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寶不能慣毛病,家長懂得疏導孩子「吼」,幫他認識錯誤

2020-03-14     布丁媽媽私享會

剛剛從姥姥家回來那幾天,二寶跟我們都認生,我們心裡也不好受,覺得二寶沒有自己帶,總覺得虧欠孩子的,也比較遷就他。

今天我在廚房做飯,讓大寶看著點弟弟,沒一會,聽見客廳裡面二寶嚎啕大哭的聲音,忙關上火沖了出去。看到二寶在客廳的地上不停的打滾,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大寶嚇得躲在了沙發後面,看著弟弟不知所措。周圍的積木散落了一地,看樣子是到了收尾階段。

我問大寶怎麼回事,大寶說她著急上廁所,就想從弟弟的積木上跨過去,結果不小心碰倒了。明顯的聽得出來二寶不是在哭已經是在乾嚎了,我把他拉起來,故意板著臉問他:你這個樣子在姥姥家過麼?他看著我的樣子很小心的說「是,姥姥說誰欺負我了她就揍她」然後還用眼神偷偷的看了大寶一眼。

我知道這種毛病不能慣著他,就問他:你的積木散了能不能重擺?「能」那媽媽幫你重擺行嗎?「可是姐姐壞,媽媽打姐姐」說著就又要開始哭,我沒搭理他,帶著大寶到餐廳開始吃飯。他看著我們不理他有點不知所措,在客廳里待了會就自己進來吃飯了。

這種孩子之所以不能慣著他,是因為如果他嘗到了甜頭,下次還會這麼干,估計是在姥姥家,老人太溺愛孩子造成的。那麼如何處理這種動不動就吼的孩子呢?

前提是家長口徑一定要一致,不能妥協,如果所有人都一個態度,把他放在安全的地方讓他可勁鬧,他哭著哭著看沒人搭理他也就作罷了。如果家長裡面有態度軟化的,小孩很會分辨大人的眉眼高低,如果家裡有人心軟的,孩子就會趁機鑽空子。

雖然是不能軟化但家長里也要分工,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看他鬧得差不多了,其中一個要配合好另一個給他個台階下,讓他知道自己錯了,但是家裡人還是愛他的,不能讓他有被拋棄了的感覺。

其次是事情過去了以後,等孩子平靜下來,大人要鄭重其事的跟他談一下這個事情。不能糊裡糊塗的就過去了,讓他明白自己這麼做為什麼不對,下次遇見這種事情的時候該怎麼處理。

如何跟兄弟姐妹相處是二胎家庭的很頭疼的問題。但對事不對人,有問題也不迴避,誰犯了錯誤都要承擔,而不是靠什麼姐姐的讓著弟弟,因為弟弟小等等說詞。

如果姐姐犯了錯誤,也要批評指正,告訴孩子該如何去做。但是不能靠無條件的「讓"來打亂規則,這樣就會造成老大的心理上的孤獨感和老二依仗自己小就處處跋扈,最終會害了兩個孩子。

最後,以後處理事情的原則還是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們。

孩子無理取鬧的很多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年齡階段還沒有發展到自己學會變通的階段。如果孩子有選擇餘地的話這種情況就會好很多。

比如帶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而家長認為這種玩具家裡已經有了沒有必要買,此時可以跟孩子商量解決辦法,方案一,你可以買,但是這周之內就不能買其他超過10元的玩具。方案二,這次不買了,而下次可以買個不超過20元的玩具。

如果你直接拒絕,他就有可能在公共場合各種耍脾氣,讓家長下不來台。而讓他有選擇了,他就會順著你的思路自己思考一下哪種方式更有利。現在孩子你不要小看他的思維敏捷度,他會很快做出對他有利的選擇。

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果沒有大人正確的指導,對孩子的將來是個非常大的隱患。作為家長不溺愛但同時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分寸拿捏非常重要。

特別是沒有條件完全讓孩子跟著自己的家長,有的時候會很愧疚與孩子的遠離,想方設法的彌補孩子,孩子要什麼給買什麼、在家陪伴期間對孩子百依百順,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xD02nAB3uTiws8KiO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