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日薪3000,給自己租了7位母親後,我頓悟了原生家庭最大的騙局」

2023-10-26     十點讀書

原標題:「花日薪3000,給自己租了7位母親後,我頓悟了原生家庭最大的騙局」

如果你出生在這樣一個原生家庭:

爸爸不待見你,還經常會對你身材羞辱:「長得真丑,嘴巴像雞嘴巴一樣難看。」

媽媽也更愛弟弟,從小到大對你的努力毫不在意,誇獎更是一句都沒有。

你會怎麼辦?

A.坐下來和父母談心。

B.當場翻臉,從此斷親。

C.默默忍受,努力學習,長大後逃離原生家庭。

24歲的鄒雅琦,就出生在這樣一個破碎的原生家庭。

面對這個問題,她選了D:

在網際網路上開出3000塊的日薪,重金求母。

希望通過錢,買到內心缺失的那份「屬於原生家庭的愛」。

母愛難求。

鄒雅琦花出去的第一個3000塊,就打了水漂。

她選擇的第一位母親,19歲。

16歲未婚生子,女兒今年3歲。

在社交媒體上,她陽光自信的外表,與這段不幸的人生經歷形成了鮮明對比。

以至於鄒雅琦認為:

「這位母親像蛻變重生了一樣,身上應該有某種非常堅強的力量。」

但見面不到半天,「濾鏡」就碎了。

這位19歲的媽媽從剛見面就一直小心翼翼。

不停地打掃整理房間。

面對鄒雅琦所有的「需求」,她竭力配合:

哄她睡覺、給她做飯、陪她看動畫片......

但始終像完成遊戲任務一樣,有配合,有服從。

唯獨看不到愛。

可能她也才19歲,連自己都還沒有嘗過被愛、被理解的滋味吧。

溝通後,鄒雅琦才知道:

13歲時,她被有暴力傾向的父親用尖刀刺傷,差一點就劃到了大動脈。

那天,鮮血染紅了她的褲子。

因為失血過多她當場休克,事後醒來,已經躺在了醫院的搶救室里。

14歲時,為了逃離破碎的原生家庭,她外出做苦力,打黑工。

這期間,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可生完孩子後,對方再也沒把她當回事。

她在男方家像保姆一樣,每天為全家人洗衣、做飯,直到今天。

父親以愛之名傷害了她,丈夫以自我為枷鎖束縛了她。

她從沒體會過被愛的滋味,所以只能模仿自己心中「好媽媽」的樣子,去對待鄒雅琦。

在這位19歲媽媽的悲慘人生面前,繼續討論「母愛缺失」的話題顯然太過奢侈。

於是,鄒雅琦像成年之後反哺父母的女兒,她拿出自己所有好看的衣服,給「媽媽」試穿讓她開心。

她花時間聽「媽媽」年輕時的苦痛:

只要我一做夢,夢到他那張恐怖的臉,我就會被嚇哭。

即使我回家,他什麼都不說地站在那裡,我也覺得很恐怖。

他像一個『殺人犯』殺死了我的童年,殺死了我對人性抱有的期望。

只要我一做夢,夢到他那張恐怖的臉,我就會被嚇哭。

即使我回家,他什麼都不說地站在那裡,我也覺得很恐怖。

他像一個『殺人犯』殺死了我的童年,殺死了我對人性抱有的期望。

對這位「媽媽」而言,比起對藝術的嚮往,她更在乎這3000塊日薪。

因為她今年的目標是努力攢錢買車:

「這樣我可以經常開車回去看女兒,不會害怕男方一家控制住,逃不出來。」

第一次《重金求母》,鄒雅琦並沒有買到理想中的母愛。

她再次接受了「原生家庭不幸的人,也沒辦法愛別人」的現實。

但她花3000塊讓大家看到了:

不幸的婚姻、家庭以及貧窮,對女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完美的母愛」是什麼模樣?

鄒雅琦幾乎沒有見過。

從小到大,媽媽把大部分愛都給了弟弟,留給她的更多是嚴厲。

初中的時候男生給她寫紙條,媽媽翻書包發現後罵她「不檢點」。

罰她跪下,在家裡大聲朗讀紙條的內容。

成年後每當她穿著漂亮的裙子,媽媽總會一遍遍感嘆:「你長大了,媽媽老了。」

很多中國式父母會不自覺地在親情中「製造虧欠感」,鄒雅琦的父母也不例外。

每次工作到深夜,媽媽都會發照片告訴上學的鄒雅琦,自己今天很累很辛苦;

如果鄒雅琦出去玩,她會打電話向女兒訴說自己最近遇到的不開心的事。

那是一種微妙的「你差我羞辱,你好我嫉妒」的羈絆。

和心理學家弗洛姆定義的「母愛是無條件的愛」完全背道而馳。

所以在第二次《重金求母》時,鄒雅琦非常渴望遇到那種:

「無條件的母愛」。

幸運的是,這次真讓她買到了。

第二位母親姓於,是位藝術從業者,畫國畫的。

用鄒雅琦的描述來說:

「是那種內心很富足,很會愛孩子的人。」

初見面的時候,她就很喜歡鄒雅琦吃飯的樣子,總誇她可愛、美麗、陽光。

在舒展包容的氛圍中,鄒雅琦開始向第二位媽媽,展現她的自戀與自我。

她換上了漂亮的比基尼,邀請於媽媽和她一起去游泳。

記憶里隨著成長發育,「愛美之心」開始覺醒的鄒雅琦,開始在家裡打扮自己。

可每當她想表現得「美麗性感」一些,母親總是會毫不猶豫地鄙夷:「怎麼穿成這樣,像什麼樣子?」

或是出於反叛,她故意在於媽媽面前穿暴露的比基尼,大膽展露自己的性感。

面對鄒雅琦的美麗,於媽媽非常欣賞,還幫鄒雅琦拍了許多漂亮的照片。

甚至在泳池救生員猥瑣地打量鄒雅琦身材的時候,惡狠狠地瞪了回去,像是在說:「幹什麼,不要亂看我女兒。」

從前,母親這個角色對於鄒雅琦而言,是徹頭徹尾的人生審判者。

而如今,於媽媽跨過了審判者的邊界,欣賞她、鼓舞她、守護她。

那是一種她從沒體會過的,「堅定地站在你身邊」的陪伴和愛。

和於媽媽共度的最後時光,鄒雅琪在於媽媽頭上綁了一個攝像機。

她脫光了衣服站在於媽媽面前。

面對她,更是面對著攝像機中的親生母親說:

這是我的手,我的皮膚,我的臉.....

這是我第一次在你面前給你看我的樣子,你不再熟悉的,女兒的身體。

我的基因來源於你,但是一定是你出乎意料的樣子。

我的青春,我的美,我的肌肉,他們並不完全來自於你,所以我並不屬於你。

我的青春也不屬於你,我的青春也不是用你的青春來換來的,我並不欠你,我恨你媽媽但是我也會愛你。

這是我的手,我的皮膚,我的臉.....

這是我第一次在你面前給你看我的樣子,你不再熟悉的,女兒的身體。

我的基因來源於你,但是一定是你出乎意料的樣子。

我的青春,我的美,我的肌肉,他們並不完全來自於你,所以我並不屬於你。

我的青春也不屬於你,我的青春也不是用你的青春來換來的,我並不欠你,我恨你媽媽但是我也會愛你。

在鏡頭面前說完這段宣言後,鄒雅琦痛快多了。

於媽媽聽完走過來抱著她,哭著說:

「寶貝,從此以後你就解脫了。

你能飛多高就飛多高,飛多遠就飛多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那一刻,鄒雅琦才意識到,這世界上的確存在一種母親——

她們對於孩子的需求無條件滿足,只要孩子存在於世便會感到幸福,並希望她一切都好。

評論中有這樣一條留言,說出了很多觀眾的心聲:

「很多東亞小孩都沒體會過真正的被愛、被堅定地選擇。

什麼時候大家能放下一切帶著條件的'愛',真正意識到愛是一種互相給予。

不因為你得了第一名,不因為你考上常春藤。

不因為你優秀才值得被愛,只是因為你是你。」

或許很多人內心都存在著一個「被無條件寵愛的缺口」,總有一天我們會渴望填補它。

哪怕這份愛,來自一位日薪3000的網際網路媽媽。

上一次鄒雅琦爆火,還是因為《不花錢,我在北京當21天名媛》的行為藝術。

但這一次,她花3000塊,當上了真名媛。

重金求母的第三位媽媽,美麗、富有、已經在工作上取得不小的成就,基本實現經濟自由。

離婚單身的她,平時最愛運動和藝術收藏。

人生座右銘是「我本自具足」,永遠堅持「最愛我自己」。

因為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所以對於孩子,這位媽媽的態度是:

坦白說,我覺得自己並不愛孩子,我能做的就是主動把孩子帶到一個好的環境里。

讓他吃得好,住得好,家庭氛圍平和。

我認為在這種背景下長大的小孩,自然會是健康、快樂的。

坦白說,我覺得自己並不愛孩子,我能做的就是主動把孩子帶到一個好的環境里。

讓他吃得好,住得好,家庭氛圍平和。

我認為在這種背景下長大的小孩,自然會是健康、快樂的。

所以第三次重金求母,鄒雅琦一整天的計劃,就是跟著這位媽媽的節奏走。

吃很貴的食物,去高級的運動場所,過她的一天。

她把所有名貴的衣服鞋子都翻出來給鄒雅琦穿,像閨蜜一樣跟她討論穿搭。

帶鄒雅琦吃豪華海鮮,參加酒局,一起運動。

如今很多親子教育都流行一個觀點:

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

可當你真正碰到了一個願意和你成為朋友的媽媽:

她比你時髦,比你愛好廣泛,甚至比你更加大膽。

你就會明白,傳統的親子關係像是一座拱橋。

孩子的人生像拱橋上的小球,任何一個角度產生些許偏離,就會滑向拱橋的兩端。

成功時滑向沉默,「要學會戒驕戒躁」;

失敗時滑向訓斥,「怎麼這麼不中用」。

而好的親子關係,像是一片平坦廣闊的草坪。

孩子的自我和任性可以像泡泡球一樣任意散落,父母和孩子也從不是一方壓制另一方。

大家不過是一起生活的夥伴,共同成長進步,共同享受陽光快樂。

其實《重金求母》項目開始前,鄒雅琦並沒有期待太多。

3000塊並不是「買這些媽媽一天」的價格,而是她給自己的標價:

「希望媽媽們看在錢的份上,也能愛我一點。」

她原本以為會是一個悲劇,因為買來的母愛,可能永遠比真實的母愛差那麼一點。

但沒想到,她獲得的比想像中要多。

項目開始前,鄒雅琦準備了一件白婚紗,她希望每次「重金求母」結束後,媽媽們都能留下自己的痕跡。

第一位19歲媽媽,在婚紗上留下了自己當年被傷害的痕跡,她希望鄒雅琦未來可以不被傷害。

第二位於媽媽在婚紗背後畫上了翅膀,她希望鄒雅琦未來能夠勇敢自由。

而第三位媽媽,選擇剪開裙擺,讓婚紗能大跨步行走。

她希望鄒雅琦可以不被束縛,過上自由自在的人生。

之前看電視劇《歡樂頌》,裡面說:

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但通過重金求母,鄒雅琦向每個原生家庭並不幸福的小孩釋放了一個信號:

被愛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甚至花錢就可以買到。

這並不是在消解母愛的純粹。

而是在告訴那些並不足夠幸運被愛的人,

如果原生家庭是一個人前半生的宿命,那麼後半生的宿命,我們可以握在自己手中。

保護自己內心的小女孩。

重新養育自己一遍。

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給予自己安全感、配得感和愛。

這些努力會都幫助我們飛出童年陰影,迎接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

點個【在看】+【分享】,和過去的那些原生家庭的束縛說再見。

你可以大步向前走,也可以長出屬於自己的翅膀。

如果今天是「重生」的第一天,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歡迎寫在留言區,讓我們互相治癒、鼓勵,見證彼此涅槃!

作者 | 田字格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林溪安,喜馬拉雅電台:林溪安,微信視頻號:林溪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1545b8c3c5435978afaac71f595e6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