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男人也能生孩子

2019-11-20     六層樓醫生

來源:第十一診室(微信公眾號ID:consultingroom_11)
圖片設計: 番薯丫 | 責任編輯: 南南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導言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人造子宮的新聞大火,據說有了它,男人也能生孩子,女性再也不用受生育之苦。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六運助聽說後大為振奮,趕緊去翻閱了國外的新聞和相關資料,發現傳聞跟現實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今天我們就跟大家針對這事兒嘮上一嘮。

子宮,最初的搖籃

子宮是雌性哺乳動物的生殖器官之一,是容納胚胎髮育的器官。它在我們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可以承載新生命,使ta從無法辨認形狀到發育出完整的軀體,再通過分娩,來到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新生兒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還將面臨著種種危機。

  • 早產

早產主要是指胎兒早於37周之前被分娩出母體。在目前的醫療科技的支持下,發育少於22周的早產兒幾乎沒有存活的希望,發育到22周的早產兒只有10%的存活機率,但只要ta們發育到24周,這個機率將被提升到60%。

圖片來源:微博

早產伴隨著胎兒腦麻痹、發展遲緩、聽力與視力障礙等巨大風險,越早出生則風險越大,甚至胎兒會在出生後不久就死亡。這樣的後果是產婦和她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不願意看到的。

但如果有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母體對早產兒繼續進行孕育,使其能夠接著在類似母體子宮的環境中完成應有的發育,是否可以極大地降低以上風險?

  • 子宮全切

事實雖然很殘酷,但子宮全切是不少年輕患者面臨的問題。她們或許已婚未育,甚至可能還沒有結婚。

「醫生,我不想做手術。我還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對於沒有生育過的女性,不到萬不得已,醫生是不會給出「切除子宮」的建議的,但當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保住生命往往比保留生育功能更重要。

當患者不得不做子宮全切,如果可以申請到一個人造子宮,是不是能夠滿足她們生育的願望呢?

  • 想生孩子的男人

「我不想跟人『啪』,但我想生一個自己的孩子。」

如果這句話是一個姑娘說的,我們可能不會覺得特別棘手——通過體外人工受孕技術,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在人為操作下進行體外受精,並培養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回母體內,不出意外,幾個月後一個小寶貝就能呱呱墜地。

但這話如果是一個男性提出來的,就相當棘手了。畢竟這哥們兒沒有一套女性的生殖器官,同時,目前代孕還是一件存在爭議的事,在我國也是違法的。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造子宮,這個想生孩子的男性是不是就會有新的選擇呢?

在沒有人造子宮的時候,人類子宮對生育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就算有的姑娘並沒有生育的打算,也應該重視健康,定期檢查各項器官的功能。

六運助在這裡還要多說一句,子宮縱然是重要的生育器官,但如果宣揚「不生孩子就沒有完整的人生」等類似的觀念,甚至把女性比作「行走的子宮」,就十分荒誕了。同時,為了放大這種荒誕的焦慮,還捏造出「宮寒」等莫須有的疾病,剝奪姑娘們許多生活上的自由……

也就是說,雖然姑娘們長了子宮這個器官,但用不用它,怎麼用它,都應該由她們自己決定。如果有人用歪理強迫姑娘們生育,儘管大聲告訴他們:「想要孩子?自己生去吧!」

若是有人回嘴:「生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怎麼生孩子?」

人造子宮了解一下?

人造子宮

早在1924年,英國進化生物學家霍爾丹就提出了人造子宮的設想,這是一個模擬女性子宮的環境,可以代替人類的子宮孕育胎兒。

1992年,日本研究人員嘗試用橡膠製作了人造子宮,試圖建立胚胎試驗醫學的動物模型,研製出挽救早產兒或病弱胎兒的技術。他們以羊為對象,在母羊懷孕120天後通過解剖手術取出小羊模擬早產,並利用橡膠人造子宮代替母體子宮對小羊繼續孕育了17天。

雖然小羊從人造子宮中取出後因為鎮靜藥劑不能自主站立和呼吸,但這項試驗對於人造子宮的研究依然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名為生物袋(biobag)的人造子宮,能夠讓早產的小羊在這個生物袋中獲得氧氣和營養,長出羊毛,直到像足月後分娩的小羊那樣能夠在離開生物袋後健康生存。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就在前不久,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為人造子宮的進一步研究撥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埃因霍溫大學的教授Guid Oei向全世界介紹了這個「體外版」的人造子宮。

圖片來源:BBC

這個新版的人造子宮,除了能夠利用人工胎盤為胎兒提供氧氣和營養,還會模擬母親子宮中的聲音和心跳聲,使胎兒感到安穩。不僅如此,人造子宮連接的系統會持續監測胎兒的心率、氧氣供應等情況,實時為研究人員提供數據支持。

這個研究小組希望能在5年內將這樣的人造子宮投入人類臨床試驗,這可能將是首例被用於臨床的人造子宮。

當然,人造子宮面臨的挑戰除了技術的升級和臨床試驗,還有社會和法律的門檻,有人就此發表了對人造子宮的擔憂。

曼徹斯特大學的律師伊莉莎白·克洛伊·羅曼尼斯曾做過探索人造子宮的生物倫理學研究,她認為,在人造子宮成為現實之前,必須先討論技術產生的法律和道德問題。

也有人表示懷孕是一個珍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與寶寶建立親密的聯繫,這是人造子宮無法替代的。

更有人憂心非法組織利用新技術批量製造人用於器官買賣等……

不過更多人看到的還是人造子宮將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畢竟這實在是一件令很多人都歡欣鼓舞的事情。人造子宮在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員的努力下,越來越接近生活,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普通人也能利用人造子宮,幫助早產兒改變體弱的命運。

雖然目前科學家們提出人造子宮的研究只是為早產兒的健康存活展開,並沒有利用人造子宮替代自然孕育的想法,但將來會是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準。

或許有一天女性不用再糾結以後是選擇痛苦的順產還是可能導致腹腔粘連的剖腹產,也不用擔心因為懷孕而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男性如果能獲捐卵子,想獨立撫養孩子也能夠成為現實。

不管人造子宮合法被利用是在多久的將來,但現在的我們也可以暢想:如果現在的你有權限使用人造子宮,它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Artificial womb: Dutch researchers given €2.9m to develop prototype [EB/OL]. (2019-10-08)[2019-11-07].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9/oct/08/artificial-womb-dutch-researchers-given-29m-to-develop-prototype.

[2]早產[EB/OL]. 維基百科,2019(20191030)[2019-10-30].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7%A9%E7%94%A2&oldid=56684761.

[3]Derbyshire S. The Biobag: A Brave New World, Part 1[J]. Conscience, 2019, 40(2): 1-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tgDiG4BMH2_cNUgO__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