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就是銷售?然而真相卻是這樣的

2019-09-26     公關之家

文丨公關之家 作者:小5

引言:營銷和銷售,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它們正逐漸往更加清晰的個體發展。前者更偏向於流量,後者則是實時收益。企業應當靈活運用兩者特性,以滿足相應企業發展階的需求。

營銷與銷售在大部分眼裡,屬於耳熟能詳的名詞,但他們之間存在怎樣的異同,很多人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營銷與銷售之間的區別這類話題,並不屬於什麼新穎的論點,甚至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營銷與銷售的區別與內涵,其實也在發生著變化。

一、營銷與銷售的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概念是一起觀點與論據的根本。

在網絡上,營銷與銷售都是具備具體概念的。

1、營銷:指的是企業通過發現與發掘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使消費者對產品產生購買行為的過程。從概念上來講,營銷是以消費和需求為驅動力,以購買行為為目的的一項行為。

2、銷售:指的是出售、租賃或其他方式,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動作。許多企業為促進銷售行為的完成,常常會組織一些輔助類型的活動,比如廣告、促銷活動、展會等 。從本質上將,銷售就是讓企業收穫成果的一項行為。

從概念表面意思來看,營銷是一個過程類型的內容,它的根本目的是轉化,但轉化卻並非唯一目的。例如事件營銷中,利用事件獲得關注,從未提升產品銷量。但事件營銷更大的價值在於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增加客戶粘性。

銷售相對而言,它是帶有強烈結果論性質的詞彙。如果銷售人員與客戶相談甚歡,但最終客戶因為需求問題,卻沒有立即做出相應的轉化行為,那這場銷售動作在銷售人眼裡就可以直接判定為失敗。但在營銷人眼裡,這類相談甚歡的人群,可以成為自己的潛在客戶,當後續產品如果能夠更加準確的刺激到他們的時候,轉化行為的產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二、新時代環境屬性:從量變到質變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色,並且這些特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發生細微的變化,當量變積累之後,便會產生質變。

當下5G網絡即將來臨,群眾關於5G時代的猜想不曾斷絕。至於5G時代下的營銷與銷售行為如何,筆者在此便不多加贅述。

隨著網速的一步步提升,群眾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

G網絡時代 ,網絡上主要以文字語音這種小內存文件進行信息傳輸。當時群眾的交流依託於三大運營商的語音通話和簡訊編輯功能。當時所有人對於網速的依賴並沒有多深,因為語音通話與文字傳輸功能,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E網絡時代,更快捷的網絡,讓群眾對網絡需求有了新的概念。網絡信息載體增加了圖片,人們開始手機端網站的美觀產生了概念。但20K左右的網絡,依舊無法滿足傳輸圖片的需求。網絡開始了進一步的提速。

從無網絡到G網,直接打開了群眾溝通的大門,手中的移動設備,更是讓佩戴手機成為當時的風潮。從無到有,這絕對是質變的過程。後續G網絡到E網絡,人們的運用場景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這就是量變的過程。

當3G與4G來臨的時候,移動端直接接棒固定端網絡工具,成為主流。各大企業紛紛開始著手無線端的戰略布局。在4G網絡之前,PC端,是企業營銷絕對的核心。5G時代即將來臨,所發生的改變,是現在的我們預料不知的,對應的企業營銷與銷售手法的更變,也無法預測。畢竟「常識」會嚴重阻礙我們的判斷能力。

通過網絡環境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市場環境也在隨之發生改變,有些改變甚至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為此,在當今時代下,營銷與銷售之間的區別有發生了那些變化呢?

三、新時代下,銷售與營銷的區別與改變

總有些變化,讓人猝不及防。

首先我們從以往的經驗出發,來分析一下營銷與銷售的區別:

1、目的性差異:博愛與專一

對於營銷而言,轉化並非根本目的,或者說不是唯一目的。比如杜蕾斯經典的事件營銷案例中「戴套的鞋子」中,這場事件營銷雖然對產品的轉化起到了明顯的影響,它的營銷核心價值是在於品牌傳播以及所謂「新功能」話題的開發上。

營銷的目的有很多,比如引流、品牌傳播、品牌形象塑造、轉化等。營銷的目的是五花八門的,只要一切對傳播有利處的營銷行為,都是其目的,因此營銷的屬性是「博愛」的。

銷售相對而言,真的可以稱為絕對的專一。銷售人員評價業績好壞的標準就是成交額,轉化結果就是銷售的核心目的。

新時代下,營銷與轉化的目的性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轉變,或者所說現在的時代正處於「量變」的時代。但差別還是存在的,此前,無論是營銷還是銷售,轉化一直都是最核心的價值體現。但如今,營銷的價值更多的體現在引流和獲取關註上;銷售也就對「專一」的轉化,更加專注。

營銷與銷售隨著市場的發展,它的目的性差異化變得越來越明顯。

比如此前百雀羚一則一鏡到底的母親節月光寶盒的神廣告,一時間刷爆朋友圈,話題量與傳播效果堪稱頂尖;但最終在轉化結果上,卻顯得異常尷尬。但它在時代下,卻依舊被成為成功的營銷案例。

2、在轉化過程中的角色擔當差異:運籌帷幄與臨門一腳

在一場完整的消費者轉化行為過程中,出現的關鍵元素分別是企業、品牌、產品、消費者。其中品牌承擔的是傳播,企業負責的是生產,產品負責的是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是明確需求並消費產品。

當產品所能解決的需求與消費者需求相一致的話,那對飲的產品轉化行為將會變得水到渠成。

這段過程中,便會存在一個矛盾點,產品需求與消費者不知道產品能否解決需求之間的矛盾。

營銷在整個轉化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就是如何讓最終的轉化行為變得更加容易,讓消費者更輕易的了解產品,因此營銷整個過程中所承擔的角色就是策劃與傳播。

銷售就是負責讓對產品產生一定印象的消費者,完成最後關鍵的轉化工作。

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銷售與營銷更多意義上屬於兩種不同屬性的稱謂。銷售屬於直接對接消費者的工作,但營銷可能更多是在幕後進行對應的活動策劃,分工變得越來越明確。

3、操作人思路差異:流量曝光與銷售轉化

營銷與銷售的操作人,屬性是存在不同的,因此,在開展不同行為的時候,他們的操作思路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營銷更注重如何讓產品和品牌進行傳播,思路布局上更偏向於市場大環境的把控。銷售更多的是攻克一個又一個客戶的心理防護措施,讓客戶產生消費行為。前者看中的是大局,後者看中的利益點。

在之前,如果將流量與企業收益划上等號,或許會受到不少群眾的嘲笑。但在如今的流量時代,流量等於收益,已經逐漸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

今日,周杰倫發布的最新數字專輯《說好不哭》,一時間風靡網絡,霸占各大音樂榜單,同樣,該數字專輯也因其收益成功登上多條熱搜,各種段子層次不窮,什麼「三塊錢,杰倫一塊,文山一塊,阿信一塊」,「怎樣顯得我瘦呢?把阿信找來」等等。專輯上線數小時,便直接帶來千萬收益。如今的時代,流量與變現真的可以畫上等號。

因此,當下的營銷更偏向於傳播,為企業獲得流量,從而獲得轉化。但當下的銷售,卻並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4、影響力差異:源遠流長與轉瞬即逝

從操作人思路、角色擔當、目的性三方面出發,通過分析營銷與銷售之間差異和新時代下的改變,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營銷與銷售之間越來越像兩個獨立的個體,雖然它們依舊是以「銷」為根本目的,但卻都散發著最特異的光彩。

最後,筆者從兩者對企業影響力的角度出發,來看一下兩者到底能夠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價值。

營銷對於企業的影響力更多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讓品牌或企業獲得關注,最後完成轉化。在受眾完成轉化之後,後續在受眾群體中,首先,會產生更加劇烈的二次傳播;另外,產品在受眾心中留下更深的概念。因此營銷的影響力是源遠流長,是繞樑三日而不散的。

但銷售對於企業的影響力便來自於它的「快」,用最直接的方式讓企業獲得收益,簡單幹脆。從銷售人員推銷到受眾購買產品,中間的時間可能就是銷售人員的一個動作而已。但後續消費者對於這個產品的品牌印象,卻不會太深,後續的自傳播能力也嚴重不足。因此銷售對於企業發展的影響力是轉瞬即逝的,也就是當轉化完成的那一刻,銷售的營銷力或許就已經結束了。但營銷的影響力,可能才感剛剛開始。

營銷和銷售,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它們正逐漸往更加清晰的個體發展。前者更偏向於流量,後者則是實時收益。企業應當靈活運用兩者特性,以滿足相應企業發展階的需求。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Rj4b20BJleJMoPMub7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