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軍旅途中寫下的詞,情深之餘又帶壯闊,最後10字令人回味

2019-09-24   沉醉古詩文

納蘭性德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大概是一個浪漫多情的公子,一個嚮往平淡自由的惆悵客。只可惜靈魂卻尋錯了身世,錯投入了大清權臣納蘭明珠的府上,這一去,就再難脫身。

於是按著家族的意思,讀四書五經,學騎射術御,納蘭性德於22歲考中進士,被康熙破殼提拔為三等侍衛,後來又在很短的時間裡升級為一等侍衛,從此陪伴御駕,文可參與雅致斯文的詩文大會,武可陪君狩獵南巡,參與軍事偵察任務。因為特別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多次受到恩賞,又天生得俊雅風流,幾乎受到了滿朝人的欣賞與一點點的敬畏。一個前途無量的新星仿佛正帶著巨大的力量,冉冉升起。

然而納蘭性德自己寫過「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後人稱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從這些描述中我們都可以看出納蘭性德的本心。他本是無意於功名利祿的浪子,又因多情成為了這世間的惆悵客。所以他的詩詞,多帶有一絲文人書卷氣與鬱鬱寡歡之思。

因而當我見到這首詞的時候,還是很訝異的,雖然整篇下來還是在寫別情,但是加上了邊塞自帶的雄壯悲涼,整個詞的風格還是有了很大改變。

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清代:納蘭性德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朔邊的風將夜間下的雪吹起,天地之間蒼茫一片。而詩人此時還沒從夢中醒來,魂靈依舊眷戀著夢中開滿桃花的明月之夜。兩種意象構成了極強烈的反差,開篇不凡,第一句就已經讓人意趣甚濃。

「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比起外邊冰天雪地荒涼壯闊的世界,夢境是那麼的溫暖又美好,就讓我繼續沉醉在這夢境中吧。這裡更像是平時的納蘭性德,溫柔而悵惘。

只是美好的夢境也沒有持續多久,就被不知道哪裡出來的畫角聲打破,那是專屬於邊塞的聲音,專屬於戰爭的東西。這樣的格格不入自然把詩人從夢境中拉了出來。醒來才發現枕頭已經被淚水浸濕,進而被大漠的冰冷凝結成了薄冰。

最後一句則應該是納蘭性德的所聽所見,邊塞的駿馬長嘶一聲,帳篷外大風未曾席捲去的的幾點殘星虛弱的掛在天上,而颯颯軍旗正昂揚在天地之間。這樣雄渾壯闊的景象委實不像《飲水詞》中的句段,也讓我們看到了納蘭性德的另外一面。

溫柔的情種,悵惘的惆悵客,在邊塞,在大漠,在天地之間雄壯的力量面前,流露出了自己身為七尺男兒的那一份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