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魚」有的地方又叫「烏鱗」,在川西是很好的魚。岷江這種魚很多。它喜歡在水質清澈、水生物豐富的水體生活。性喜在激流中溯水上游,並在遊動中吞食食物。偏草食性,喜群居,常群起追逐水面浮物,青波是雜食性魚類。什麼季節喜吃什麼餌料。其中萵筍(亦稱萵苣、生筍、菜筍)葉是它最喜愛的食物之一。
清波魚在魚類分類上稱倒刺䰾,屬,「名、特、優」品種,素有「餚中珍品」之美稱。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目前魚產品中檔次較高的消費品。特別是野生清波魚肉質細嫩、鮮美、純正、香醇的天然風味,實在是難得的魚中珍品。
一次,我隨一位當地的同學在樂山岷江江畔垂釣,這位同學有些釣清波魚的經驗,在他的指導下,我們用三米來長的釣竿,二十米來長的釣線,以螺母當墜,栓上串鉤,鉤上掛上長長的萵筍嫩葉,站在水流上游,將鉤、墜拋入激流中,鉤墜在萵筍葉帶動下隨水急下,流到遠處釣線繃直,萵筍葉在水中浮動。
「清波」魚群在激流中逆水上游見到筍葉爭相吞食,手持魚竿即有感覺,待竿梢拉彎說明魚已將鉤吞入口中,即可提竿。我的同學較有經驗,時間不長即釣上一條半公斤左右的清波魚來。我的魚竿雖有多次抖動,但提竿時機不對,總是空鉤。後來在同學具體指導下,終於釣上一條。關鍵是掌握提竿時機,早了魚未上鉤,晚了魚將筍葉吃掉而去。也許是它的智商較高,先試後嘗再咬的緣故,所以只要發現竿尖猛點三下,便立即提竿,必然中魚。
兇悍的個性練就了它逃竄的本領,在筆者已獲的淡水魚類中,它是最猛也是脫鉤率最高的。它不像青魚有老牛拉破車的感覺,更不像鲶魚拚死往雜草或岩洞裡鑽的狡猾。它逃遁的方法沒有規律,橫衝直撞,上下亂跳,且力量極大,碩大的鱗片在陽光的映襯下,伴隨著飛濺的浪花十分漂亮。但它也有一個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爆發力大、耐力差,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其周旋就能成功上岸。
我如法再釣,又釣上一條。同學則釣了三條,最大的一條有1公斤重。可惜,我們帶的筍葉不多見,而且有的拋入水中時,掛的不牢,被水沖走;有的被魚蠶食而去,最後只有收竿。兩人共釣三公斤多,也就心滿意足了。這些魚普遍都是那麼大,那麼勻稱,那麼容易死去,還那麼腥味撲鼻。
那個魚,真腥,說實在的,到現在,事隔多年以後,我每每在河湖裡面,釣起這種類似清波魚的魚類,都仿佛能老遠就聞到它們那種刺鼻的腥味,但是這種腥味,對於一個愛好釣魚的人來說,倒是感覺無所謂,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因為我認為能聞到你手上的這種味道,最少能證明你釣到了魚了。他粘液豐富、太滑,手很難抓牢,用手抓魚必然受驚,它翻身一滾就會前功盡失。那種腥味很強烈,以至於我沾滿銀光閃閃的鱗片的手捧了水來洗時,分明看到那水面上浮起一層油光,難道真的是那種魚身上的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