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孩子讓家長頭疼,超級軍營夏令營能否扭轉他們?

2019-07-24   株洲晚報融媒體
三個家庭,三個孩子,三個令人頭疼的教育問題。我們來看看到底咋回事。

一、孩子聰明,但太任性

10歲的小哲真的很聰明,跟父母一起看電視劇,他看一會兒,就可以馬上分析到後面的情節,父母驚訝不已,問他,你是不是早看過啊。小哲回答,沒有,但這個樣故事就應該這樣發展下去,我猜得到。

小哲的確太聰明,老師也這樣說。他在課堂上,有的課,他幾乎不需要認真聽,稍微看看,就懂了。老師對他的理解能力感到不可思議。

這麼說來,小哲是不是一個優秀的、讓大家非常認可和喜歡的一個孩子呢?

答案恰恰相反!

在學校,小哲是一個令老師棘手的學生。

例如,他在課堂吃零食,老師批評他,他跟老師頂嘴,不肯認錯。他說,既然學校有小賣部,就應該可以吃東西。老師說,那也只能下課吃。他說,下課時間太短吃不完啊。老師說,那你帶回家去吃。他說,家裡有零食,不用帶……

類似這樣的對話,真是讓老師感到費神。

同樣,在家裡,他也是一個令父母頭疼的孩子。

例如,媽媽不准他看電視,他就不吃飯(媽媽跟他說道理,永遠說不贏的)。於是,媽媽就罵他,但他無動於衷。有時,爸爸會打他,但他也不怕,還說,你打我,你心裡還痛苦些。

面對這樣的孩子,作為家長真是沒辦法。小哲父母經常如此感慨,他們說,如果重新選擇,他們真的想做丁克夫妻。「這孩子,不指望他以後能對我們好。」

我問小哲父母,「小哲的成績怎麼樣?」得到的答案是,成績很不好,因為他從不認真去考試,想做的題目就做一下,不想做的題目,就空著。「交考試卷比誰都早。」

二、缺乏榮辱觀,老油條油鹽不進

家長蘆淞區的張先生,是做服裝生意的,家裡富裕。他的孩子文文今年才8歲,但已經讓他傷神不已。

「我家孩子就是懶,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張先生說,「他寫一個作業吧,從六點寫到十點,還寫不完,有時我就讓孩子媽媽看著他寫,但他還是無動於衷,他寧願坐著發獃,也不想動手。真是氣死人。」

其實,並不是文文從小缺乏教育。在三歲時,他就上過什麼蒙氏教育機構的課,後來又去的最貴的幼兒園。在家裡,父母也是非常嚴厲的。但不知怎麼回事,所有的一切,對文文來說好像都是失效的。「我們打過他,罵過他,甚至還不給他飯吃。但都沒什麼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文文父母對此非常傷腦筋。

跟文文,我接觸過一次。有次他來參加我們的活動,我特意觀察了他一番。表面上看,發現他跟別的孩子沒有什麼不一樣。但後來跟他一聊,才發現他的世界觀里,缺乏榮辱感,他覺得做得好與做得壞,沒什麼區別。被人恥笑、瞧不起,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他是「佛系」少年一個?還是我們常說的那種「老油條」孩子?

三、叛逆孩子、無法無天

讀六年級的龍龍已換過四所學校了,而且僅僅是在兩年之內發生的事情。

在第一所學校,他跟同學打架,還跟老師對幹起來了,結果家長跟學校鬧翻了,這樣無法在學校呆了,於是轉學。在第二所學校,同樣的事情發生(跟同學打架),被學校勸退。第三所學校,是一家外地的學校,這是一家專門針對調皮孩子開設的特殊學校。孩子去了幾個月,還是打架,又回來了。

第四所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學校,是一所離城區幾十公里的鄉村小學。為了讓孩子能適應,母親為此不上班,全程陪讀。孩子在教室里上課(其實是睡覺或玩自己的),母親就在窗外盯著,生怕他發生什麼事情(最怕打架)。

「這孩子,從小就不聽話,叛逆。」龍龍父母幾乎對他喪失了信心,只要讓快快長大,不出什麼事就行了。對於成績什麼的,他們沒點要求。

對於一個不願上課、不願考試的孩子來說,還談什麼成績?

所有的孩子都沒有錯 錯的是家長從小沒讓孩子獨立和吃苦

關於類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跟湖南大學心理教育專家范教授有過交流。范教授說,有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愛得太深,愛得太急,從一出生開始,就給全方位的呵護,結果後來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范教授說,對於孩子,每個個體的情況不一樣,但總的來說,家長要懂得三件事,這對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一、捨得讓孩子吃苦

這個是從小培養才行,而不是等犯了錯誤,才懲罰,才讓他吃苦。特別是男孩子,吃苦教育更加不能少,因為一個害怕吃苦的男人註定沒有擔當,註定不會負責任。

二、要捨得否定孩子

我看過很多家長,對孩子做錯了事,都不指責,反而從別的地方找原因。例如,孩子碰到桌子角了,家長不是教育孩子應該走路注意,而是去「打桌子」。這樣從小就跟孩子灌輸了「錯永遠是別人」的觀念。孩子做事,沒做得好,我們家長也總是鼓勵多於批評。「小孩子嘛,沒關係。」其實,這也是一種溺愛。只是我們都拿鼓勵孩子作為託詞了。

三、要捨得對孩子放手

范教授說,在日本有一個機構,從事一種類似夏令營的活動:把幾十孩子放到荒島上去生活一兩個月,通過這樣的鍛鍊,讓孩子自己適應生存。這樣的方式雖然有點過於苛刻,但總的來說是鍛鍊孩子的生活和社會的獨立能力。我說,我們株洲晚報的「超級軍營夏令營」也是這樣,給孩子一個孤島,讓他們在裡面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要學會在陌生環境與陌生朋友相處,鍛鍊心智。范教授了解後說,分析說,我們國家的教育,以後也會趨向這種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一味注重「高智商」,而且更注重孩子的情商、社會能力的培養。


記者 | 朱朝陽

編輯 | 譚俊傑(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