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各民族團結大院(小區)著力圍繞鑄牢中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辦實事

2021-04-25     新疆網

原標題:烏魯木齊各民族團結大院(小區)著力圍繞鑄牢中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辦實事

在經開區(頭屯河區)火車西站片區干園社區,新疆軟體園有限責任公司駐社區工作隊隊員在為小區安裝智能路燈。 (通訊員曾琴攝)

新疆網訊(記者史傳芝 馬婷 蓋煜 唐紅梅 宋建華 郭軍鴿)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以各民族團結大院(小區)為依託,通過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大力營造濃厚學習氛圍,讓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有聲勢、見實效。

天山區二道橋片區固原巷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社區,社區里12個大院(小區),全部成功創建成為民族團結大院(小區)。

「老舊小區多,退休老人多,居民的消費需求集中在蔬菜、糧油副食以及日用百貨上,但是居民如果買便宜菜,要乘公交車去批發市場。大家都期盼能就近買上放心菜、便宜菜。」固原巷社區黨總支書記美麗古麗·艾買提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他們把解決好居民生產生活中「急難愁盼」問題放在首位,聽到居民心聲,社區就開始對接溝通,在市商務局、市國資委等部門幫助下,一家便民蔬菜直銷點日前在社區投入運營。

「社區幹部經常走訪,對我們反映的問題答覆、解決都很快。感謝黨的好乾部!」寧夏灣巷36號院居民努爾·買買提說,自從有了這個便民蔬菜直銷點,買菜方便,菜便宜又新鮮。

沙依巴克區農機小區里閒置地塊被清理出來,安裝了健身器材,修建了健身步道,居民王月英和阿衣克孜·阿布都熱合曼相約每天晚飯後下樓健身遛彎。

「我們這是個老小區,以前沒有物業,附屬設施不完善。後來交通社區代為管理,安路燈、添置健身器材,這兩天,新修的健身步道也完工了,小區面貌一天天發生變化。」阿衣克孜·阿布都熱合曼說,王月英是名老黨員,倆人一起遛彎的時候,她很喜歡聽王月英講紅色故事和奮鬥經歷。

「有時候,說著說著,身邊就圍了幾個人,看見大家樂意聽,我心裡高興,還會自己加強學習多給大家講。」王月英說,現在的好生活,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換來的,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教育引導身邊各族居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

新疆軟體園有限責任公司駐經開區(頭屯河區)火車西站片區干園社區工作隊利用新十一街小區空地新建了一個羽毛球場,占地105平方米。

「我們小區是民族團結大院(小區),下班了、休息的時候,大家都會在一起嘮嗑,約著一起鍛鍊身體,以後打羽毛球不用到處找場地了。」37歲的居民買熱哈巴·艾買提說,共同的愛好,讓大家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這不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也為各族居民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創造了條件。」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段磊明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他們和社區幹部走訪了解居民需求,列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清單並一一兌現,包括更換智能太陽能路燈、安裝智能語音門鈴及便民座椅等。

米東區地磅片區蘆草溝社區離退休人員家屬院是民族團結大院(小區),1500餘位居民中七成以上是60歲以上老人,其中130位是80歲以上高齡老人。

社區與米東區礦業醫院駐社區工作隊聯合開展以「民族團結一家親」為主題的醫療衛生服務,發揮礦業醫院醫療優勢,針對離退休人員家屬院老年人經常性開展義診送藥、上門診療、保健小課堂等服務。

「身體不好的有醫生上門給我們檢查身體,身體好的都喜歡到院子裡去,說說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說說今天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老人劉如理說,社區組織的活動大家都愛參加,既能檢查身體、學一些日常保健知識,還能和大家聊聊天。

翻地、鋪地膜……看著自家地里的農活一樣樣跟上,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小東溝村村民王新玲總算放心了。「孩子不在家,就剩我們兩口子,地里的活多虧了工作隊幫忙。」王新玲說。

春忙時節,烏魯木齊熱力(集團)有限公司駐小東溝村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圍繞耕地播種、農資購買、村民家中勞動力不足等方面,成立助農服務隊,幫助村民解決難題、辦實事,搶抓農時。

「我們村被評為民族團結大院(小區),不僅村幹部、工作隊團結村民,我們村裡誰有事大家也都會搭把手。」王新玲說。

「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發展得好。」小東溝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鄧紹武說,黨員幹部帶好頭,組織有條件的村民參與,讓大家在守望相助、團結和睦中日子越過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xtfB3kBrsvY2_Uu2v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