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是溥儀,那麼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后則是婉容。
婉容是滿洲正白旗人,生於1906年11月13日,她父親是內務府大臣榮源。榮源是一位比較開通的大臣,主張女孩和男孩一樣接受教育。因此,婉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還有一位英語老師——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任薩姆女士。
1922年,16歲的婉容被選入宮中,成為溥儀的皇后。當年12月1日,溥儀和婉容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大婚儀式。雖然清朝已經落幕10年之久,但這場大婚儀式的隆重程度,不遜色於之前任何一個帝王的婚禮。當日凌晨,婉容被浩浩蕩蕩的隊伍迎接著,從帽兒胡同榮源府中出發,經過東華門抬進紫禁城,進入到乾清宮,參加大婚典禮。
婉容在帽兒胡同生活了16年之久,因此成為帽兒胡同走出的歷史文化名人中,最知名的一位。
老北京人喜歡說一句俗語:「大胡同就有三千六,小胡同多如牛毛數。」這是形容北京胡同太多,數也數不清。帽兒胡同其貌不揚,看上去沒有什麼特色。但它卻走出了許多歷史文化名人。
帽兒胡同位於今天北京市東城區的西北部,呈東西走向,西起地安門外大街,東至著名的南鑼鼓巷,全長585米,寬7米。這是說,如果步行的話,幾分鐘就能走完帽兒胡同全程。
婉容舊居位於帽兒胡同的中部,是一座門牌號為35號、37號的舊宅院。由婉容的曾祖父長順修建。長順做過咸豐皇帝的藍翎侍衛,因戰功而屢獲升遷,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而屹立不倒,官至烏里雅蘇台將軍、吉林將軍,鎮守邊疆幾十年,深得皇帝信任。
婉容舊居最初只是一座較為普通的民宅。當婉容成為溥儀的皇后之後,父親榮源被封為三等承恩公,住宅升格成為承恩公府,得到了改擴建,變成了西路、東路兩座宅院。西路有4進院落。東路有3進院落。婉容嫁給溥儀後,極少有機會回到承恩公府,但承恩公府依然給她保留了房間,為西路正房。
如今婉容舊居是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沒有對遊客開放,但常有中外遊客慕名前往參觀,從緊閉的門窗背後,想像末代皇后生活的場景。
離開婉容故居,往東邊走大約一兩百米,迎面而來的是一座由5座院落並聯而成的大宅第,占地面積共有11000平方米,門牌號為7號、9號、11號、13號。它的主人,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的朝廷重臣文煜,堪稱四朝元老。
文煜,字星岩,滿洲正藍旗人,生年不詳。1824年,文煜以八旗官學生的身份考取太常寺庫使,步入仕途。此後,文煜歷任刑部侍郎、直隸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江蘇布政使、直隸布政使、山東巡撫、直隸總督等要職。1862年,同治皇帝即位之初,文煜因轄區爆發白蓮教起義,被朝廷以「意存諱飾,捏報戰功,於地方軍務漫不經心,遷延貼誤」為由,革職發放軍台效力贖罪。不過,一年後,文煜被朝廷重新起用,歷任鑲黃旗蒙古副都統、福州將軍、刑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協辦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要職。
文煜飛黃騰達後,陸續大規模修建宅院。1861年,文煜修建了一座私家園林,命名為「可園」。可園南北長約97米,東西寬約26米,面積約4畝,雖然面積不大,卻精心打造,「一花一木之栽培,一亭一榭之位置,皆著意經營,非復尋常」。
1884年,文煜病逝,他的家族逐漸衰敗,不得不將宅園分割後出售給別人。100多年來,文煜宅院幾經更換主人。2001年6月25日,可園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帽兒胡同21號,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廟宇,叫文昌帝君廟。文昌帝君廟是梓潼廟文昌宮遺址,祭祀文昌星與梓潼帝君合二為一的文教之神——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廟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清朝嘉慶期間得到重修。重修時留下一通《御製護國文昌帝君廟舊碑》,由嘉慶皇帝撰文,體仁閣大學士劉墉書寫。
在靠近胡同東口的地方,有一座神秘的5號院子,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這座四合院大門常年緊閉,將好奇的遊客攔在外面。
在靠近胡同西口的地方,有一座45號院,曾經是清朝提督衙門駐地。100多年前,一定有不少神色肅然的大小官員,從衙門進進出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