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究竟該往哪兒走?這部「半成品」動畫似乎給我們指明了路

2019-12-09     情報姬

「不管怎樣,國創已經開始進步了」


前段時間,有一部國漫的更新讓不少小夥伴們揭「棺」而起……

更新當周,迅速就奪得了b站國產動畫周熱榜第一。

對,這就是深受好評的《風靈玉秀》。



這部作品或許你未有耳聞,但單論封面,《風靈玉秀》水墨山水的作畫以及古風服飾的柔情,都相當吸晴。

不過你絕對不會想到,《風靈玉秀》自2017年4月1日首播,到今年的11月2日才更新到了第三集,坐實硬核年番的「美譽「。倘若整個6、70集,甚至能將我們「一波帶走」,這無疑是觀眾所難以忍受的。



更甚的是,動畫在第一集奉獻出高質量畫風的前提下,第二集在畫面上卻如過山車般急速下滑!千面一人的觀感讓人不得不懷疑自己是否在看《妹非妹》第二季。


左:第一話;右:第二話



畫風崩壞、年更地獄,再配上相當嚴苛的本屆觀眾,各大社區理應怕是早已淪陷。

然而……


(?)



令人意外的是,上圖的數據反倒出乎我們的預料,9.8的評分及700多萬的播放都昭示了它極佳的口碑。

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在其被「慘遭」吹爆的背後,到底蘊含著何種深意?我們又能從這其中看見國產動畫的某種可能性嗎?

這一切,都要一首MV說起……

一首歌,一段情

bilibili拜年祭——作為一個只屬於B站用戶的年末狂歡慶典,如今已演變成了B站最具特色的文化事件之一。這道爽口的「年夜飯」,對於路人來說是繪聲繪色的視聽盛宴,但對於某些up來說卻是展現自己才華的絕佳舞台!

B站up主DDF就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在16年的拜年祭上,憑藉著一首《婕綸二重奏》,在無數作品中脫穎而出。


(周婕綸是由愛好者利用混音軟體提高周杰倫原唱的音調所開發出的新聲線)



這個單品通過周杰倫的2首經典歌曲,演繹了兩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前半段為主打美式風格的《魔術先生》,嬉皮且魔性;後半段則是以古風武俠為主的《發如雪》,而正是這個mv的後半段,吸粉無數,最終成為《風靈玉秀》的前身。

咱們先從mv中的故事說起,白髮白鈺袖出身名門,功夫過人,但卻疲於家中的禮數,鬱鬱寡歡。另一方面,飛賊風鈴兒劫富濟貧,英姿颯爽,這一次,她盯上了鈺袖府中的財物。






當然,敏銳的鈺袖早已看穿了一切,並安排了一場「遊戲」。被逮個正著的風鈴兒身手敏捷,被迫與白鈺袖進行了一場江湖較量。



飛賊使笛,鈺袖出簪,兩人從府內打到屋檐,秀髮翩翩,美輪美奐。最後在你追我趕的角逐下,情投意合,如逢知己。故事的最後鈺袖遂牽起玲兒之手,在歡聲笑語中,一同踏上了漫漫江湖路!




《發如雪》的畫風整體令人舒適,並且採用了極具國畫特色的白描手法,使得人物的勾勒雖然簡單卻不失韻味,這在打鬥中的優勢尤其明顯。俠骨柔情的女盜,身世神秘的深閨大小姐,還有那數不盡的愛恨情仇,怎能不叫觀眾魂牽夢繞?如此看來,它能收穫極佳的口碑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這樣出色的作品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9年前,DDF投稿的第一個作品《月 西江》開始,那股古風武俠魂就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之後的《站娘大亂戰》以及《曉月秋明》更是通過輕車熟路的復古畫風以及宣紙濾鏡,逐步構築起了DDF專屬的動畫風格。可以說,《發如雪》的成功,離不開DDF的這顆熾熱的創作之心。



是金子終將發光,這波熱烈的歡呼聲讓一直低調的DDF出現在了大眾視野。當然他也沒讓我們失望,而是在熱情驅使下,著手構築起了這宏大的江湖——《風靈玉秀》,圓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動畫夢!

重情義,闖江湖

「雖說是想要完整的表達心中所想,但一個人承擔幾乎所有作畫確實是一個挺瘋狂的、最後也許還是不能盡如人意的事情。」

DDF的這番說辭恐怕道出了不少獨立動畫人的心聲,不過在專業人才稀缺,各方面都不完善的情況下,他依然憑著自身過硬的實力交出了一張不錯的答卷。

17年4月播出的第一話緊接MV片尾的「執手私奔」:沒有腰纏萬貫、也沒有世俗牽掛,唯一所做的便是與身邊的人一同流浪,這是只有中國人才懂的江湖情懷



故事的前半段鈴兒又相中了風流大少爺的府邸,只不過這一次,身旁有鈺袖作伴。萬眾矚目的夫妻檔中,一人行竊、一人望風,配合默契,然而千呼萬喚的第一集,怎能不來點小風波?



果不其然,二人的行動被傭人察覺,一時間陷入被圍剿的困境。打破這個局面的是護妻心切的白鈺袖,她用那變幻莫測的武功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同時也包括了之後被女主們擄走的崔公子。



夜黑風高的黑夜、江湖經典的1V1以及見招拆招的酣暢淋漓,《風靈玉秀》在短短几分鐘內便匯聚了數種喜聞樂見的江湖要素。而那被擄走的崔公子,也在短暫的「人質「期間,逐步了解了自己的內心,從而拋棄了自己顯貴的身份,與女主們一同踏上江湖的征程。



第一集的劇情在安排上幾乎是行雲流水的,雖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也能被大夥接受,只不過這位崔公子的入隊,倒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畢竟這部動畫在宣傳之初,無論是微博還是B站,其推廣文案上無不打著「百合」的噱頭(營銷號們也是這麼吹的),即便故事的大方向確實是講述一對浪跡天涯的兩位少女的故事。但是被噱頭吸引過來的觀眾哪能容得下半個男人?這就使得崔公子被不少人大肆批判,遭受無妄之災。



誠然,百合與武俠的噱頭確實能吸引不少過客,但若是如此簡單地為《風靈玉秀》貼上「良心國產百合」的標籤,就未免有失偏頗了。

《風靈玉秀》從骨子中流淌的武俠血大家早已有目共睹,百合元素則更像是一種輔料,通過適當地點綴讓它變得與眾不同。既然是充滿俠氣的動畫,那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便是不可或缺的,好比梁山108位好漢都有著精彩故事那樣,崔公子同樣也理應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崔公子的義無反顧,從他在酒樓中應付狐朋狗友的苦笑也能略知一二。享慣了的榮華富貴、早已安排好的前程以及混混沒日沒夜的糾纏都成了崔公子的緊箍咒,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卸下負擔,過上「逍遙不記年」的日子似乎更令人嚮往。



而鈺袖的過往,恰恰成了崔公子將想法付諸行動的有力助劑。因緣分結識的三人,本就不存在觀眾們所在意的白學劇情,在《風靈玉秀》中,只有豪情萬丈的江湖義氣,只有對俠客之道的高度認同,而這恐怕才是該作真正的內涵主旨





二選一?創作難

話又扯回來,即便劇情有爭議,至少第一集爽快的打戲以及高甜的互動已經讓粉絲們「不枉此行」了。只不過這對於DDF團隊來說,似乎並不滿意。


(主創們盡力了)


由於日本外包公司對打鬥場面的大肆刪減,讓DDF團隊不得不與之斷絕合作關係,畢竟這種對「靈魂」不屑一顧的做法,無疑觸碰到了他們的底線。如此一來難免導致勞動力的大量缺失,置《風靈玉秀》於畫風與打鬥二選一的絕境,最終也就導致了第二集突如其來的畫風崩壞——以犧牲繪畫細節、人物塑形為代價,來換取打戲的高質量演出



可惜這樣的做法觀眾並不買帳,在畫風至上的今天,暢快的演出反而不能贏得觀眾的點贊。吃力不討好的製作人們也只能向現實妥協,讓經驗還相對匱乏的畫師們肝出了重拾畫風的第三集。



雖然獨立創作的不易確實搞人心態,但所幸動畫中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成功轉移了觀眾的注意,門派的林立、武林的隱世高手、白鈺袖的身世以及黑惡勢力的暗流涌動,都仿佛致敬已故的金庸那般,時刻調動著人們的江湖情結,讓人不由自主地期待後續的展開。


(處處留白,處處埋伏筆,就是這個味!)



僅從目前播出的三集來看,《風靈玉秀》確實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瑕疵,過長的鋪墊、拖沓的敘事節奏以及音效渲染的欠缺,無論哪一個都足以致命。但畢竟瑕不掩瑜,在神佛遍地、仙氣逼人,彈指一揮特效滿屏的時代,這種出手刀光劍影,招式有跡可循的特點顯得格外突出,僅此一點,就值得觀眾寄予厚望了



當然,《風靈玉秀》所給予我們的,遠不止這麼簡單......

窺亂象,尋出路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國內的觀眾們往往可以因為日漫的一幀畫面、一段劇情而對作品口誅筆伐,然而對於自家的動畫他們卻可以因為一個簡單的進步而包容一切。

縱觀《風靈玉秀》的各種評論,鼓勵和讚許聲此起彼伏,即便稍有差評也能很快地被掩蓋過去,難道這是一種無底線的縱容嗎?

恐怕不是的。相反,我們在讚嘆著《風靈玉秀》古風與現代元素完美融合的同時,也在鼓勵著國漫能夠走上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中國特色道路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在不斷模仿中實現趕超,動畫界也是如此。

「前輩」日本動畫的產業興旺,自然成了我們的學習對象,然而這種無差別的借鑑學習卻成了束縛我們雙腳的枷鎖,冰冷且沉重。

主題直接套用《秒速五厘米》的《心靈之窗》、《鐵膽火車俠》的「3D重製版」《高鐵俠》,又或者是大張旗鼓抄襲《賽車總動員》的《汽車人總動員》,這些製作組用諸如此類的「致敬」作品,在侮辱著我們智商的同時,靠著極低的成本拿著豐厚的補貼暗中竊喜。作品口碑?「雨我無瓜」……



也正是這種亂象讓國內的動畫產業原地踏步乃至逆流,「向錢看」成了這個行業的代名詞,令人唏噓。那麼真正熱愛動畫的人們能坐得住嗎?肯定是不能的,於是他們也創作出了《妖怪名單》、《狐妖小紅娘》等膾炙人口的作品,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為國漫的窘境爭了口氣。但很遺憾,過於日系的風格和一些不合時宜的尬梗,註定使它們難成經典。

動畫就像文化的一扇窗口,只有當與自身的傳統文化特點相結合之後才會充滿靈魂,這也是日本動畫授予我們的秘訣。

我們能因為《花牌情緣》,記住一種運動;能因為《你的名字》,記住一個階梯;更能因為《輕音少女》,記住一座城鎮。但我們卻難以在看完一部國漫後,記住有關於中國元素的點滴,即便有,那也是寥寥無幾…

(誰能想到曾經人煙稀少的階梯如今卻值得人們為其漂洋過海?)




《風靈玉秀》的誕生,恰恰為整個國漫行業上了一課。畫風上難以區分國漫日漫?我們就運用自家的技法進行鮮明對比;無法突出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咱們就多做點功課描繪出大家熟悉的港式江湖;擔心觀眾不感興趣?那咱們就糅合」社會主義姐妹情」,這是一種新舊結合又不失華夏韻味的動畫思路,這更是一種極為成功的文化輸出

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國漫很少,但不可謂之沒有,《秦時明月》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動畫公司玄機大膽地運用3d動畫的形式,為我們描繪了那個早已被遺忘在角落的大秦時代。其中故事中對於人性的思考以及對諸子百家和中國古代俠文化的宣揚,更是讓《秦時明月》走向神壇。只不過即使是這樣的作品,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現如今也多多少少地淪為了賣情懷、賣設定的平庸之作。


向崛起,看今朝

或許比起《秦時明月》這樣的大牌商業作品來說,《風靈玉秀》作為獨立動畫多多少少透漏著一股「稚氣」。但也正是這種稚氣,恰恰成為了業界的一股清流。

就好比同為獨創的《羅小黑戰記》那般,即便票房平平,但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對動畫獨特的理解及熱愛,無不感染著每一個從業者,其中甚至包括了入江泰浩(鋼煉FA監督)、井上俊之(《朝花夕誓》作畫監督)等日本大牛。此類作品給予我們的財富是完全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因為它代表了真正的文化自信,中國自信

(羅小黑日本展映中大佬們的賀詞)




前不久的bilibili國創動畫作品發布會中,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李旎便提出了「要做中國人自己的故事」的發言,這不僅指出了當今國創最大的缺陷,更是明面地規劃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國創路上的一個重要的拐點,這也是近年來在無數成功作品的影響下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霹靂布袋戲》獨特的動畫形式讓「愛的戰士」虛淵玄如痴如醉;《大魚海棠》對福建土樓的細緻刻畫,使得其就算劇情上飽受爭議也難以掩蓋它的驚艷;而那拒絕「臉譜化」,將陳舊題材以嶄新形式呈現在眾人眼前的《哪吒》,更是創下了年度票房第一的奇蹟!

試問: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淵源歷史,還有什麼故事不值得一寫?

中國56個民族文化的完美交融,還有什麼傳統文化不值得一用?



所以觀眾們並不傻,他們很清楚《風靈玉秀》對於當今國創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故事風格的創新,意味著中國文化的弘揚,也意味著對動畫的敬畏之心

縱觀整個國產動畫行業,其實就像是一個偌大的江湖,每部國創都是雲遊天下的俠客。而《風靈玉秀》這部年更動畫更像是一位隱世高僧,在他人誤入歧途時為其指點迷津、修正軌道,最終形成中國人所嚮往的百家爭鳴的盛世景象!

這個時代,確實好起來了。

浩浩江湖路,正如風鈴兒與白鈺袖一同攜手,便能浪跡天涯、無所不能那般,國創們在《風靈玉秀》的陪伴下,同樣也能一往無前,永不迷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Ga78G4BMH2_cNUgNp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