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四會市,正以嶄新的姿態,奮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到目前,四會已六度蟬聯「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十四次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兩度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和「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榜單,獲評「2019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試點縣(區)」和「2019年度中國十大特色休閒縣市」,可謂碩果纍纍。
當前,四會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建設肇慶產業強市重要增長極的目標,加快推進產業提質升級、核心平台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市擴容提質、營商環境改革等工作,全力構建「一核一軸一廊」區域發展新格局,加速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在全方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努力開好局、起好步。
打造重大核心平台主動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優質發展資源
11月7日—8日,2019深圳企業家聯誼會暨四會市投資環境推介會在四會市召開,200多家深圳企業負責人走進四會,體驗當地營商環境。深圳市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於劍分4次到訪四會,她說,這裡的變化日新月異,發展優勢明顯。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四會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9.86億元,增長6.2%,高於去年同期增速3.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工業增加值增速對GDP增速的貢獻率達到64.9%;農業總產值增速持續回升;服務業成為拉動增長的主動力,對GDP增速的貢獻率達到31.1%,稅收貢獻超過55%。
新動能進一步顯現。近年來,四會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進一步圍繞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四會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優質產業集群。前三季度,三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73.1億元,完成目標任務80%以上,超過時間進度。13個主要製造行業全口徑稅收同比增長13.2%。
區域創新水平持續提升。今年以來,四會市穩步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資源承載力。成功舉辦2019四會市粵港澳大灣區創業之星大賽,日前圓滿結束深圳賽區預選賽,起步構建「廣深研發孵化—四會加速落地」創新產業鏈;與中國科技開發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合作建立創新孵化育成體系,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93萬平方米,在孵項目58家;廣佛肇科教新城建設加快,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廣東華商學院等高等院校現正加緊建設;廣東亞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獲得2019年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立項;廣東四會互感器廠有限公司入選全省首批22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預計到今年底,四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將達90家以上、省級以上創新平台總量將增至35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將達41%以上。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發展資源加速流動的態勢,近年四會主動承接廣深港澳創新資源,並以此作為增強創新驅動力、加快產業提質升級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四會市向深圳、廣州等大灣區核心城市開展靶向招商、駐點招商,重點瞄準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高端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製藥等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建鏈、強鏈、補鏈、延鏈項目,招商引資質量不斷提升。
據統計,今年以來,四會新引進項目29宗,計劃投資總額137.45億元。其中,超10億元項目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個。
同時,四會市圍繞「先進位造業發展軸」,加大園區整合擴容力度,重點提升四會市精細化工基地、肇慶高新區四會產業園、四會市南江富溪產業升級示範園、四會市先進位造業基地等四大主導園區,打造成為四會市主導產業核心發展平台,目前已申請納入省開發區發展總體規劃。四會還紮實推進「園區建設年」活動,對標廣深等地的一流產業園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承接大灣區核心地區產業溢出的承載力進一步提升。
構建城市發展核心區建設大灣區高品質現代化城市
12月上旬,四會市成功舉辦「2019中國翡翠文化產業年會」和「中國玉石雕刻作品華表獎評獎活動」,中外珠寶玉石界「大咖」齊聚四會深入交流。順玉閣通天玉創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昌順專門從湖南趕來四會學習玉器電商經驗。他說,現在四會交通非常方便,城市配套十分完善,接下來會安排員工到四會「取經」,幫助公司做大做強。
依託交通區位優勢,四會市大抓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外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對內加快城市內部交通網絡逐步優化升級,加快促進大灣區資源要素在該市更便利流動。汕湛高速四會段預計年內建成通車,廣佛肇高速二期四會段、二廣高速龍甫互通等項目加快推進,廣佛肇輕軌四會站建成通車,四會大橋等五座跨江大橋陸續建成使用,一條環城快速已規劃完成,城區內多條「瓶頸路」打通,商業大道東西延伸線、城區至下茆公路、省道260線和263線改建工程加快推進,廣強大道、飛鵝嶺防汛公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車,新城吾悅廣場、彭沖灣、貞山新城等片區市政道路綜合提升工程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有序推進。
在全面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四會市深刻把握肇慶「東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趨勢,聚焦「一河兩岸」格局,大力推進「城市發展核心區」建設,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城市。隨著「一河兩岸」城市框架成型,四會的城市價值進一步彰顯。
在綏江南岸,四會的城市新核已現雛形。貞山新城體育板塊趁勢崛起,四會市體育中心成為城市新地標,貞山新城景觀湖和綠道景觀帶加快建設,新引進中集(四會)智能生態創新園項目等一批高端商業綜合體、創新科技城項目,進一步豐富貞山新城的功能業態。
綏江以北,中心商務區在四會城東、城中片區快速崛起。規劃面積3.93平方公里的廣東玉器文化特色小鎮正在加快路網建設,玉器行業「補鏈」有望激發新動能。廣佛肇科教新城進一步完善城市發展平檯布局,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廣東華商學院已動工建設;四會廣場二期、嘉宏廣場等大型城市綜合體快速推進,提升當地宜居宜業氛圍。大力推進城市文明建設,分片區漸次推進城市綜合管廊、市政道路升級改造工程以及城區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城市整體風貌煥然一新,城市公共配套條件持續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不斷攀升。
隨著新的城市核心平台引領四會城市擴容提質發展,四會同步打造「生態發展綠色長廊」,並以被國務院列入全國2018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表彰名單為契機,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為產業崛起、城市提質持續增強生態環境優勢。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打造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
日前,經過層層篩選,四會從全國首批300個縣(區)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試點縣(區)」。
近年來,四會緊緊圍繞融入大灣區「軟聯通」,積極對標大灣區最高最好最優,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設「數字政府」,積極承擔「多規合一」、國家新型城鎮化、「雙容雙承諾」項目直接落地等肇慶市級以上改革試點,大力開展暖企行動,全程電子化登記區域、業務、企業類型實現全覆蓋,政府服務競爭力大幅增強,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全市營商環境有了質的提升,部分領域服務水平躋身珠三角第一梯隊。
通過拓展運用「數字政府」改革成果,四會持續開展業務辦理「一門式」機制,進一步推廣市、鎮、村三級聯網服務平台建設。截至目前,四會全市進網服務事項數達7049項,「一次辦成」事項比率達91.3%,行政審批效能提速達92.8%,政務服務平台覆蓋全市13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157個村居服務點,189項「最多跑一次」事項實現不出村鎮(園區)「一次辦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四會對企業開辦全流程審批的時間已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登記實現「一次辦成」,一般登記審批及二手房轉移(買賣)時間在1個工作日出證。
隨著「多規合一」空間信息平台上線運行,四會大幅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施工許可證核發實現3個工作日辦結,竣工驗收5個工作日辦結;通過實施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制度,截至目前已有24個項目在四會享受該項改革成果;針對重點項目落地建設,四會率先實行重點項目「全程代辦制」,設立肇慶市首個重點項目代辦窗口及「首席代辦員」,重點項目審批平均增速50%以上。
此外,四會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紮實打好企業降本增效組合拳,讓企業普遍受惠。前三季度,共減免稅費近4.01億元,落實民營企業扶持資金7227萬元。58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投資24.9億元,增長18.7%。各類市場主體總量同比增長21.62%。已辦理應急轉貸資金企業13家、使用資金2.08億元;金融機構發放重點項目貸款1.72億元,發放小微企業貸款43筆。
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投資者、企業家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信心,並持續為項目動工、投產提速加碼。據統計,今年以來,進入「雙容雙承諾」「先建後驗」改革「綠色通道」的重點引進項目中,有18個產業項目開工建設,6個項目竣工投產,預計全面完成年度目標。
來源:四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