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南京海關所屬蘇州海關立案調查一起公司違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案。 據調查,該批固廢為上海某公司向常熟海關申報進口ABS塑料粒子1票,經該關查驗並鑑定,其中2個貨櫃中, 50噸貨物為多種熱塑性材料的混合物,屬於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 "廢塑料"。
目前,蘇州海關緝私分局正對該案進行立案調查。經初查,此次事件發生的原因系由於當事人工作疏忽,對國家進口商品標準情況了解不夠,僅憑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報告,就向海關申報進口,未對產品質量進行跟蹤檢測所致。隨即,當事人向海關申請了退令,目前涉案貨物已經辦理完畢退運手續。
年關將至,一些公司進貨高峰,內外部事務繁多,負責人工作偶爾失誤可以理解,但是貨物辦理檢驗、辦理退運流程都需要排隊,很多時候滯港費甚至高於貨物本身價值還要高,退運又需要承擔運費。面對高昂的費用,很多老闆甚至寧願不要貨物,久而久之港口便出現了很多無主的貨物,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呀!該承擔的費用和責任可不是失聯就可以推脫的。
2019年11月27日,23.71噸被大連海關所屬大窯灣海關截獲的「洋垃圾」在大連港碼頭退運出境。
據了解,這票名為「皮革廢碎料」的貨物進境後,收貨人遲遲未向海關申報,導致長期滯港,且收貨人已處於失聯狀態。大窯灣海關關員在清理滯港貨櫃時對該票貨物進行開箱查驗,發現其疑似固體廢物,隨即進行取樣送檢,經權威部門鑑定,該票貨物為我國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
「為避免滯港『洋垃圾』浪費港口資源,造成環境污染,我們依法責令相關企業將這票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退運出境,全程跟蹤退運過程,實時監控船舶行駛軌跡,確保『洋垃圾』哪來的回哪去。」大窯灣海關綜合業務二處處置二科科長孫凱表示。
自「禁廢令」頒布以後,海關的檢查愈發嚴格了。想要進口「洋垃圾」,不是罰款退運就是刑拘,也沒有老闆再願意冒著承擔法律成本和經濟成本的風險進口「洋垃圾」了。可是還是有不少的貨物過關時被判定為禁止進境廢棄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來判定廢棄物。
各地海關判定禁止進境的固體廢棄物的標準都不一樣,基本上都是通過工作人員的肉眼判定。例如進口塑料顆粒依舊沿用的「三個統一」標準。近日,網上有消息稱再生PE、再生PP以及再生PET國家標準的意見徵求稿已經出台,但是官方卻沒有一點消息透露,不知道是真是假。
小編寄語:
「禁廢令」後海關對禁止進境的固體廢棄物是嚴查嚴打,這可苦了本分做生意的老闆呀,明明是乾乾淨淨的料子,可就是沒辦法進口,退運不說還要罰款。有些監管不嚴的地區還可能出現「一刀切」的情況,對再生料總是特別關注。千呼萬喚的再生料進口統一標準何時才能出來呢?恐怕整個行業都在關注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