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工業大麻概念股全線飄紅,首次把這個低調的產業推上了風口浪尖。在市場和資本推動下,企業也紛紛加快了布局工業大麻的腳步,雲南作為現階段全國唯一具有工業大麻種植許可和加工許可的省份,自然也收穫了不少關注。
工業大麻為何突然變火?產業的內生增長動力究竟在哪裡?又有著什麼樣的發展前景?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近日就雲南工業大麻相關領域進行了探訪。
工業大麻種植管理非常嚴格
10月13日,在曲靖市沾益區菱角鄉聶子洞村,沾益漢晟豐工業大麻種植有限公司的4000多畝工業大麻正處於收穫季。在田裡,工人們將工業大麻的枝丫砍下,紮成捆倒置在枝幹上,部分完成收割的田裡,工業大麻的枝葉已經從綠色變為枯黃色。
漢晟豐公司一名輔導栽培員介紹,扎捆的工業大麻經過7天—10天的晾曬,將被運至下游加工企業稱重結算。該公司種植的「雲麻7號」屬花葉用途的工業大麻品種,平均每畝能產200千克左右乾花葉,這一產量在省內屬於較高水平。
「工業大麻種植管理非常嚴格,從種子發放、種植到收穫,包括土地歸屬、種植人員等情況都要向當地派出所和縣公安局彙報。」這名輔導栽培員介紹,「目前我們主要通過土地流轉和『企業+生產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在當地種植工業大麻,就農戶收入而言,比起以前種玉米要高不少。」
工人正在採收工業大麻。
記者了解到,隨著纖維用工業大麻價格走低,企業轉向了訂單式生產,自2016年起變成了以花葉型工業大麻種植為主,原料供應給下游企業用於提取大麻二酚(CBD),隨著近年來入局工業大麻種植的企業越來越多,原料價格也在下降。目前CBD的價格為4000美元/千克-5000美元/千克,比去年的1萬美元/千克下降了一半。
來自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所大麻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種植工業大麻地區涉及14個州市,涉及種植和加工企業已近百家。
隨著市場需求及生產格局的變化,纖維用種植面積自2014年以來逐漸減少,籽用種植面積相對穩定,花葉用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17年為21863畝,2018年為23091畝,2019年核定種植173579畝,花葉用種植面積占全部種植面積的比重從2017年的30%到2019年的90%以上。
已成全球優質CBD原料產地
說起雲南工業大麻的種植,那就不得不提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所大麻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楊明。自1989年開展大麻研究以來,他帶領研究團隊先後選育出了10個經過鑑定的工業大麻品種,這些品種完全囊括了雲南所有在種的工業大麻品種。
他介紹,工業大麻是指四氫大麻酚(THC)含量低於0.3%(乾物質重量百分比)的大麻,在農業分類上作為品種類型與毒品大麻有所區分。「THC含量可以理解為大麻的毒性,低於0.3%是加拿大、美國等都在使用的界定標準,符合標準的大麻直接利用已經不會產生精神活性。」
談及雲南工業大麻選育的來龍去脈,他介紹,1994年,省農科院開始從品種改良的角度開展相關工作,通過選育降低大麻中的毒含量,我國第一個工業大麻品種——雲麻1號就此誕生,並在2001年通過了雲南省品種審定。
雲麻系列種子。
「最初開展工業大麻選育是出於禁毒工作需要,沒想到後來工業大麻會這麼火。」楊明說,2001年,雲南引進雅戈爾集團,在西雙版納州開展纖維用工業大麻種植加工,不過總體效益並不是很突出,加之後來黑龍江省開始大面積種植纖維用工業大麻,雲南纖維用工業大麻市場競爭力出現明顯下滑。
轉機最早出現在2014年底,漢康(雲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玉溪鴻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大麻二酚(CBD)的提取量產。省農科院經濟作物所大麻研究中心作為合作方之一,自雲麻7號開始,把品種選育方向從麻籽纖維利用轉向提高大麻二酚(CBD)含量。
與四氫大麻酚(THC)不同,大麻二酚(CBD)不具有精神活性,且具有止痛消炎、抗癲癇、抗焦慮等效果,主要通過花葉提取,在國外醫療、食品等領域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工業大麻。
楊明介紹,雲南省在全球率先實現了CBD規模化加工提取和產業化,現有花葉加工企業(單位)30多家(含投產、在建、籌建),其中投產的有5家,分別是漢康(雲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溪鴻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雲南漢木森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雲南漢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拜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峨山五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統計顯示,雲南省已經成為全球優質CBD原料主要生產地,產品主要出口至歐美、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用於生產保健品、藥品、化妝品、電子煙等。其中高純度CBD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的50%以上。
截至2019年4月底,全省加工花葉3011噸,生產大麻二酚(CBD)9.75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5億元,上繳稅金1.29億元,凈利潤1.20億元,創匯2.98億元。
田裡種植的工業大麻。
去年9月,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工業大麻全雌品種選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並通過專家組現場鑒評。
楊明介紹,這是一種通過特殊親本組配的雜交制種技術,種子播種後長出的植株近100%是雌性,花葉產量較雌雄異株增加22%以上。據檢測,該品種CBD含量達2.09%,THC含量僅為0.14%,對花葉用和籽用工業大麻的生產將起到顛覆性的影響,同時有利於種子和種植監管。
提取技術成熟 產業鏈日趨完善
現階段,雲南工業大麻種植和加工主要按照2010年施行的《雲南省工業大麻種植加工許可規定》來開展。工業大麻的科學研究種植、繁種種植、工業原料種植依法實行許可制度;工業大麻的園藝種植、民俗自用種植實行備案制度。工業大麻加工包括花葉加工、麻稈加工、麻籽加工等,其中僅花葉加工依法實行許可制度。
記者了解到,儘管工業大麻本身THC含量較低,但是在麻葉加工提取過程中,還是存在大麻素富集導致THC超標的風險。如何在現有提取工藝基礎上實現THC與外界隔絕並最終銷毀,是企業必須改進且接受監管的關鍵點。
作為「科技入滇」重點項目之一,漢麻集團旗下的雲南漢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工業大麻提取行業的先行企業,其無毒工業大麻加工提取基地還被評為雲南禁毒局示範工程。公司監事王衛介紹,基地嚴格按照GMP標準建設,採用醇溶流體結晶技術,生產的CBD晶體純度達99%以上,此外還生產CBD全譜系油、水溶性CBD粉末大麻萜烯Terpenes油狀等品種。
漢素公司科研人員正在分析樣本。
今年7月,該公司CBD大麻素提取工藝專利已獲得美國授權,是中國大麻素藥用提取獲得的首個國際專利。另外,漢素生物CBD藥物主文檔(DMF)申請已獲得美國FDA正式批准,同樣是全國首家獲取DMF的相關中國廠商。
今年5月,雲南省科技廳、雲南省財政廳聯合發布《關於2020年重點領域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工業大麻被列入雲南省重點招商項目。
到了9月,雲南工業大麻招商取得了新進展,昆明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昆明農投」)、漢麻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雲南農業大學三方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力布局工業大麻產業鏈。
昆明農投旗下全資公司昆明農業公園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經過考察,漢麻集團方面認為梁王山現代農業公園片區適合工業大麻的種植,並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初步確定了1000畝的種植面積。此外,昆明農投還計劃在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業大麻產業園,積極拓展國外銷售渠道。
雲南農業大學農業專家表示,校方將依託多學科、多門類的優勢,為工業大麻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支撐。下一步,雲南農業大學將通過基因編輯、分子育種等技術,開展育種改良,探索種植提質增效手段。此外,還將從靶向製藥等方面著手,開展工業大麻生物產品開發。
產業方向性問題仍待解決
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醫藥領域才是值得工業大麻企業拓展的重點方向,但現階段國內工業大麻產業鏈只延伸到加工提取環節,企業生產的CBD僅限於出口,國內尚未開放基於工業大麻CBD的產品應用。
今年3月,中國禁毒網發文對工業大麻應用的規範要求進行了闡釋。文章指出,我國作為聯合國《經1972年議定書修正的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下稱《1961年公約》)的締約國,一直嚴格履行公約規定的相關責任和義務,對大麻種植進行嚴格的管制。
依據《1961年公約》和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除為獲取纖維質和種子的工業大麻外,其他用途的大麻植物均屬於管制範圍,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方可種植。
儘管CBD無精神活性,未被列入國際禁毒公約附表和我國麻醉藥品目錄,不屬於管制毒品,但這並不意味著用於提取CBD的大麻能未經許可或通過工業大麻許可進行種植。現階段,我國並未批准任何醫用大麻的種植。
上述文章提到,世界衛生組織曾於1945年和1957年兩次作出大麻無任何醫療價值的結論,但從大麻應用近況來看,情況似乎有所矛盾。
漢素公司工業大麻加工車間。
去年6月25日,英國製藥公司GW Pharmaceuticals研發的CBD藥物「Epidiolex」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一種罕見的癲癇綜合徵,今年9月,該藥還獲得了歐盟委員會(EC)的批准。這是美國FDA首次批准大麻提取物及其衍生物,而其孤兒藥的地位更是讓業界產生諸多遐想,被視作CBD在醫療應用上的里程碑事件。
一方面,CBD成分的發現拓寬了工業大麻在醫藥領域的價值;另一方面,《1961年公約》將工業大麻用途限定於纖維質和種子,其他用途的大麻種植均被排除在外。也就是說,工業大麻和醫用大麻被劃分為兩個不相干的領域,而現實中二者之間雖然存在交集,但並沒有得到正視。
有業內人士認為,去年以來國內金融市場上出現的工業大麻概念股炒作,與國外一些國家出現的大麻合法化有關,這顯然不符合中國嚴厲禁毒的立場。
因此,對於國內工業大麻產業來說,如何在確保工業大麻不被用作非法用途的前提下,實現有效成分的合理利用,是國內工業大麻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方向性問題。換言之,在相關明確法律法規和標準出台前,國內的工業大麻企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以一種較為穩妥的方式開展實踐。
雲南證監局提醒:市民需警惕保本保收益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