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稀土主導地位能被輕易打破嗎?

2019-08-30     產業前沿

多家外媒報道,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最新升級之際,由17種金屬元素組成的團體最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我們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這些金屬元素的名字。稀土在電子顯示器、雷射和電動汽車等眾多產品中都有使用,目前稀土是中國的專利,有人擔心中國可能決定將其」武器化「。有先例。

源文英文標題:Can China’s Rare Earth Monopoly Be Broken?

2011年,由於中日領土爭端加劇,北京對其鄰國實施了稀土出口禁令。結果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介入、中國解除貿易禁運之前,所有人都開始囤積,以防情況變得更糟,導致價格飆升。

中國擁有世界上85%的稀土生產能力,和與其他國家有花幾十年發展最有效的技術不僅對提取,但對處理這些17金屬,作為最近情況的深入分析《南華早報》指出。簡而言之,中國擁有開採稀土的資源和技術。在貿易戰中,這是一個主要優勢。

據路透社報道,2014年至2017年,美國80%的稀土是進口的,這一話題引起了媒體更多的關注。目前,中國只有一個稀土礦在運營,那就是加州的Mountain Pass。MP materials(一家有中國資金支持的公司)從莫利礦業公司(Molycorp)手中買下這座礦後,該礦才運營了兩年。莫利礦業於2015年破產。

MP Materials稱,Mountain Pass生產的稀土占全球供應量的十分之一……但該地區沒有稀土冶煉能力,因此所有在Mountain Pass開採的稀土都被運往中國進行加工。中國每年有22萬噸稀土精鍊產能。這是全球其它地區煉油產能總和的5倍。這就是所謂的完全依賴關係。

擺脫這種依賴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回收是不可能的,而且將繼續是不可能的,因為稀土的使用量如此之小,沒有足夠的稀土來回收。當回收公司將材料與電子設備等分開進行回收時,他們根本不會回收這些材料。很少有公司把稀土收集起來進行回收利用,並致力於開發專門針對稀土的新回收技術——但確實有一些公司這麼做。

例如,蘋果公司製造了一個名為黛西的機器人,每回收10萬部iphone,就能回收32公斤稀土。亞洲企業也在建立稀土回收工廠,但目前規模相對較小。看來,稀土資源的主流回收很可能將不得不等待。

替代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稀土仍然是電子產品和其他各種產品的主要選擇,就像鋰離子電池一樣,儘管有許多潛在的挑戰,但它仍然主導著電池行業。

MP Materials表示,計劃在2020年底前重新開放帕斯山礦場的精鍊設施。這無疑將是減少這種令人不安的對中國依賴的開始。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公司Lynas與德克薩斯州藍線公司(Blue Line Corporation)達成了一項協議,將在美國本土共同建設一座稀土分離設施。這是另一個步驟。

擺脫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將需要數年時間,但這是有必要的,因為隨著我們繼續越來越依賴沒有稀土就無法運轉的產品,全球對這17種元素的需求只會繼續上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UDw82wBJleJMoPMWjhL.html












春雪 2020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