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黃海青港沖超成功,青島重返中超城市行列,青島球迷6年翹首以盼終於等來這一刻,原本想在第一時間寫一些文字用來紀念,或許當時的情緒有些激動導致思緒混亂無法表達,或許怕當時的美好是一場夢境,在聯賽結束一周之後漸漸理清思緒,或許言語依然語無倫次敬請諒解!(借用六大原石的概念漫威不會告我侵權吧^O^)
本賽季青島擁有三支征戰職業聯賽的球隊,分別是獲得中甲冠軍成功沖超的青島黃海青港、中乙北區最終排名第7名的青島中能和第12名的青島紅獅,在半職業性質的中冠聯賽和業餘性質的城超聯賽也都有青島球隊的身影,唯獨缺少的就是中超球隊,無論從城市定位還是足球底蘊來講,青島都需要一支中超俱樂部,換個方式來說也就有了青島黃海青港前進的空間,有了黃海將帥施展拳腳的「擂台」,而從整個青島的層面來看,青島黃海青港只是一個「足球城」新時代的「開拓者」。
「三灣三城」的青島發展規劃,「大青島」格局已經初步成型,靈山灣畔志在打造「中國藍谷」的東部灣城現在擁有青島紅獅這支中乙球隊,還有征戰城超聯賽的青島中青英聯同樣立足於即墨區,征戰中冠聯賽的青島中創恆泰尚且沒有自己固定的區域定位,甚至把部分比賽放到了煙台海陽,而青島中能和青島黃海青港依然立足於市區,膠州灣北岸城區和西部的靈山灣城區依然是待開發的「足球荒漠」,也正是基於這些空間的缺失,青島黃海青港的沖超才更有積極意義,將來的「足球城」需要每一個城區都有足球的「影子」,都有足球帶來的凝聚力與商業發展,更希望屬於青島的中超「同城德比」早日到來,空間給予黃海沖超的使命。
賽季末輪青島黃海青港雖然主場遺憾告負南通支雲,不過無礙於球隊的沖超與奪冠,只是被客隊的塞爾維亞前鋒姆拉登·科瓦切維奇那不解風情的一頭添上一筆無關緊要的「瑕疵」,眾多青島籍球員和與青島足球有緣的足球界人士相聚國信體育場,展現了青島足球在中國足壇的「能量」,青島需要中超、中超也需要青島,同樣的「足球城」稱謂,廣州已是七冠之城,大連也已經走出低谷重返中超,看著眾多青島籍球員在中超賽場「生龍活虎」,我們如何不心生艷羨之情?青島籍球員和教練是青島足球重新崛起的力量源泉,也是青島足球一代代傳承的「接力棒」,更是青島黃海青港重返中超的核心力量。
老將王棟是這支球隊的隊長,算上這次已是第三次率隊從中甲衝上中超,少小離家的他坦言這次沖超經歷最不一樣,因為畢竟是自己家鄉的球隊,也正是這種鄉情讓王棟「聊發少年狂」,「兩雙」的進攻端數據和比賽中的指揮若定充滿力量,這股力量在與他有相似經歷的高翔身上也能體現,12粒進球讓高翔在中甲本土射手競爭中僅落後於國腳譚龍排名次席,姚江山等其他青島籍球員也為球隊付出了許多做多,這力量正是源於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家鄉球迷的負責,城市賦予球員沖超的力量。
不想登上中超賽場的揣測時刻伴隨著這支球隊,因為「紙面實力」和球隊身價不足以在中甲賽場有傲視群雄的「資本」,過往的一些經歷和結果也似乎在佐證著這些傳言,每當在沖超的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讓青島球迷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中,當中國足球的次級聯賽改制中甲以來,唯一一個「半程冠軍」未能沖超的實例便是來自於3年前的黃海,而本賽季又是「半程冠軍」加身,戰績起伏不定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好在最後提前沖超了卻心愿,給了球迷心靈上的慰藉。
心中所想體現於腳下之責,黃海青港球員用自己的心靈譜寫沖超「樂章」,中場核心貝爾杜遭遇重傷,替補前鋒劉龍也早早賽季報銷,主力守門員趙石和半程租借加盟的國青門將彭鵬都不幸被傷病侵襲,邢瑜也是帶著手指骨折的傷病堅持守完沖超賽程,其他眾多老將諸如殷亞吉、楊宇等人也都帶著不同程度的傷病,半程加盟的亞亞·圖雷需要邊比賽邊恢復狀態,在球隊陣容如此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完成沖超大業足以證明那些謠言至少在本賽季屬於無稽之談,強大的心靈是每一位球員堅持下來的關鍵,也是明年繼續在中超奮戰的動力,沒有一顆屬於中超的心靈是無法完成沖超使命的,心靈印證夢想。
沒有成功都是一帆風順,沒有掌聲可以不勞而獲,賽季中的比賽成績起起伏伏,曾經一度占據榜首近半個賽季的青島黃海青港也經歷過連續被「絕殺」的「黑暗時刻」,排名一度跌落至第4位,與沖超似乎漸行漸遠,自黃海接手俱樂部以來便加盟球隊的西班牙籍主帥喬迪·溫亞爾斯與球隊分道揚鑣,在排名第一的情況下解僱帶隊三年多也是當時中國職業賽場連續任職時間僅次於斯托伊科維奇的主帥,青島黃海青港球隊上下乃至俱樂部高層都背負很大的壓力,賽季中段連續的失分有許多因素,有老將居多的球隊在炎熱夏季體能不支的關係,也有「領跑」積分榜成為眾矢之的的因素,甚至有贊助商青島港集團體制變動的原因影響心態,現在來看喬迪的心理素質與他與球隊之間的溝通可能也有問題。
不能否認喬迪對於黃海戰術風格三年多來的改造,也不能否認繼任者利略對於球隊沖超的穩定之功,現實世界永遠不能等同於理想狀態,TiKiTaKa的傳控風格不能把青島黃海青港送上中超,而經過利略改良後的忠實防守的傳控風格是黃海最後率先「撞線」的保障,看看利略到來後的防守數據便能明白,擁有華麗的技戰術打法可以讓球迷一時開心,讓球迷一直開心的方式則是最終成績,要成績就得放下「矜持」去保證防守質量,即使有時場面難看又怎樣?即使攻擊手段變成快速反擊和「高空作業」有怎樣?現實是黃海沖超了,麵包大於理想,有了麵包才能追逐理想,這就是現實,充滿坎坷的現實。
2013年青島黃海青港的前身青島海牛(新海牛)成立並在賽季末的中乙聯賽奪冠沖甲成功,3年之後的2016賽季青島黃海正式接手俱樂部征戰中甲聯賽,有一個3年之後,2019賽季終於成為青島黃海青港的沖超賽季,3年是青島足球的一個時間節點,在黃海接手之後的3年中甲聯賽中,16賽季第3名、17和18賽季第4名的成績讓青島球迷心癢難耐,闊別頂級聯賽6年之久的「足球城」青島回來了,中超,這次青島真的回來了。
3月10日聯賽首輪客場擊敗沖超競爭對手浙江綠城為青島黃海青港開了一個好頭,不過隨後的比賽里被「西北狼」3球擊潰給了球隊當頭一棒,回到主場又被新疆雪豹納歡逼成平局,初春的3月並不美好,4月份聯賽4戰全勝重回沖超軌道,5月份在兩連勝後進入戰績起伏狀態,更是在主場被主要競爭對手長春亞泰絕殺處於不利境地,6到8月的「夏季戰役」利略上任之前是4勝3平4負的戰績,最後階段的戰績提升有賽程因素影響,也不可否認隨著夏季的遠去讓老將擔綱的青島黃海青港競技狀態有所復甦,最重要的是在競爭對手紛紛遇阻的時間節點我們停了過來,時間很重要,時間給予機遇。
「足球城」的底蘊是一直被提及的因素,不過說實話,現在青島的孩子踢球的遠不及十幾二十年前那麼多,那是的我們在海邊的馬路上堆砌兩塊磚頭或者擺上兩個書包就能當球門,兩邊分組踢的「熱火朝天」,還時不時約不同學校的對手切磋,當然那時的馬路也比較安全,沒有這麼多車來車往,現在的孩子誘惑多、壓力也大,幼兒園門口都是興趣班的營銷人員聚集地,更何況中小學,孩子們往往因為各種興趣班的「趕場」而失去玩的時間,也就失去了運動能力,稍有空閒可能都在擺弄電子產品,4歲的孩子會玩大人都不會玩的網絡遊戲已經見怪不怪,就這樣哪還有底蘊?「足球城」又能靠誰重新崛起?
或許我們還有靈魂,那是「足球城」最寶貴的珍品,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就像國信體育場八旬高齡的宋大爺每個主場的吶喊聲,就像看台上那一張張稚嫩的面孔,還像場邊球童在主隊進球後發自內心的笑容,還有球員入場時與他們牽手步入賽場的孩子,沒有這些就沒有「足球城」的未來,青島足球需要傳承,「足球城」的靈魂需要傳承。