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一文了解日本納米碳酸鈣生產技術與裝備

2023-08-04     中國粉體技術網

原標題:【技術】一文了解日本納米碳酸鈣生產技術與裝備

碳酸鈣培訓:2023年全國碳酸鈣加工應用技術培訓交流會將於9月23-24日在廣西南寧舉行,報名請關注V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培訓內容包括:重質碳酸鈣、輕質碳酸鈣、納米碳酸鈣、氫氧化鈣、食品、藥品、牙膏級碳酸鈣精細加工與應用;碳酸鈣粉體在膠黏劑、塑料領域的應用;石灰石、方解石、白雲石等鈣質礦山的綜合開發利用;大理石礦山及尾礦的綜合開發利用;含鈣工業固廢的綜合開發利用(如磷石膏、電石渣、廢石粉、除塵灰、高鈣灰等);參觀廣西科學院碳酸鈣實驗室及中試生產基地。

納米碳酸鈣粒徑介於1~100nm之間,包括超細碳酸鈣(粒徑20~100nm)和超微細碳酸鈣(粒徑1~20nm)兩種。與普通碳酸鈣相比,納米碳酸鈣在補強性、分散性、耐熱性以及尺寸穩定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明顯優勢,使其成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納米填充材料之一。

日本的納米碳酸鈣工業很發達,其生產工藝與國內廠家大體相同,但是日本廠家更注重生產過程的控制。下面,以日本白石工業株式會社為例,簡單介紹一下納米碳酸鈣生產工藝與設備。

1、原料

石灰石是合成納米碳酸鈣的原料,白石公司的石灰石主要取自九州,精選雜質少,高純度的灰白色石灰石。

日本廠家的原料中各項指標的含量範圍明確,原料指標精準可控,相比之下我國很多廠家對原材料控制不嚴,指標含量模糊,雜質含量高,易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

2、煅燒

日本白石的煅燒採用機械化的立窯,與我國大多數工廠設備相同。石灰石和燃料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煅燒,煅燒區溫度為1000±100℃,原料進入立窯後從進料到出石灰,約需要60小時。燃料為焦炭,我國通常採用為無煙煤,焦碳相比無煙煤雖然價格較高,但其固定碳含量高、發熱量高、揮發分和硫分低,煅燒出來的石灰含硫量低、白度好、活性高,對後工序生產納米碳酸鈣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3、消化精製

日本白石的消化工藝,採用具有3個攪拌漿的消化池,比國內的消化池要大,出渣採用螺旋出渣機將渣旋出,消化溫度控制在≥90℃。

我國則一般採用迴轉式消化機、籠式消化機等,消化效果相差不大。消化後的粗漿經過二級旋液分離器和二級振動篩除去雜質,然後陳化24小時,得到精漿備用,工藝與國內基本相同。

4、碳化

日本白石的碳化工藝分為間歇鼓泡攪拌碳化和連續噴霧碳化。

(1)間歇鼓泡攪拌碳化

日本的間歇鼓泡攪拌碳化塔碳化反應器直徑2.3米,體積25m3,攪拌機轉速129r/min,功率為22kW,攪拌槳為二層式四葉槳式攪拌,採用變頻調節轉速。生漿質量濃度為6.5%±0.5%,起始碳化溫度為18±1℃,反應時間為60-90min,當pH值降至9.0-10.0時,停止碳化,反應終點濃度為8.7%±0.5%,打入大的碳化罐(碳化罐直徑4.0米,體積為100m3)進行保溫熟化,熟化一定的時間後,根據納米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空氣透過比表面積、熟漿粘度等指標確定熟化終點,各項指標合格後繼續通入CO2,調節至pH≤7,二次碳化反應時間一般為50-70min。

與國內廠家不同的是日本廠家採用二次碳化,第一次碳化不到終點,經過熟化後再重新碳化到終點,通過熟化增加納米碳酸鈣的分散穩定性,使粒子更規整;國內現在的工藝大多數還是一次碳化成熟,沒有經過熟化的過程,所以納米碳酸鈣顆粒的規整性不好。

(2)連續噴霧碳化

日本廠家的連續噴霧碳化塔包含A塔(高15米,直徑2.1米)和B塔(高18米,直徑2.6米),二個塔循環碳化。底部通入CO2,漿液用泵從塔底通過管道從頂部噴入,下落入塔底,不斷循環,直到中和至pH≤7停止。噴霧碳化主要的技術是氣量與噴霧漿液的大小的配合,適合生產規整、分散性好的立方體納米碳酸鈣,粒徑在20-200nm範圍內可以調節。

目前中國還沒有這種碳化方式,一般只能生產大小在40-90nm的立方體納米碳酸鈣,無法生產粒徑為100nm以上的規整立方體。我國納米碳酸鈣廠生產的100nm以上的納米碳酸鈣,通常就是細粒徑的納米碳酸鈣與大粒徑的輕鈣或重鈣混合,晶形不完整,粒徑分布寬。

通過以上二種碳化方式的組合,可以製備無定形、立方體、柱形、紡錘形、片狀、球形、針狀等50多種不同晶形和大小的碳酸鈣,粒徑在20-5000nm可調。而我國只能生產立方體和紡錘形二種晶形的碳酸鈣,且生產的立方體納米碳酸鈣晶形不規整、分散性差,導致產品穩定性不好,應用效果差。

5、活化處理

活化罐體積為30m3,功率為22kW,內部採用螺旋槳攪拌,轉速為100r/min。活化處理配方主要有脂肪酸、樹脂酸、季胺鹽、木質素、矽烷偶聯劑、分散劑、丙烯酸、馬來酸、矽酸鈉、磷酸等藥劑的組合,藥劑製備溫度為80-90℃,活化漿的溫度控制為60-80℃,攪拌1小時。公司強調對客戶的適用性,根據產品要求不同採用不同的活化配方,以達到特定的性能。

而我國納米碳酸鈣的活化配方比較單一,改性產品的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地適應不同客戶的需要,應用效果相對較差。

6、壓濾脫水

採用日本新日鐵公司生產臥式壓濾機對活化漿液進行脫水,與國內相差不大。

7、乾燥

乾燥機採用多層網箱式乾燥機,採用熱風爐供熱,這種乾燥方式乾燥出來的產品較好。我國也有廠家採用這種乾燥方式。

8、粉碎

粉碎機採用有動靜齒的棒銷磨,轉速一般控制在2500r/min。粉碎機帶外選粉分級機,1#粉碎機中的外選粉分級機選出細度不合格的粉體,通過2#粉碎機再粉碎和分級一次。國內廠家通常採用一台粉碎機,選出的粗粉,再回到同一台機粉碎,易出現粗粒子。

9、包裝

包裝前採用大的料倉除去粉體中的氣體。自動包裝機為螺旋式包裝機,採用三層牛皮紙的閥口袋包裝。國內包裝通常採用編織閥口袋,氣體含量高,容易漏粉,造成環境污染。

資料來源:《劉亞雄.日本納米碳酸鈣生產工藝及產品介紹[J].無機鹽工業,2021,53(12):80-84》,由【粉體技術網】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0c0977f34af352665cca8ded514d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