朝是封建社會,清朝則退步到了奴隸社會甚至是原始社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1e2a784548786148f4dc1967f2eed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