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那首著名的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有人感嘆,時光飛逝,過去的「一分錢」成了「一元錢」;也有人質疑,這樣改編經典,難道不是惡搞嗎?
網友有的贊同這樣的修改,認為這體現與時俱進:現在的孩子知道啥是一分錢嗎?現在哪能撿到一分錢?改成一元錢更有代入感。兒歌是給孩子聽的,他們壓根就沒見過一分錢,改為一元錢讓孩子不會產生迷惑。
反對修改的網友則表示:我們背詩詞時,要不要把「紅泥小火爐」改成了「不鏽鋼燃氣灶」?小橘燈改成了手電筒?一分錢才能表現歌曲的意境,且亂改後不僅不押韻,還失去了原來歌詞的味道和年代感。
創作者的女兒回憶,這首兒歌因為非常有名,其父潘振聲還有了「一分錢爺爺」這個雅號。曲譜後來被中國文物局鑑定,評為「現代革命一級文物」。她認為「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的現象不尊重經典文化。
先不談觀點之爭,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現象,這一改動在著作權角度是否合法?依據我國《著作權法》,原作者擁有包括「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改編權」在內的一系列受法律保護的著作權利。「出版者、表演者……使用他人作品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這表示如果其他人要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則需要經過原作者的授權。
創作者女兒回應稱:「當時也在朋友圈看到了這個截圖,還有不少朋友來問她,知不知道這個事情。這種還真是無從下手,去尋找它的源頭,我覺得正規出版社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可見歌曲《一分錢》是未經許可修改為《一元錢》的,這事實上侵犯了權利人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著作權利。
我們是專注於智慧財產權10年的老牌機構,喜歡本篇文章的,可以收藏哦,如果大家有什麼關於商標註冊、交易買賣或專利申請的,可以私信一休,私信我,免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