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真是太長了,這孩子在家天天看動畫片,傷眼睛不說,最近幾天我發現3歲老二總是拿著個棍子比比劃劃的,有一次還險些碰了奶奶。更多的是追著家裡的小狗,時不常捅小狗一下子。
看著小狗走路都一瘸一拐的,我很生氣的跟他嚷了一頓,這一嚷全家都開始投訴他,爺爺說他把陽台上好好的花都給碰壞了,姐姐說心愛的玻璃杯也讓弟弟給弄碎了。小傢伙眨眨眼無辜的看著我說,「媽媽,你什麼時候能帶我出去玩?我在家都快憋瘋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總想學著那些聖鬥士來點魔幻的法術」。
看著他的樣子也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故意板著臉訓了他一頓,最要命的是我怕他老是這樣,養成不好的習慣,尤其是虐待動物的暴力傾向真是不好。
復工後我跟辦公室徐姐聊起這件事,徐姐說她家孩子也是小時候特別愛模仿動畫片里的行為,2歲左右有一次在院子裡點火差點把農村奶奶家給燒了。嚇得她寧可孩子受點罪也給接回來上了那種小托班,幼兒園畢竟老師全天都在,這才不提心弔膽了,再加上自己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孩子慢慢就改變了很多。
第一、家裡人再忙也要抽出人來陪他。
不讓他看很暴力的動畫片,讓孩子慢慢改掉看長時間看動畫片的毛病,特別是那些很玄幻很情節殘忍的,過了兩年之後,感覺他變得好點了。
姥姥過來帶的時候也囑咐老人要給孩子規定看動畫片的時間,不能因為怕孩子哭鬧就心軟。因為一旦形成了心理依賴,就不好扭轉了。
特殊時期家裡有人就輪流陪著孩子到小院裡面曬曬太陽、做做戶外活動什麼的。讓孩子遠離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開始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但是家長只要有決心有毅力去做,也一定能完成。
第二、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家長平時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愛心,包括善待小動物、去玩的時候不要隨便摘花什麼的,告訴孩子花草也會疼,其實孩子那么小,做事並不知道輕重。
對於小動物的追逐也是出於本性覺得好玩而已,並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小動物造成傷害。但是家長要跟孩子強調,如果他不理解,你可以輕輕拿棍子敲他,讓他體會一下疼痛的感覺,他就會對自己的行為有體會,再加上向正確的方向引導,下次他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三、鼓勵孩子多與人交流。
很多孩子之所以特別依賴電子產品,是因為缺乏溝通對象。往往家裡忙於家務的時候顧不上孩子,就把他交給電視還能暫時得到解放。
其實家長完全可以把不會走的孩子放到固定的小椅子裡放到廚房裡自己的視線範圍內,如果孩子大一點的話還可以讓他幫你干點活。
不要怕孩子弄不好,給她點蒜、或者青菜之類的讓他自己在廚房門口能看到的地方玩就行。讓孩子看到媽媽爸爸的辛苦後,她逐漸會學會心疼爸爸媽媽。讓孩子逐步體會勞動的收穫、慢慢養成勤勞的習慣。特別當你需要他幫忙的時候,哪怕是幫你接點水,對她來說也是成就滿滿的。
根據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表明,孩子在集體活動和群體環境中最容易培養合作精神,最能夠培養自我約束和控制情緒,所以讓孩子學會跟別人打交道、跟小朋友互動是最好的消除他對電子產品的依賴的方式,家長一定要用愛和陪伴來引導孩子,而不是圖清凈導致孩子對電子產品形成精神上癮。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dWfy3ABjYh_GJGVaX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