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足與喜劇界的「馮鞏之戰」,到底是誰蹭了誰的熱度?

2022-03-18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男足與喜劇界的「馮鞏之戰」,到底是誰蹭了誰的熱度?

有沒有小夥伴關注這兩天中國男足和喜劇界的大型battle哇?

斯文圍觀了一圈,越看越覺得還挺哭笑不得。畢竟這事兒本來只是喜劇藝術家鞏漢林和前國足隊長馮瀟霆的隔空對線,倆人名字各取一個字,所以也被成為「馮鞏大戰」。

萬萬沒想到,日常挨罵的男足突然破防,原本跟「馮鞏之戰」並沒有關係的馮鞏老師本人,也因為之前發表過調侃男足的段子被牽扯其中。

足球人髮長文喊冤,喜劇人用段子暗諷,在媒體人、藝人等各類公眾人物都紛紛下場的混亂中,#請支持低谷中的國足#和#嘲諷中國足球也該有底線#還上了波熱搜,結果男足再次慘遭網友冷嘲熱諷。

當然,普通觀眾既不是球迷,也沒有為他們花錢付出過,自己更不會上場踢足球,按照男足這兩天的發言標準來看,我們無疑不夠專業,也沒有資格批評他們。

所以呢,今天這篇文章純屬是因為這兩天看了太多熱鬧,見大家吵得厲害,就整理出來供咱們讀者逗個樂。希望各位足球人朋友也能嘴下留情,千萬別槓我,你槓就是你對。

斯文刷到一些看似還蠻客觀理性的帳號有在分析,說男足這兩年因為屢戰屢敗,挨的罵也不少了,按理來說應該「人慫志氣短」、「夾起尾巴做人」,為什麼偏偏這次氣不過「仗義執言」了呢?

他們認為是鞏漢林話說得太過分,所以「即便是男足也有說話自辯的權利」,那麼鞏漢林到底說了什麼呢?原話是這樣的:某些足球隊,年收入三百萬、五百萬甚至上千萬了,球場上沒有看到他們進球,完全給中國人丟臉。

啊這,斯文尋思這話說得很過分嗎?難道不是「瞎說什麼大實話」的程度?

而且單把這句話截出來也只是在斷章取義,鞏漢林當時是在政協會議上,為提高科研人員和勞模待遇而發聲,他舉了兩個反面例子,一個是偷稅漏稅的演藝明星,一個是「某球隊」薪資高踢得差。

然而就是這麼一句話,不知道是因為鞏漢林老師影響力比較大,還是覺得他「外行指導內行」了,甚至有一些網友猜測是「怕被分走蛋糕」,總之還真有幾位像馮瀟霆式的「勇士」拍案而起,來了一波反殺輸出。

馮瀟霆本人先是在跟網友互動的時候突然內涵,人家問他「哥你要退役了嗎」,他:退了,讓位給鞏漢林。

鞏漢林隨後還發了一段和兒子的雙簧小視頻,兒子在視頻里說他「你懂足球嗎就擱這說」、「一看就是不懂足球的球盲」、「真給你們演小品的丟臉」、「跟你這不懂足球的沒法交流」,簡直完美預判了足球人有可能的攻擊話術。

而鞏漢林老師會心一擊:我是不懂足球,但我會看比分啊。

以及扎心二連:剛剛回憶了一下,我上了18年春晚,演了那麼多小品,好像也沒給大夥丟臉吧。

笑死,這句「不懂球但會看比分」應該可以代表不少觀眾的心聲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來自喜劇人的嘲諷格外戳心窩子,當天大半夜馮瀟霆就以「不是回應鞏漢林老師,只想說說心裡話」為開頭,發了一篇2000+字的長文。

文章實在太長了,斯文還是幫大家來手動抓取一下重點。

1.比賽輸贏都有原因,別的國家會從專業和細節上分析,而我們只會罵人,可除了球員的失誤以外,難道就沒有別的原因嗎?

2.比賽中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會被無限放大,大環境不允許人出現失誤這件事,讓很多球員感到心寒。

3.現在在網上罵國足好像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流量,但中國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實幹家,而不是鍵盤俠。

4.球員經歷了降薪+限薪,身處低谷仍在儲備力量等待發光發熱,這很不容易,別人對這個行業指指點點他就會不舒服。

5.大家都希望中國足球可以發展得更好,建議大家從更好的角度出發,多給他們一些正能量,讓他們有點信心。

在之後的採訪中,馮瀟霆還補充表示,「球員不是不能接受批評,但希望大家理智地、科學地批評」。

中超球員楊程隔天也發了小作文,不僅很長還沒分段,大意以明挺馮瀟霆暗貶鞏漢林為主,斯文還是來幫大家劃一下重點。

1.真正的專家都在自己領域裡不斷探索和前進,畢生精力都在研究一件事情可能都沒研究明白,永遠抱著學習的心態才不斷前進。

2.中國足球確實經常給國人添堵,但鞏老師也沒把小品衝出亞洲推向國際化。

3.外行不懂中國足球的現狀,沒有人替他們發聲,說到底還是不重要,既然不重要就別那麼較真。

4.中國足球的問題如果只是拍個段子就能總結明白的,那我相信再拍一個段子就能衝出去。所以一切從尊重開始,干好自己份內的事。

說實話,這麼一大段看下來斯文真的很頭疼,此處強烈建議所有準備發小作文的公眾人物,不論咱是打算撕X還是官宣,回應還是內涵,請至少照顧一下吃瓜群眾的感受,好歹斷個句、分個段吧?

而且這一大段里還有不少前後矛盾的幾分,他明明知道大家都應該干好自己分內的事,真正的專家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前進,可按照這個標準來說,鞏漢林無疑已經是國民喜劇大師了,那麼國足呢?

這通篇透著股「不懂不要瞎指揮」的傲慢勁兒,鞏漢林老師至少承認自己「不懂球但會看比分」,可到了咱們球員這邊,怎麼還要求小品衝出亞洲沖向世界呢?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可是一門只有會中文才能聽懂的藝術,不像足球,體育無國界。

隨著輿論的發酵,還有幾位可能壓根沒搞清楚「馮鞏之戰」是怎麼回事的足球人下場開撕,比如足球評論人董路,上來就說「國足的流量真香吧」,內涵喜劇人們都在靠罵國足博眼球,但配的視頻卻是一則馮鞏老師說過的段子。

內容是馮鞏調侃虎年一到,運動員們的成績都和食物掛鉤。愛吃金黃餡兒餅的谷愛凌拿了金牌、愛吃烤串的徐夢桃在空中翻飛、愛吃麵食的女足要給中國人掙點面兒、而男足愛吃海參,雖然看上去渾身都是刺,但其實挺軟的。

愛吃海參這個梗源於早年男足曾經說過他們的伙食里要常吃海參補身體,後來又被其他球員闢謠過,說只是因為有海參品牌贊助了他們,所以在採訪的時候要多提一下。事情大家都知道,也調侃過好幾次,但這個段子卻又讓男足破防了。

董路diss馮鞏還在把這個網上到處都是的爛梗當包袱抖,上升到他當年上春晚就經常抄網上的段子,現在都來拍短視頻了還是這套,一邊嫌棄人家沒長進,一邊暗戳戳說「到底誰蹭誰啊」,意思是這幫搞喜劇的又想靠罵男足蹭熱度。

非要強調一下「女足也吃海參」已經很好笑了,更好笑的是他截圖的這條短視頻,馮鞏發布於2月24日,遠比他們這兩天的「馮鞏之戰」來得早,把人家的舊段子搬運到微博上做文章,斯文也真的很想問一句,到底是誰蹭誰的熱度啊?

還有啥也沒搞明白就開麥的,說鞏漢林老師靠著嘲諷國足這一出漲粉幾十萬,可見對過氣藝人來說,「想翻紅罵國足」是一條漲粉捷徑。

問號啊它頓時充滿了我的腦袋,一時之間斯文甚至分不清楚,是這人說鞏漢林這種喜劇藝術家屬於「過氣藝人」更好笑,還是他覺得人家作為政協委員,把男足作為反面案例屬於蹭熱度更好笑。

要真說整件事裡哪裡最莫名其妙,那必須是看似跟國足和曲藝都不沾邊,但又突然站出來力挺國足,被網友罵急了又跳腳「不玩了」的演員李佳航。他也說自己純純球盲,但大家如果像他一樣不懂、不看足球,就不該隨意宣洩憤怒,保持沉默也是一種支持。

他覺得如果帶起了不關注不看球,路過隨口就能噴一嘴的風潮,那不是一件好事。足球行業以後要還想有發展,就不能讓它成為全民笑柄,「畢竟中國足球臭了多少年了,最不缺少的就是罵聲,而且是越來越差」。

聽著也有幾分道理,然後網友並不買帳,都在說「關你屁事」、「好能蹭啊」,而且李佳航再怎麼糊也是演員,鞏漢林除了國足還舉了劣跡藝人偷稅漏稅的例子,他要真想談,不如來聊一下這個跟自己更近的話題。

李佳航:那我走!!

啊這,雖然李佳航這波操作怪禿然的,但在斯文看來,這種現在還敢把微博當成朋友圈來發的藝人已經很少了。在人均力求「滴水不漏」的大環境下,不論他的想法是否跟觀眾一致,勇於表達本身已經很可貴,也是人家的自由。

把養成系刻在DNA里的原際畫創始人黃銳也來摻了一腳,表示既然國足如今已經淪落到全民呵呵的娛樂話題了,那不如索性破罐子破摔,搞個足球養成綜藝好了。從全民選拔到公演比賽,讓它從一項全民群嘲的運動變成一項全民關注新國足誕生的節目。

吃瓜群眾:要不你和李飛當守門員去吧。

衝浪到現在,針對這件事斯文看到過的比較理性的評論,來自體育媒體人陸洋。他坦誠每當看到國足被人揶揄嘲諷,他第一反應都是不舒服的,但如果這種調侃來自文藝界的專業人士,他內心的寬容程度就會不由自主變大很多。

因為喜劇很多程度上要依託諷刺來存在,國足不是第一天踢不好球了,對國足的調侃當然也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被足球評論員追著罵「蹭熱度」的馮鞏,其實早在30年前就在春晚上罵國足了。

可惜這些年來允許被諷刺的對象越來越少,他理解國足多年來被調侃的惱火,可要求小品衝出亞洲也著實沒必要,畢竟「咱足球隊踢國際比賽的時候,起碼沒把你腿捆上踢」。

兩位藝術家本人後來的回應也非常體面,「馮鞏之戰」的風暴起源鞏漢林老師再次錄製視頻,強調凡是中國球迷,都不希望自己的球隊倒下,大家只是愛之深責之切。就像《人民網》的評論,中國足球未來如何,不取決於球迷的看法,而是取決於足球人本身。

無辜被殃及的馮鞏老師,也由經紀人出面回應,他們「純屬躺著也中槍」,馮鞏的段子都來源於生活,不是針對國足,只是基於喜劇特色的調侃。而罵他的董路他壓根不認識是誰,「咱們用作品說話,不是用評論說話」。

而喜劇人要想用作品說話,國足無疑又會迎來一波新的嘲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刷到過這個視頻,嬉笑怒罵的同時逐條反駁了那些國足踢不好球的藉口,被網友評為「春晚沒你我不看」系列。

以前那些調侃過國足的經典喜劇作品也被扒拉出來重溫,趙本山和宋丹丹就有過這麼一段吐槽——

-什麼運動讓人看著揪心?

-足球。

-什麼運動更揪心?

-中國足球。

還有馮鞏當年相聲里十分經典的一句:中國足球為什麼沖不出亞洲?因為場上少了11個女的。

笑死,最近「馮鞏大戰」上的相關熱搜都帶著「國足」的關鍵詞,所以隨便刷刷都能看到不少網友在強調,希望大家罵國足的時候能夠精準指出,給咱丟人的只有男足,女足姑娘和盲人球員這幾年都在為國爭光。

女足姑娘們的傳奇故事不用斯文多說,在2月6日晚結束的女足亞洲杯決賽中,中國女足以3:2的比分逆轉韓國女足奪冠,時隔16年再奪亞洲冠軍。

中國盲人足球06年建隊,十年內已經拿下六次亞洲冠軍,還有一次世界盃季軍,但因為關注的人不多,踢球只是他們的副業,平時還得靠做盲人按摩養家餬口,拿獎了也沒有獎金。

當然,寫到這裡斯文還是要說一句,競技體育中的比賽結果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體育精神。這幾年的觀眾已經懂得,「成王敗寇」的唯結果論太簡單粗暴,只要在賽場上奮力拚搏過,哪怕最終沒有拿下冠軍,也同樣值得尊敬。

明明大家對選手們變得更寬容了,那麼為什麼男足至今仍在挨罵呢?咱退一萬步來講,即便滿足他們的指責條件,不懂球的人都沒有資格罵,那麼球迷呢,為什麼會失望大喊「退錢」?

見證過國足輝煌的范志毅,為什麼曾經怒言,「中國足球,臉都不要了」?

作為一個純純球盲,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但我起碼知道,當有人問姚明「外行可不可以批評籃球」時,他的回答是:興你打成這樣,不興別人說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0a1e7dbc5443703630585b486a251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