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母乳多,寶寶喝不完,乳房腫脹得像石頭一樣難受,怎麼辦?這個時候,大部分媽媽都會選擇召喚懶人神器——吸奶器。
在部分媽媽看來,它的好處可不少,能緩解疼痛,能暫時解放媽媽,能幫助媽媽存奶。
但是,也有不少人對它心存質疑。其實,吸奶器到底是不是雞肋產品還得因人而異,使用正確了,好處自然不少。陷入誤區了,那就只會傷害乳房了!
看看下面的這幾點,就連快要斷奶的媽媽也要「胸痛」了!用了這麼久,居然陷入了誤區而不自知,難怪你的哺乳之路這麼艱辛!
一、吸不出奶=沒奶?
有的新手媽媽聽說別人每次用吸奶器都能吸出很多奶,認定吸不出奶一定是自己沒奶,於是急著給孩子加奶粉!這個誤區就像「胸小沒奶,胸大才有奶」那樣深入人心。
講真的,我就有一個A杯的朋友,成功母乳喂養寶寶到一歲兩個月。
所以關於誤區一定要認清,不然就坑娃了啊!
之所以吸不出來奶,主要是三個原因:
初乳階段。初乳是少而且粘稠的,擠不出也正常,但就算少也能滿足寶寶的需求了。
吸奶器使用不規範。比如說,沒有完全包裹乳房,空氣跑進去了,自然就吸不出來了。
沒有選擇合適的吸奶器。胸衣都有全包、半包等等的區別,要選擇合適自己的。吸奶器也一樣,手動的、自動的、喇叭罩是否適合,這些都能決定你吸不吸得出奶來。
只有選擇合適的,才能發揮作用,選了不適合的,不僅吸不出,還有可能導致乳腺炎,更有可能陷入放棄哺乳的苦惱中。
二、漲奶了必須吸空?
不少寶媽在哺乳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這樣的經歷,沒有及時哺乳,或者喂奶的時間太長,又或者乳汁分泌過多寶寶沒有及時吃完,乳房會開始變熱變重變硬,出現疼痛……這就是「漲奶」!
緩解這個症狀的有效辦法是,儘快排空乳房。
但母乳非常多的媽媽要量力而行。對於奶水多,寶寶吃一側就夠了的媽媽來說,將乳房排得軟綿綿的,反而是個誤區。
因為,奶水本來就是越吸越多,一味排空乳房,容易出現排得快、漲得也快的現象。而寶寶的需求跟不上乳汁分泌,這樣就容易導致頻繁漲奶。
有個寶媽說得好,大家可以參考下:
奶水比較多的寶媽,最好的辦法是輪流吃奶,一次只吃一邊,另一邊用吸奶器,但不完全吸空。按需吸,沒有必要完全排空,吸到舒適即可,這樣能讓兩邊平衡,避免大小奶。
如果不小心出現了大小奶,那麼儘量讓孩子多吃小的那邊(這樣能促進較小的一側乳房分泌更多乳汁),大的那邊少吃,憋一憋,憋得難受了再用吸奶器稍微排一些,排得軟一點就好了,這樣能讓大的一側乳房變小。
三、吸奶時間過長沒關係?
還有的媽媽認為,既然排奶就一定要排乾淨,省得麻煩,對吸奶的時間過長絲毫不在乎。這也是個大誤區!
吸奶時間過長對乳房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容易讓乳房和乳暈都吸變形,造成乳暈水腫,導致寶寶銜乳困難。
所以,媽媽們注意了,吸奶時間應該保持在30分鐘左右最好,適當休息。
使用吸奶器時要注意,只有正確使用,才能讓母乳媽媽變得輕鬆些。如果沒有乳汁流出也不要著急哦,千萬不能緊張,放鬆心情繼續嘗試,慢慢來。如果在吸奶過程中感到疼痛或者不適,一定要馬上停止並且諮詢醫生。
樂媽的話
奶少乳房小的的媽媽也別灰心,乳房小只能說明乳房內脂肪量少,並不能說明乳腺也小,乳腺才是分泌乳汁的基地,所以不能說明乳汁就會少。但是如果信心不足,就一定會影響乳汁分泌,導致奶水不夠。牢記一句話:寶寶才是最好的通乳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