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蘇蘇 文/百合
到了夏季,寶寶愛拉肚子,如果調養不好,將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關於寶寶腹瀉,家長要知道一些基本的預防和護理方法。
寶寶腹瀉是什麼原因?
寶寶腹瀉,既有內因起作用,也有外因侵襲。那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內因
消化系統不成熟: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喂養不當,過早添加輔食,過多地加喂澱粉類、脂肪類食物,導致成分改變,或者一次進食過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免疫功能不成熟:嬰幼兒時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都還沒成熟,調節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外因
病毒感染:主要由於輪狀病毒感染。傳染源來自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帶病毒者。急性期患兒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後第3-4天排病毒量最多。輪狀病毒傳染性強,可通過密切接觸途徑傳播或流行,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
溫差大: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以及各種感染也可導致腹瀉。
其他疾病因素:感冒,或者有肺炎等疾病發生時,也會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腹瀉。
怎樣預防寶寶腹瀉?
1. 儘量給寶寶喝涼白開水,少喝飲料、少吃冷飲,因為這些可降低胃腸道的免疫力,易引發腹瀉。
2. 家中要備兩套菜板、刀具,生熟食物分開加工,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為準。
3. 儘量少給寶寶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殼、螃蟹等水產品,食用時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後直接食用的方法對於寶寶的腸胃來說都不可取。
4. 涼拌菜要選擇新鮮蔬菜,現吃現拌,最好放點醋和蒜,起殺菌作用。
5. 叮囑寶寶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正確洗手的好習慣,避免將細菌吃進肚肚裡。
6. 寶寶的碗、筷、水杯等等,每天清洗、晾乾,並專用。如果外出就餐,最好也帶著。
7. 家長還要注意,寶寶睡覺時,不要讓其肚子受涼,空調不要直吹寶寶。
腹瀉寶寶飲食怎樣調理?
如果飲食不當,可能加重腹瀉,而正確飲食可促進腹瀉好轉。不要因腹瀉就不讓寶寶吃東西,而是要給寶寶吃易消化的軟食,如麵條湯、米粥等。讓寶寶多喝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失水嚴重的要進行輸液治療。此外,在飲食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忌食油膩
這類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可加劇腹瀉,導致滑腸、久瀉。此外油膩食物含蛋白質高,不容易消化吸收。此時應儘量控制油膩食物的攝入量,如奶酪、肉類、蛋類食物等。
忌食生冷
如果是不潔食物引起的腹瀉,胃腸道功能下降,多吃生冷食物會加重病情。生冷食物食用過多易影響脾胃功能。喝水選擇室溫下的白開水,最好不要把冰箱內的飲料拿出來直接飲用。
宜食清淡
給寶寶吃大米湯,可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面片湯可補充寶寶體內丟失的電解質,讓寶寶儘快恢復體力。
有哪些腹瀉食療方可推薦?
一些中醫的食療方,對腹瀉的調理確實有幫助,家長不妨一試。
淮山藥粥
材料:粳米50克、淮山藥細粉20克
製作:上述材料同煮成粥,每日2~3次。
功用:具有健脾的功效。對遷延性、慢性腹瀉有效。
薏米雞內金粥
材料:生薏米30克、雞內金一個、粳米25克
製作:上述材料同煮成粥,每日2~3次。
功用:寶寶食之,有利濕健胃消食止瀉的功效。
姜粥
材料:生薑5克、大米30克
製作:加水適量煮粥,再調一點糖食用,每天2次。
功用:此粥具有祛寒止瀉作用。
腹部受涼引起的腹瀉怎麼辦?
夏季天氣熱,有些寶寶睡覺時有踢被子的習慣,或者睡覺時不蓋被單,這樣就很容易使腹部受涼。一旦腹部著涼,就會使腸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縮加強,腸道蠕動也隨之加快,正在進行著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腸內通過也加快,這不僅影響營養物質在體內的消化和吸收,還可造成排便次數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爛狀,因而出現腹瀉。
1. 著涼引起的腹瀉,一般腹瀉過後,保持腹部溫暖,不露著肚子,就能好轉,為了緩解腹痛,可以給寶寶貼肚臍貼,有助於緩解腹部不適。
2. 平時也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小肚子,儘量不穿露臍裝,晚上腹部蓋個毛巾被就能避免。
3. 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有那麼強大,冷飲也會引起胃腸痙攣,引起腹痛,因此即使在夏季,也不要給寶寶吃過多冷飲。
腹瀉會給寶寶用到哪些藥?
寶寶腹瀉,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抗生素:這類藥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醫生往往根據患兒的臨床症狀和大便化驗結果選用。這類藥在臨床上的問題比較突出,不規範用藥、濫用或者服藥不夠療程都可能造成腸道菌群進一步紊亂,耐藥細菌大量繁殖,因此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黏膜保護劑:這類藥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對腸黏膜的攻擊。常用藥有蒙脫石。服用這類藥而最好在兩餐之間,水量還不能太多。
微生態製劑: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群生態平衡的活菌製劑,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調節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從而控制腹瀉。這類藥由於是活菌製劑,不能用熱水送服和與抗生素同服。
中藥:現有的許多中成藥製劑在臨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寶寶服藥的依從性,應避免飯後喂藥引起嘔吐,或硬喂導致寶寶強烈逆反,儘量尋求一些寶寶願意接受的辦法,使寶寶順利吃藥。
電解質溶液:腹瀉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補充電解質是應對腹瀉的關鍵之一。對於重症或者伴有頻繁嘔吐的患兒需要靜脈補充液體,對於脫水不伴有嘔吐的患兒需要使用口服補液鹽。
寶寶腹瀉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 出現持續24~48小時的發熱;
- 持續12~24小時的嘔吐,嘔吐物看起來呈綠色,帶血絲或呈咖啡渣狀;
- 1歲以下的寶寶幾個小時不喝水或吃東西;
- 大便帶血,嚴重的腹痛;
- 哭鬧得厲害或跟平時表現有很大不同;
- 腹部隆起或腫脹;
- 出皮疹或黃疸;
- 有以下脫水症狀:精神差、口唇乾、口渴,新生兒4~6小時、大的寶寶6~8小時無尿;哭時無淚。
出現以上這些情況,家長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