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武國忠,著名中醫師,作家。
經常有女性朋友問我:「我馬上就要生小孩了,護理方面沒有經驗,您知道哪裡有比較專業的護理機構或護理師嗎?」
我說:「有啊!你把你媽媽或者婆婆請來,那就是最專業的護理師,人家是過來人,見得多,又有親身的體會,經驗非常豐富;加上她是你的親人,會更盡心盡力的。總之,比任何護理機構都要專業,比任何護理師都要貼心。」
很多人聽了我的話,照著做了,結果,生下小孩不久,就打電話跟我叫苦,說:「老太太來了,非常專制,管得特別嚴,本來天氣還有點熱,可老太太要我包裹得嚴嚴實實,不讓穿短袖,必須蓋著厚被子,屋子不許開窗。不許洗頭、不許洗澡,不許吃水果,不許吃涼的,每天規定的6個雞蛋要當成任務一樣務必吃完。」
稍有偏差,老太太便暴跳如雷,而且,很多事情,不讓她管還不行,她來了就要介入,不按她說的她就跟你急,簡直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我說:「既然你把『神』都請到家裡來了,幹嗎還要送走呢?這些老人可能不能很明白地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是知道這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生活方式,一代一代的人都是這麼過來的,照著做我覺得對你一定是有好處的。」
中國人坐月子,西方人不坐月子;中國人產後喜溫,西方人產後喜涼。究竟誰對誰錯呢?其實他們都是對的,這是由東西方人的體質決定的。
西方人體內的熱要多一些,在生完小孩後,身體出現虧虛,容易由虛化熱,所以,一杯冰水下肚,她會感覺很舒服,吹吹涼風,她會覺得爽徹心肺,這正是對她有利的。
中國人往往體內沒有那麼多熱,產後一般容易由虛化寒,所以她需要溫暖。
老一輩人大多讓產婦待在密不透風的房子裡,足不出戶,坐上一個月;她不能沾涼水,還需要喝滾燙的紅糖水,有些地方的產婦還要喝薑湯、花椒水。非得里里外外溫個遍才行。
而現在,女性生了孩子,能夠老老實實按照傳統思路來坐月子的,已經不多了。在國外生孩子的女性自然是享受國外的醫療條件,在國內生孩子的女性也嚮往著「現代的坐月子」的方式。
有的產婦生完孩子後,仗著自己身體還算結實,沒在屋裡待幾天,就出去逛街,甚至上班,很快開始了忙碌緊張的生活。問她們為什麼要這樣,她們說,這其實沒什麼。不讓開窗通風,屋裡的空氣不新鮮怎麼辦呢?不讓吃水果,維生素怎麼補充呢⋯⋯
原來,傳統和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思維方式在生活、養生方面仍在發生碰撞,現代女性更容易去接受來自現代醫學的理念和西方人的生活理念,但這僅僅是聽上去比較高雅的「理念」而已,經不起實踐的。
實際上,現在婦女的很多病都是產後遺留下來的病根子,產後吹風、受寒、沾冷水的,風寒、風濕一輩子都伴著她;你產後喝冷水、吃冰鎮西瓜,馬上有可能小便失禁!
不管你洗掉了多少細菌,呼吸了多少新鮮空氣,補充了多少維生素,都是白搭。
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生孩子是大耗氣血的過程,生產以後母親身體即處於一種極度虛弱的狀態,此時不注意養護身體,邪氣一旦侵入人體,就很容易停留體內,為日後留下禍患。
所以,此時最宜靜養,不可多動;對於任何淫邪,都要避之唯恐不及,風、寒兩邪,尤須防範。
在這期間,不要穿睡裙、短褲、短衫等暴露部分身體的衣服,不要穿露出腳後跟的拖鞋,平日間最好戴個帽子,或者用頭巾把頭部包住,免得著涼;
要儘量減少洗頭、洗澡的頻率,因為產後毛孔和骨縫大開,寒邪、濕邪、風邪非常容易趁機侵入,潛藏體內,寒主痛,這樣就為日後留下病根,譬如頭疼、肌肉疼、關節疼、月經不調等等;
在坐月子期間,最好不要外出,屋內的門窗不可大敞,否則風邪潛入機體,容易落下「產後風」,房間裡最好使用較為密實的窗簾和門帘,既避免了風吹又能保證空氣的流通。
對於坐月子期間怎麼吃,也有諸多學問,各地風俗不同,食譜可能也有所不同,但是都以溫補為要。
文章內容整編自《活到天年》,僅作分享,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