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我區24名醫生護士啟程馳援湖北

2020-02-09   餘杭晨報

今天中午,

我區第二批24名醫護人員

組成的醫療隊,

在杭州市市民之家集結,

隨同杭州市支援湖北

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

於晚間飛抵疫情最嚴峻的湖北。


杭州市集中出征現場


此次派遣為餘杭馳援湖北人員規模最大的一次,由4名醫生和20名護士組成,他們分別來自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餘杭區第二人民醫院、餘杭區第三人民醫院、餘杭區第五人民醫院、餘杭區婦保保健院及餘杭區中醫院。他們當中有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內科的主任醫師,也有急診科、血液科等科室年富力強的青年骨幹,其中有不少人一直奮戰在我區疫情診治、防控一線。


出征前,區一院的醫護人員一起為「勇士」加油


「我們在1個小時內就確定名單,十分迅速。」區衛健局負責人介紹,8日深夜11點多,市衛健委下發人員召集通知,全區各大醫院迅速行動,短時間內確定了緊急醫療隊名單。其中,黨員報名非常積極踴躍,此次緊急醫療隊里有13名是黨員。


出發前,區衛健局和各家醫院都為醫療隊準備了防護物資,包括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政府、單位給我們準備了很多,同事們有送了不少,兩個行李箱都裝不下了,真的非常感動。」餘杭一院的醫生俞丹青說,這麼多同事、同行一起出發,還有強大的後援力量,讓自己更有信心了。


出發前,朋友圈裡

大家都在為他們鼓勁!



鍾永紅是餘杭一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當得知要組建浙江省醫療隊時,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昨晚通知我去武漢的,其實前幾天就已經準備了一些行李,隨時準備著出發。」鍾永紅說。


因為在呼吸科,鍾永紅曾參與H7N9的醫療救治,面對未知的戰場,鍾永紅坦言有恐懼是正常的,作為醫生在責任面前,她選擇站出來,前往疫情一線,「我相信一定會順利歸來。」


其實,此次赴前線,鍾永紅是瞞著父母的。「你們媒體一發消息,他們估計還是會知道……」鍾永紅想到父母眼睛濕潤了,「其實,我也說不出多高大上的話。就是覺得我是醫生,有疫情了,應該去而已。」


「昨天半夜回家,把我媽吵醒了。就說了一句要去武漢,沒再多說。」剛剛結束隔離病區救治工作的張燕燕是餘杭一院ICU病房的護士,今年25歲。「我媽昨天一晚沒睡。」穿上護士服是勇敢的「白衣天使」,脫下戰袍也不過是父母眼裡長不大的孩子。

從該院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例開始,張燕燕就被安排到危重護理組,就連24歲的生日也是在隔離病區度過,夥伴們臨時用五個小麵包加幾顆草莓給她做了一個生日蛋糕。當時,她的願望就是「疫情早點結束。」


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張燕燕是院裡率先主動報名去武漢的。她充滿自信地說,全國的力量都在武漢,這場戰役肯定能打贏。


出發前,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堅毅


早在1月26日,區中醫院的黃達榮就寫了一份請戰書,主動要求到疫情防控一線參戰。「作為一名黨員和呼吸內科醫師,我有責任和義務站出來……若需要抽調臨床一線醫師前往武漢地區支援,我將隨時聽候調令,雖有風險也義無反顧奔赴疫區。」


作為一名從事臨床醫學20多年的醫生,黃達榮真對傳染病防控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曾經參加過『非典』、『H7N9』防控工作,兩次經歷都讓我收穫了許多,這次再一次出征,我感到很幸運也很急切,我是一名呼吸內科醫生,相信在武漢,我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黃達榮坦言,作為餘杭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隊長深感壓力,但是並不害怕,因為他相信醫療隊隊員們的業務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戰鬥力。他堅定地表示:「我們絕不退縮,我們一起去,一起回來!」


黃達榮的妻子也是醫務工作者,他們有兩個孩子,兒子16歲,女兒7歲,一家人與妻子的父母住在一起,大家對他支援湖北都是心裡有所擔心,行動上卻非常支持。


區五院即將出征的醫生護士合影



身為區婦保院兒科護士的吳曉雲在平時的工作中十分細緻,她常常認真記錄每一位病人的病情,並在交接班時跟同事詳細說明情況。為了疫情期間的工作需要,吳曉雲毅然選擇住在醫院不回家,女兒也被她送回了老家交給父母照顧。接到通知後,吳曉雲沒有與家人商量,但她相信,家人會理解並支持她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有一份光發一份熱,盡一份責,付一份愛,是愛讓我義不容辭,義無反顧。」


「人家都能去,咱們也能去,媽媽支持你!」這句話來自區婦保院的兒科護士夏婷婷的媽媽。出生於1981年的夏婷婷,已經有15年的工作經驗了,在工作中對患兒關心呵護,如同自己的孩子,熱情細心,多次被評為優秀護士。家有兩個孩子的她需要工作、家庭兩頭兼顧,平時只有身體欠佳的老母親幫忙照看2歲多的兒子,洗衣做飯接送女兒上學都是婷婷的事情,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仍然毅然決然地選擇馳援武漢。樂觀開朗的夏婷婷說,「家裡的事情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有老公頂著呢,我現在最重要的使命是去幫助那些病痛中的患者。」


區婦保院的「勇士」和物資即將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