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10位萬花筒開眼者!技能、形狀靠運氣?誰是宇智波家族歐皇?

2020-09-24     拾柒動漫

原標題:火影10位萬花筒開眼者!技能、形狀靠運氣?誰是宇智波家族歐皇?

寫輪眼是火影忍者中最具特色的能力設定,原作連載初期就靠著這一設定吸引了一大波粉絲。本篇將首先介紹寫輪眼的設定情況,之後進行萬花筒寫輪眼逆天能力的全面考察,最後介紹萬花筒寫輪眼的使用者與全瞳術!

寫輪眼是木葉村黑化一族宇智波中傳承的血繼限界,和日向家族的白眼、六道仙人的輪迴眼並稱為三大瞳術,擁有極高的戰鬥能力。寫輪眼的加成包括動態視力、拷貝忍術,而當寫輪眼進化為萬花筒寫輪眼,能夠使用的瞳術就更多也更強。

在宇智波一族的歷史中,擁有萬花筒寫輪眼的只有寥寥幾人,原因在於它堪稱漫畫界最嚴苛覺醒設定的開眼條件——失去比自己還要重要的人。以擁有者自己痛苦想死為條件,換來的萬花筒寫輪眼擁有作弊級的瞳術,這也算是付出必有回報的典型範例。

由於萬花筒寫輪眼開眼後的花色(設計圖案)、對應瞳術是隨機的,它又被粉絲戲稱為「萬花筒扭蛋」!其中斑就是那個瘋狂氪金、成功抽到SSR級扭蛋的選手。

宇智波止水:S

瞬身止水、特有技能別天神,令敵人無法察覺的bug設定、連被兜的穢土轉生召喚之後,都能憑藉這一技能違背命令,這個技能要是多了,忍界估計就亂了,不過幸好用了一次以後沒有柱間查克拉就要隔十幾年才能再用一次。

宇智波鼬:S

因止水身死而開眼,右眼天照,所見之物將被黑炎燃盡;左眼月讀,對方一旦與鼬對上視線,就會被拖進幻術世界,經曆數小時到數十小時不等的拷問然而現實中僅僅過去了一瞬間。

宇智波佐助:A

和鼬之間爆發那場令天地為之色變的戰鬥後,佐助因鼬身死而開啟萬花筒寫輪眼。左眼是鼬的天照,這是鼬為了守護佐助而在戰鬥最後送給佐助的瞳術;右眼是炎遁·加具土命,相比天照的黑炎釋放後只能將對手燒光,加具土命則是可以自由操縱黑炎的能力。

鼬送給佐助的黑炎在佐助的瞳術下能夠得到控制,果然不愧是全木葉最「鐵」的哥們兒。

宇智波帶土&卡卡西:S

「這是我最後的禮物了,卡卡西!」帶土瀕死之際,將寫輪眼給了卡卡西,於是帶土和卡卡西兩個人共享視野。在琳主動撞上卡卡西的雷切身死後,卡卡西和帶土同時開啟萬花筒寫輪眼。帶土的右眼能力為神威,神威是高級時空間忍術,能夠使自己在不同時空間進行移動,類似任意門。

卡卡西左眼的能力也是神威,只不過變成了能將自己以外的事物移動到不同時空中。這一招可以用於將對手身體的一部分移動到異空間,殺傷力還是很強的,表現形式類似於《三體》中的四維空間碎塊。

帶土和卡卡西的時空間忍術都是極其高級的瞳術,兩者融合後將非常棘手。

宇智波斑:不明

宇智波斑開啟萬花筒寫輪眼的情形原作中並沒有提及,只知道他是和弟弟泉奈同時開眼的。斑兩隻眼睛的固有瞳術沒有在原著中登場,對此主要有兩種猜測。

一是因為佐助和斑都是因陀羅轉世,所以可能瞳術一樣,不過佐助的瞳術和鼬關係更大,這一猜測可以pass;二則是斑對戰佐助時,曾將佐助完全定住,表現形式類似凍結空間,因此有粉絲懷疑宇智波斑的萬花筒能力是凍結空間。

而宇智波斑的永恆萬花筒寫輪眼能力,不僅支撐他發動伊邪那岐、逆天改命,還使他擁有了一個空間,藉此實現瞬移、閃避攻擊等。

斑後來雙眼進化為輪迴眼,擁有了「輪墓·邊獄」技能,即製造與自己擁有同樣戰鬥力的不可見影子分身,普通的忍者面對這一技能時往往在意識到之前就被幹掉了。

宇智波泉奈:不明

泉奈瞳術的情況和斑一樣未知,只知道他作為斑的弟弟,實力應該也很強。

大筒木因陀羅:B

因陀羅是宇智波家族先祖,因陀羅殺了自己的兩名追隨者後開啟萬花筒寫輪眼,是寫輪眼和萬花筒寫輪眼的初代擁有者。因陀羅的瞳術一個疑似天照,另一個暫時不明。

宇智波信:C

信原是大蛇丸實驗體,出場於火影番外短篇《火影忍者外傳:七代目火影與緋色的花月》。信是宇智波鼬的狂熱粉絲,因此給自己冠上了宇智波的姓氏。他所擁有的寫輪眼是團藏從宇智波滅族事件中奪來的,團藏當時移植的嵌滿寫輪眼的右臂就來自於信。

信擁有的萬花筒寫輪眼被認為是盜版,能力是能使看見的物體移動,類似於遠程操控,也是時空間忍術的一種。信身上沒有宇智波一族的血脈,但因其兼容一切的特異體質,得以使用萬花筒寫輪眼。

宇智波富岳:不明

佐助和鼬的父親,在第三次忍界大戰期間目睹好友為救自己而犧牲,因此開啟萬花筒寫輪眼,曾是宇智波一族族長、也曾被推薦為第四代火影。在動畫675話中富岳向鼬解釋了自己因萬花筒可以控制九尾、為了避免宇智波家族被忌憚而隱藏自己開眼一事。

最後永恆萬花筒寫輪眼是萬花筒的升級版,原作中只有宇智波佐助因移植鼬的眼睛而開眼;以及宇智波斑因融合弟弟泉奈的眼睛而開眼。永恆萬花筒寫輪眼的能力是完全體須佐能乎。

文|拾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hXFwXQBeElxlkkaEA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