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總統曹錕晚年生活:窮到喝粥也不當漢奸

2021-01-10     枕貓

原標題:民國總統曹錕晚年生活:窮到喝粥也不當漢奸

在民國歷史上,曹錕算不得什麼好名聲,因為賄選事件,他被人人喊打,淪為過街老鼠之流。他雖然算不得是出色的政治家,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他無愧於他的民族大義。

曹錕

起起落落,終於出頭

1862年,曹錕出生於天津大沽一個貧窮造船工曹本生家裡。曹錕的父親曹本生,雖然不富裕,但是他不是粗人。他很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就算他吃不飽穿不暖,他也要把孩子們送去私塾讀書。因為有幸遇上了一位這樣的父親,曹錕才習得了幾個大字兒,為他後來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曹錕16歲的時候,父親讓他出去掙錢,可是他對生意一竅不通,賣布賣得一塌糊塗。他父母覺得他太不成器,就想著他能儘快結婚,儘快懂事兒。所以給他說了媒,給他找了一個姐姐做妻子。

他的父母希望成了家以後,曹錕能收收性子。成家以後,出於當家人的責任,他倒是勤快了不少。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他正準備好好做生意。

不曾想,一天他來到保定城門下賣布,卻被兩個守城的攔住了,不僅不讓他進城賣布,還在那裡謾罵他,侮辱他。當時曹錕為了活命,什麼都沒有說,但是他的心裡卻暗暗地窩了一股氣,他決心自己一定要逆天改命。他覺得只靠這小本生意根本不可能改變他的現狀,所以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去當兵。

曹錕

1882年,20歲的曹錕應募入伍,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雖然他沒有背景,但是他性子極好,他不怕吃苦,更不怕吃虧,從不抱怨,從不說閒話,這樣的他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但是時間久了,事情多了,就連袁世凱都注意到了這麼一個憨厚的部下。

不過,曹錕本人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得那麼憨厚。他只不過是把他的野心藏在了他的心底,只須等待一個時機,便會伺機勃發。

終於,讓他等到了這個時機。曹錕聽說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有個拜把子兄弟叫曹克忠,在當地很有權勢,他就備著厚禮去拜訪。可能是運氣好,這一來二去,曹克忠還正式認曹錕為族孫。有了貴人的幫助,他在軍隊里更是平步青雲。

黎元洪

賄選倒台,晚年保節

他的一生在沒有發跡前過得謹小慎微,但是發跡以後,由於政治立場的問題,他也一直都站在了革命派的對立面。

1919年,他將黎元洪推舉為總統傀儡,而實際權力在自己手中,1923年6月,曹錕派手下人脅迫恐嚇黎元洪並將黎元洪逐走天津;

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當時,因為賄選醜聞,他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民眾不喜歡,官員不服氣。他的總統生涯,做得一點也不順遂。

仔細算來,總統期間,他做過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兒就是頒布了《憲法》。雖然北洋政府於1923年10月1日頒布《中華民國憲法》,很大程度上為了掩蓋他成為總統的不正當手段。

《中華民國憲法》

但是這部憲法客觀而言,是中國近代憲政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憲法,完成了自1913年以來的民主制憲,無疑對於當時的中國,是有進步之處的。把當時各種政治力量的"地方自治"要求寫進了憲法;在處理"臨城劫車案"和完成中蘇建交談判的過程中,基本上堅持了民族主義的立場,維護了國家主權。

可是他的其他執政才能尚未施展,就倒台了。

1924年10月23日傍晚,馮玉祥率軍撤出前線,回師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曹錕徹底倒台,甚至還被幽禁了起來。

1927年2月,曹錕離開河南回到天津。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北後,就一直想要尋覓一個傀儡做他們意圖成立的委員會的委員長。所以,曹錕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幾次三番,日本人來到天津英租界,邀請曹錕「出山」。可是,曹錕從來沒有給他們開過門。

齊燮元

可是他們還不死心,又派了在「冀察政務委員會」做委員的曹錕的好友齊燮元來做說客。可是,曹錕一直沒有搭理。多次下來,日本人終於放棄了他。

曹錕愛錢,愛名,愛利。

可是他晚年卻能一直不為金錢所動,可能就是因為心中的那份民族氣節的堅定蓋過了對於金錢名利的渴望。

他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是他依舊值得被人尊重。

1938年5月17日因病逝世。

1939年12月,被國民政府追封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至此,他沉沉浮浮的一生就此落下了帷幕,帶著中國人的傲骨而亡。

曹錕

小結

現在,人們只記住了曹錕是賄選總統,卻忘記了他從一介布衣走到大總統這一路來的能力之卓著。他年少被袁世凱寄予厚望,中年成為了北洋軍閥的實際掌權者,晚年又保住了自己的氣節。這樣的一生,也不可不謂傳奇。

而他得到的這一切,不單單是只靠運氣的。回首他的一生,他在最困頓的時候,沒有選擇墮落,相反,他憤而從戎,開始了屬於他的旅程。

這樣的選擇對於一個已經成家的男人來說,不可不謂大膽。反觀他曾經的老鄉們,他們每日只知道醉生夢死,受了委屈就逆來順受,絲毫不懂得反抗。

這樣對比,他是世人中最清醒的那個。入伍以後,環境滄桑巨變,可是他依舊能保持自己的本性,遇事當先,吃苦耐勞,正是這樣的性格造就了他。

因為他這樣獨特的性格,袁世凱對他更是頗為器重。也許這算是運氣,但是我還是願意去相信這是他的性格所註定的。因為袁世凱也幾次提到,他看中的不只是曹錕的能力,更多的是他的為人。

袁世凱

20歲的曹錕,因為自己正確的選擇,為自己開闢了一片不一樣的天空。回想他的一生,他的能力也是舉世矚目的,他更是「天生的領袖」。

雖然他成為總統的手段不正當,可是他任人唯賢,他尊敬知識分子。而且,他也一直很重視教育,甚至於1921年,曹錕在保定創辦河北大學,自任董事長。

他也經常去視察,每一次到了發薪資的時候,他都會用紅紙包裹好,恭恭敬敬地送過去。他甚至直言:「誰要是對教授有不禮貌的行為,我就要誰的腦袋!」 同時,曹錕善於籠絡部下。他自個兒出身苦,知道當兵不易。

因此很體貼下屬。自從接任第三鎮統制後,他常獨自微服探訪,了解士卒疾苦。而且他看人很準,吳佩孚就是他最看重的部下之一,同樣,他也沒有讓他失望。可謂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雖然有過污點,但是他也確實有才能。無論是他的領導才能還是他的為人處世,其實都獨有一套章法。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得到了機會,卻又因為自己的貪婪,把機會付之東流,花大把銀子賄賂選舉者,留下了"賄選總統"的惡名。

可是,在位期間,他也做出了一些積極變革,但是面對革命者,他卻又不通人情。可是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他卻寧願喝粥,也不吃嗟來之食。他的一生已經走完,可能最後的軍銜也是一種對他的肯定。

他有過錯誤,但是卻又堅守氣節,所以人性總是如此複雜,沒有純粹的壞,倒也沒有純粹的善良。歷史功過,都將消散雲煙,餘下的還是留給時間去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whL7HYBct9sAqDcGh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