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友親歷閱兵,告訴你現場真實的感受

2019-10-02     軍中三劍客

劍客戰隊 三劍客

1

我,一名普通的方隊受閱隊員。10月1日,昨天,通過了天安門,接受了檢閱。

興奮、緊張、激動、喜悅……閱兵現場的氛圍讓這些情緒得到放大,但我知道,又不允許我們過多地去感受,因為我們出場的時間只有幾十秒,不能有任何失誤。

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把每個動作做到位,把最好的精神狀態展示出來,反而是閱兵完畢走出現場,靜下心來不自覺會思考很多……

2

「嘟——嘟嘟——」起床哨刺破閱兵訓練基地的天空,我猛然驚醒,看了一下時間,凌晨兩點半。

雖然起得早,但感覺時間還是不夠用,我和隊友們相互檢查受閱服裝,攜帶的物資和槍枝,就怕出半點差錯。

閱兵村裡燈火輝煌,長長的車隊在二號道排起了長龍,橘黃色的雙閃燈此起彼伏,場面頗為壯觀。

上車後,大家都不怎麼說話,氣氛稍微有點緊張,不知不覺天已經蒙蒙亮,可是我們困意全無。

車隊進入長安街,路邊已是人聲鼎沸,遊行群眾、保障人員到得比我們還要早。我們在公安部北門下車,經南池子去往指定的集結地域。

突然感覺那個畫面太美了,黃澄澄暖融融的陽光,灑在每名隊員的臉上,近似鴨絨般的色調,顯得格外的溫馨和暖。

隊員們手握鋼槍,安靜地前進,只有齊步腳跟落地的聲音和偶爾「一二一」的口令,身上的配飾金光耀眼,熠熠生輝。

「大家打起精神來,可以吃點東西,相互再把著裝檢查一下。」剛到達閱兵式站立位置,就聽見熟悉的主教練的聲音,「距離正式開始還有3個多小時,大家調整一下抓緊適應場地。」

稍作休息,主教練就讓我們集合,橫穿在長安街上拔正步慢步,找訓練狀態。半個多小時之後,徒步方隊集體走了一次天安門,回來之後休息待命。

此時太陽已經完全升起來,長安街上一片緊張而又祥和的景象:音響不時傳來「試音,試音,一、兩、三、四」的聲音,道路兩側有工作人員和攝影記者來回走動,受閱方隊有的在練隊列,有的站軍姿,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在喝水吃東西,有的指揮員在給隊員講話。

3

攝影/尹威華

徒步方隊受大家關注的是女兵方隊、民兵方隊和儀仗方隊,前幾次在長安街演練,她們一出現,總會迎來兩邊群眾的掌聲。



再來幾張圖,好看吧! 攝影/尹威華

她們在我們不遠處相互化妝,精神飽滿而淡定。裡面有一列的排頭兵叫門佳慧,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2015年參加「九三閱兵」就廣受關注。這次也不例外,很多人找她合影。

人員即將列隊,為了給我們鼓勁加油,將軍領隊給我們做了最後一次動員講話。「同志們有沒有信心?」「有!有!有!」從大家的回答聲中,從堅毅的眼神里,深深感受到大家已經做好了上戰場的準備,看到了必勝的信心,看到了2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為的就是這一天的期盼。

10時整,天安門廣場驟然肅靜。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開始。」

「鳴禮炮。」

「升國旗,唱國歌。」

一切進行得很順利。就像平常演練一樣,我們在方隊里不時活動一下腳趾頭,做一下深呼吸,按照主教練的說法,要做到外緊內松,保持清醒。

4

閱兵總指揮——中部戰區司令員乙曉光乘坐陪閱車報告。雖然距離我們比較遠,但能聽到響徹長安街的問答聲。

閱兵式開始,檢閱車緩緩駛來。我在隊列里精神高度集中,豎起耳朵聆聽將軍領隊的口令。「敬禮!」,然後和隊友們迅速握槍擺頭。聲音乾淨利落,動作整齊劃一。

我大聲喊出答詞,全身湧起一股熱流。我內心無比激動,當時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做到最好」,以此表達對統帥的忠誠追隨,對祖國的熱愛自豪。

檢閱完最後一個裝備方隊,檢閱車調頭,再次經過我們,我使出全身力氣喊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口號,心跳開始加快,因為我知道,分列式就要開始了。


5

我們的方隊

調整隊形,刻進肌肉記憶的57步,頭頂傳來「70」字樣直升機群的聲音。隨著將軍領隊「前進」的口令,我們向天安門城樓進發,齊步踏步來回切換。

道路兩旁的觀眾比預演時要少很多,也更安靜。快到調整線,逐漸聽見聯合軍樂團現場演奏的分列式進行曲,和音響傳出的鼓點稍有不同,我們自覺把腳步節奏切換到與現場同步。

等過了正步線,將軍領隊下達「向右——看」的口令。我聽到口令,喊出「一二」,迅速轉頭45度角,同時左腿踢出換正步,頭部微微向上仰起15度角,向主席台敬禮。

鼻孔微張,眼睛睜大,嘴角微揚,始終保持這個表情。踢了幾步,穩了一下身體,用眼睛餘光向右標了一下,排面很齊,又用餘光標了一下大小斜線,也很不錯。最後和前面進行對正,有點偏右,趕緊往左調整。

天安門城樓原來看到過很多次,但以受閱的方式還是第一次,也可能是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我想把這個畫面永久保存在記憶中。等我把注意力放到天安門城樓時,我看到的已經是西觀禮台。怎麼感覺這麼快?

好像比預演的時候少踢了一段距離。正這麼想著,一台吊威壓攝像機從頭頂划過,我知道,馬上就要換齊步了,每次預演都是這樣。

「向前——看」,將軍領隊下達了口令,我們迅速由正步換齊步,同時把頭擺正,分列式結束。96米,128步,這麼快就過去了?這感覺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還沒有細細品嘗就一口咽了下去,也像一個鉚了120公斤勁的舉重運動員,上了競技場咬牙舉起槓鈴,卻發現槓鈴只有12公斤。總之,很不過癮。

很快我們進入盲音區,步伐依然整齊,隊伍依舊穩固。

雖然沒有人說話,但我能感覺出來,大家都很激動。方隊「向左轉走」轉入人民大會堂西路,背後還隱約能聽到戰旗方隊通過天安門的背景音樂,後面的裝備方隊分列式、空中梯隊分列式、群眾遊行活動我們看不到了,亮相完畢就要返回南口訓練基地。

走到前門西大街車輛停放位置,看到帶車幹部向我們招手,那一刻才真正放鬆下來。

6

作者近照

「國慶大閱兵展示的是大國軍隊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強大能力,凝聚的是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這些語句會讓我覺得特別真切。

當我手握鋼槍的那一刻,代表的就是改革重塑後的人民軍隊,代表就是新時代中國強大的武裝力量,我與祖國的聯繫是如此緊密。

這一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職責和使命,感受到了祖國和人民的期盼,這些感受必將成為我投入強軍事業的強大動力。

閱兵美好的瞬間將成為我永恆的記憶。相信多年後,當我和戰友回望這個無上榮光的時刻,說起的不僅僅是榮耀,而是心中的那份對祖國的自豪、對強軍的信念,這才是參加閱兵真正的意義!

7

返回的路上,車窗外道路旁擠滿了圍觀群眾,他們很多向我們豎起大拇指,揮舞著小國旗歡呼鼓掌,「你們太帥了!」「你們辛苦了!」「加油!」「解放軍萬歲!」,其中有一個小男孩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右手拿小紅旗,左手向我們敬軍禮,讓我特別感動,也讓我想起了半年多沒有抱過的女兒。

看到這一幕幕,一種成就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激動和喜悅無法言表,回想起訓練期間的各種辛酸苦楚,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車隊有序行進,忽然車窗外一個畫面震撼到我: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坐著輪椅在自家陽台上向我們招手,她的一個晚輩陪伴在旁。老人家身著草青色軍裝,神態安詳、和藹可親,仿佛想對我們說點什麼。

或許,她就是70年前那個熱血沸騰唱著《畢業歌》的青年學生,為新中國的成立奔走呼喊;或許,她在激情燃燒的歲月,為積貧累弱的祖國奉獻過青春;或許,她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春雷涌動,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變遷。她們締造了這個國家的過去,而現在期盼我們創造民族復興的未來。

我不禁眼眶濕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x_EjG0BMH2_cNUgDYY4.html




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