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為何要燒掉他們的衣物?並非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2022-04-10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人死後為何要燒掉他們的衣物?並非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曾有好幾位帝王都在追尋「長生不老之術」,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永生,從而實現真正的萬世霸業。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是無法長生的,我們始終無法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勤勞且智慧的人民創造了很多優秀的文化習俗,這些文化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有的人認為這些思想可能有些封建落後,但它們都是以「人」為中心,各種思想習俗都凸顯了人性之美。

古人在創造一件東西時,往往都是對它寄託了美好的願望,只不過實施者的錯誤示範,使得人們認為它是落後的、封建的。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傳統的文化習俗的痕跡仍然非常濃,比如說傳統喪葬習俗。各地的喪葬習俗都是不同的,但它所表達的內涵卻是一致的。有人覺得燒紙錢、紙屋等是封建落後的思想,其實從個人情感角度來看,這也是生者對逝者的懷念,希望逝者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夠過得好。這是一種感情寄託,而並非是封建迷信。在很多地方,當有人去世後,人們會把他生前的衣物都燒掉,這也並不是迷信,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已經故去的人再也回不來,活著的人也需要繼續好好活下去,失去親人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到傷心難過,甚至有的人還想要隨他而去。有一個成語叫睹物思人,當你走出失去親人摯愛的陰霾後,突然某一天看到他生前的東西,可能就會再次回想起與他的故事,從而讓自己又陷入悲痛的情緒之中。睹物思人更是一種人性的表達,因此很多地方都留有這樣的習俗,逝者生前的衣物都會被燒掉,以防止它再次勾起親人的痛苦回憶。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燒掉逝者生前衣物的習俗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它避免了對尚且在世親人的過度心理打擊,有利於減輕人們的痛苦。

在中國古代,由於生產力比較落後,很多窮苦人家沒有多餘的錢財來買很多衣物,親人故去後也不會燒掉珍貴的衣物,往往只會留一套逝者去世時穿的衣服下葬。對於富裕的家庭而言,他們不僅會燒掉逝者生前的衣物,還會將與逝者有關的東西一同下葬,希望這些器物能夠一直陪伴左右。古代的帝王也是如此,他們甚至還發明了「活人葬」,用來在地下陪伴皇帝左右。從古人發明創造這種文化習俗開始,人們對它寄託的是美好的情感,只不過部分人歪曲了這種意思,後來產生畸變,如帝王的殉葬制度。

其次,燒掉逝者生前的衣物也與古代的傳染病有關。古代的醫療水平很落後,各地經常發生瘟疫,燒掉衣物也是為了防止疾病傳染。古代的很多傳染病都無法醫治,即便是現代的部分傳染病都很難防治,更不用說醫學技術落後的古代。古人的思維中並沒有傳染的概念,於是通過焚燒的方式來處理傳染問題,這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如今我們都是通過燒冥幣、紙房子等方式來祭奠已故的親人,這是人們對已故親人的一種特殊的感情。

將已經去世的人的衣物燒掉,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過得很好。這些都並非是封建迷信的做法,而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寄託,只不過現在很多人都誤解了這種做法的意思。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任何有價值有意義的文化習俗,我們都需要去好好傳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10dae6e8f5eb4b3987dbd511bb869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